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单的逻辑学》02:未经审视的“四因说”不是好的四因说

这篇,我们来看一个逻辑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充分理由律。

一个事物之所以是这样,以及之所以会发生,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比如,AB发生的原因,而B的发生又导致了C,我们可以用图形这样来表示:

ABC

C往往是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现象,但是在其背后,我们可以找到原因B,但是到此就结束了吗?

并不是,我们从B往前找,还能找到A。也就是说,B确实是导致C的原因,但它不是根本原因。这条因果链的源头是A,因此A才是造成C的根本原因。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因为我们思维上的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可能会在原地嘲笑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一个事物的动力因,比如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等等,这些都属于动力因。其实除了动力因之外,还有其他三个因,即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可以理解成这个东西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比如桌子是木头,也就是碳原子构成的,水是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余襄子是由帅原子构成的,气得门捷列夫的棺材板都剧烈震动起来,因为他的元素周期表上根本就没有帅元素,这根本不符合逻辑。

形式因指的是一个物体到底是什么,它可能是一个物体的外形、颜色或者结构。

动力因指的是一个事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比如今天我出门摔了一跤,腿摔断了,这也导致了我从一个健康的状态落入了残疾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不要脸的人在我的必经之路上扔了一块香蕉皮。

目的因指的是一个事物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或是一件事情为了什么而发生。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我眼前的这台电脑,是由金属等我不明确清楚的材料构成的,这是它的质料因,它呈现出来的一个形态是土豪金色的,长方体,可以合起来的,这就是它的形式因,而生产这台电脑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就是它的动力因,从一些看起来很丑的材料中制成了这台看上去还算比较帅气的电脑。而它的目的因呢,就是它被制造出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比如我就用它来写西方史,用它来敲字,把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给敲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说”来进行分析的,比如一个数学观念,或其他任何观念就没有质料因,因为思想与观念都是非实质的存在。一个数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数学家本身就是这个设想的动力因,设想的特定性质是它的形式因,它的目的因,就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

其次,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什么意思呢?比如我眼前有一张写满了西方史的纸,我们可以说余襄子是这张纸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存在是这张纸存在的最终因素。但是,他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他需要工具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手中的笔,或者脑海里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工具成就了这张纸,尽管是以从属的方式。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使用的媒介。

虽然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都是必要的,但主要原因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如果我们太多关注工具原因并且夸大它的重要性,有些事情就很容易被忽略,被看不懂。

比如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导演被雇去给人拍一个片儿,别人看到报价后,大吃一惊,哎哟妈呀,怎么这么贵,能不能便宜点。导演说,你不要以为你买的是我给你拍片的这段时间,我给你拍的片儿,其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是我这一生吃过的饭、走过的路、喝过的每一杯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每一次困苦、每一次辗转反侧积累下来的所有经验。

对于拍片来讲,摄影仪器是工具因,但我们不能忘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动力因是主要原因。

做任何事之前,我们都有必要审视一下四因说。比如我之前经常举过的一个例子,朋友之间,尤其是恋人之间,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吵架而吵架。有的时候感觉莫名其妙就吵起来了。李笑来也曾举过一个例子,情人节那天,一个女的因为男朋友约会迟到就不舒服,吵起来了,最终不欢而散。的确,迟到这事并不是一件好事,会给对方带来“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但是要想想,两人那天的目的是什么,是去开开心心过一个情人节的,而不是去吵架的。

网络上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杠精,和他们吵来吵去,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上网来吵架的。每当自己想和别人吵架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我是来干什么的呢?是来说服别人的吗?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是来增长自己见识的吗?若如此,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形式因”,比如我不去跟观点跟我相左,动不动就骂我的人说话,而是和一些就算观点跟我相左,也能和睦相识的人相处呢?长期处于那样的环境下,自己是否也会变得更温和、更儒雅呢?

其次,“形式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比如很多人很执着,他的目的因很明确,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两点之间最短的不是直线”,有的时候我们换一种形式,可能会更容易达成我们的目标。比如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如果碰到了阻碍,不顺利,我们就会气馁,甚至生气。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变化一下“形式因”呢?

吴军博士说,如果很长时间,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变化,似乎也没有什么进步。这时就要考察一下自己的目的因和形式因是否过期了。

比如你现在给自己定个目标,也许十年后达成了,这时从形式上来讲,我就是十年前我想要的自己。但如果往后,到第十一年、第十二年再也没有什么变化,这时就必须追问自己,曾经的形式是否已经过时了?如果是,那就要设定新的形式和新的目标。

对于一个不适合自己,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有的时候盲目坚持,不如放弃,及时止损。

你看吧,逻辑学最初的定义是“不变”的,看上去是死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不是理想化的,很多时候事物是会变化的,其中的逻辑并不是变了,而是换了一个场景,就要重新调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因是事物形成的基本要素 |
《简单的逻辑学》区分原因
来,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把你搞定生活难题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人生的意义系列Ⅰ】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第一推动力”?什么是“形而上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