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eclabuvir:基于重氮化物不对称卡宾插入的工艺应用

图一 部分针对HCV的药物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如不洁针头、输血、穿刺等,仅在美国就有400万感染群体,在中国约有1000万患者,而在全世界患有丙肝的人数大约有1.8亿人之多。丙肝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情况,会引起肝细胞的纤维化,并逐步导致肝硬化,进而发展成为肝癌。对于丙肝的治疗,早期主要以干扰素和利巴韦林配合用药,但副作用较大,后来陆续不断有新的化合物问世,如特拉匹韦(Telaprevir)、索非布韦(Sofosbuvir)等,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有Radalbuvir等。由于HCV的基因型有六种之多,亚基因型就更多了。另外,长时间服用单一的抗病毒药物容易引起耐药性,因此和HCV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图二 Beclabuvir结构式

Beclabuvir(BMS-791325)是Bristol-Myers Squibb开发的一种非核苷类NS5B RNA聚合酶抑制剂,目前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Phase III)。与其他含环丙烷结构药物不同的是,Beclabuvir的并环手性环丙烷结构对工艺放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环丙烷结构具有较大的环张力,因此在药物结构中能够对分子的构象自由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进行先导物优化时,嵌入环丙烷结构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分别以“药物化学路线”和“工艺放大路线”介绍此Beclabuvir的制备方法,以供参考。

药物化学路线

图三 中间体7的制备

援引Boehringer-Ingelheim类似化合物的专利,以6-吲哚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吲哚3位与环己酮发生亲核加成-消除反应,然后在50 psi的氢压下还原共轭双键、甲酯化,得到6-吲哚甲酸酯类化合物3,将3溴化后水解,以5步操作,56%的总收率得到羧酸4,BMS早期的专利以化合物4为起始原料,与N,N-二甲基磺酰胺缩合后再与硼酸6偶联,得到醛7。

图四  Beclabuvir的合成

在得到醛7后,将其与磷酸酯8在CsCO3作用下发生Michael addition-HWE烯化串联反应(其具体历程如图四所示),得到不饱和酯9,9在经典的Corey-Chaykovsky条件下反应得到消旋环丙烷化产物10,将10手性拆分,得到的光学纯产物11后,水解成酸与12缩合,得到目标产物13。

上述的药物化学路线呈线性策略,以中间体4计,共需7步,总收率约14%,基本能够满足早期的活性测试、毒理、动物试验,但由于磷酸酯8不稳定,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且手性拆分在整个路线的后续阶段,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为满足后续开展的临床试验,需要一条更加可靠而且能够放大的路线。

工艺路线

图五 合成分析

依据汇聚式的合成策略,将化合物13拆解为三个单一模块:14、12、15,首先14与15经N-烷基化反应组合,然后分子内偶联反应得到八元并环体系,最后与12缩合得到目标产物13,此设计的优势在于:第一、单独制备手性环丙烷模块15,避免了在路线后阶段手性拆分的巨大浪费(理论上只有50%的收率);第二,将12的组装放在了路线的最后阶段,因为化合物12价格高昂,试剂级别的可以卖到5000 ¥/g;第三,单个模块制备的优化,不会影响整条工艺路线,尤其是中间体15。整个设计中,难度较大的在于手性环丙烷模块的制备,BMS的工艺化学家采用了不对称的金属催化卡宾环丙烷化反应。

中间体14的制备

图六 中间体14的制备及杂质

药物化学路线中,化合物3的制备需要三步反应,而且还要用到贵金属催化剂,采用还原烷基化反应后,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以两步72%的收率得到中间体3,在放大到100kg级别时,收率和产物质量仍能保持,两步操作均只需要简单的后处理即可达到理想纯度。值得注意的是,NaOH水解时,碱的浓度过大会导致酯交换产物的出现。将3与N,N-二甲基磺酰胺在先前的缩合条件下反应时,发现生成了较多的杂质18,由于没有溴取代的存在,吲哚氮的亲核性较强,与磺酰胺竞争性的进攻酰基咪唑活性中间体,产生杂质18。

图七 中间体14的工艺改进

在尝试更换溶剂以及调整加料顺序,仍不能改善反应状况后,用Boc将吲哚暂时保护,以DBU做碱,完成磺酰胺的制备后,再脱除保护基。通常情况下,Boc保护采用酸性条件脱除,但是在该路线中,由于未反应的CDI在酸性条件下快速分解,释放出大量的CO2气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将中间体4c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在脱除Boc保护的同时,过量的CDI发生缓慢可控的分解,待反应完全后,加入盐酸中和,可以76%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14。重复四个批次,总计得到254 Kg的产物,产品质量和收率均能保持稳定。

手性环丙烷15的制备

图八 手性拆分制备模块15

手性环丙烷模块15可以简化为前体化合物19,令人惊喜的是,化合物19表现出良好的结晶性,而且与(R)-1-苯乙胺((R)-AMBA)形成的盐20也能很好的结晶,这一性质不仅可以用于手性拆分制备模块15,也可以在不对称合成中提高产物的ee值。在得到盐20后,将其溶解在乙醇中,利用TMSCl原位生成HCl,很顺利的发生酯化反应。在进行羟基的甲苯磺酰化时,优选DABCO,其不仅能起到碱的作用,同时也能催化该反应的进行,一般在进行磺酰化反应时,常用吡啶做碱或溶剂,其他有机碱则经常会遇到反应不完或反应很慢的现象,考虑到吡啶的挥发性以及毒性,采用DABCO是很好的一个选择。至此,关键的步骤就在于手性化合物19的制备。

图九 不对称环丙烷化路线设计

1996年,Huw M. L.Davies在JACS上报道过一例关于不对称的金属催化环丙烷化反应,重氮化物在手性铑金属配合物的催化下,与烯烃发生不对称卡宾插入,得到手性环丙烷产物。受此启发,烯烃22与23经此法反应得到化合物21,然后将双键切断成醛,再还原可得到目标化合物19a。众所周知,重氮化物的稳定性欠佳,在工艺过程中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如何放大该过程则成为关键问题。

图十 关键环丙烷化反应

将3-甲氧基苯甲醛在醋酸中溴化,然后过滤,所得滤饼用碳酸钠溶液多次洗涤,除去多余的醋酸,以85%的收率得到溴化产物25。经Wittig反应得到关键前体22,此步反应的后处理非常重要,因为残留的三苯基膦会严重的影响下一步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即使是400 ppm的残留也会造成催化效率的降低,因此,当反应完全后,加入过碳酸钠和H2O2水溶液,将残余的三苯基膦氧化为三苯氧磷,然后将产物溶于正庚烷中,三苯氧磷结晶析出,并用碱性氧化铝过滤,蒸发掉部分溶剂后,可得到约25%质量浓度的化合物22正庚烷溶液。放大至公斤级别时,收率在55%-65%左右。

重氮化物23的制备以26为原料,在乙腈中与4-ABSA反应,可以77%的收率得到重氮化物,水相后处理可清除掉DBU,同时4-ABSA产生的磺胺类物质结晶析出,通过简单的过滤即可除去,值得注意的是,乙腈的溶剂残留会影响到下一步催化剂的效率,需控制在0.5%以内。在进行关键的环丙烷化反应之前,对重氮化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因为此类化合物易分解产生N2,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但与其他重氮化物不同的是,23虽容易变质,但不会放出氮气,而是经电环化反应生成吡唑类产物27,在固体状态下,其起始变质温度为42 ℃,在溶液中,其稳定性和溶剂以及浓度密切相关,通过量热法分析可知,在小于10%质量浓度的正庚烷溶液中,其变质速率在3−5%之间,但电环化产物27不溶于正庚烷,在使用之前过滤即可保证重氮化物23的纯度。

得到烯烃22和重氮化物23后(两者均为正庚烷溶液),以23为基准,在反应釜中加入1.1当量的22,然后室温下加入0.2 mol %的Rh2(S-DOSP)4,控制23在1 h内加完(过快加入会产生大量N2,易造成冲料事故),收率能够达到90%,该反应放大时产物ee值介于80.6%到83.2%之间,至此,完成了关键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

最终的模块组装

图十一 吲哚烷基化

在完成关键的环丙烷化反应后,将反应液的溶剂置换为DCM,经过双键的臭氧化、臭氧化物还原等一系列的官能团转化后,得到羧酸锂化合物21a,用MTBE萃取碱性水相溶液,即可除去过量22以及21氧化还原过程所产生的杂质,再将水相用HCl调回酸性后,萃取即可得到纯化的环丙烷化产物,将化合物20用(R)-1-苯乙胺进行结晶,可将ee值由80%左右提高到99%以上,然后参照先前手性拆分时优化的路线(图八)顺利得到模块15。

在进行吲哚氮的烷基化时,首先采用15的结晶体,但是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15容易发生自催化的环丙烷开环反应,将15制备成4 L/kg的甲苯溶液,能够较好的避免这一现象。在烷基化反应时,发现碱的用量非常重要,即使稍过量的碱,也会造成环丙烷部分的差向异构化(28a),此外,少量的28a也会影响到产物的结晶,多次优化表明,吲哚模块宜稍微过量(1.1 equiv),碱的用量宜控制在1.9~1.95当量之间,在具体操作时,吲哚模块和碱宜首先加90%的用量,然后根据反应进行的情况补加额外的碱和吲哚14,可保证15反应完全,在300 g规模的小试中,能以99%的HPLC纯度和74%的收率能得到产物28。由于此操作较为复杂,放大至公斤级时,略去了补加这一操作,容忍部分15未反应以保障产物的质量以及结晶性。在中试时,该反应的重复性较差,分三个批次制备了181 Kg的28,产率分别为39%、51%以及61%,纯度能保持在92%以上,因此吲哚模块的烷基化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才能达到商业化的要求。

图十二 钯催化吲哚芳基化模型研究

在进行28的吲哚芳基化反应时,先采用化合物29进行模型研究。在进行初步筛选后,以NMP为溶剂,掉溴产物30a较多,DMF和DMAc相对较好,此外,溶剂中水含量过高也会引起掉溴产物的增多。催化剂筛选显示Pd(dba)2 和 Pd(tfa)2也会产生较多的30a,而Pd(OAc)2效果较佳,仅5mol %的用量就能保证底物完全转化。对配体的筛选发现PCy3HBF4效果最佳,而卡宾类配体则会产生大量的化合物30b。小量反应时采用K2CO3做碱,在放大时发现了掉溴产物的出现,换用KOAc后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经过模型研究后,探索出的最佳条件为:5 mol %的Pd(OAc)2,10 mol %的PCy3·HBF4,5当量的KOAc,反应完全后,除目标产物外,有部分酯基水解产物30c出现,但这并不影响,因为下一步就是酯水解。

图十三 钯催化吲哚芳基化工艺及优化

值得高兴的是,模型研究的最优条件能够很好的移植到底物28的分子内偶联反应中。将甲酯置换为乙酯后,水解稳定性得到提高,待反应完全后,将DMAc蒸发,加入柠檬酸溶液,MTBE萃取后加入KOH水溶液剧烈搅拌,水解完全后首先用MTBE萃取除去磷配体,然后柠檬酸中和后将产物用MTBE萃取出来,将溶剂置换为乙醇,加入KOEt溶液后,产物以钾盐合一分子乙醇的形式析出,结合的乙醇需要在超过50 oC的温度下才能除去但这会导致产物变色,因此不适宜。重复该过程得到9.14 Kg的目标产物,平均收率68.2%,主要杂质为掉溴产物28b,钯残留也较高(~110 ppm)。

上述路线还存在诸多缺陷,首先反应时间较长,需要12-16 h;其次,高沸点的DMAc不便于后期的处理;再次,钯残留过高;最后操作冗长,不够简练。首先对关键的钯催化分子内偶联反应的碱进行了大量筛选,最后发现采用KHCO3能够大幅缩短反应时间,只需要4 h就能反应完全;将溶剂置换为DMAc/PhMe = 1:1的混合溶剂,偶联反应完全后,直接将水和固体的KOH加至冷却的反应液中,略去了柠檬酸中和的操作。待酯水解完全后过滤除去钯催化剂,同时未水解的杂质28a溶解在甲苯中也被带走,然后将水相用盐酸中和,MTBE萃取,大量的DMAc溶于水相被除去,避免了DMAc的蒸发操作;将MTBE置换为乙醇,在加入KOEt结晶之前,加入少量的DMAc能够促进结晶,与先前的操作相比,仅需一次结晶过程就能完成产物的全部析出,最终产物以钾盐合1/2DMAc的形式析出,同时也避免了残留乙醇的处理过程,收率也得到了提高,达到85%,钯残留小于100 ppm,操作流程也得以简化。

图十四 BMS-791325盐酸盐的合成

在进行最终的酰胺化时,采用先前药物化学路线中的TBTU作为缩合试剂,但是产生较多的杂质,且反应液颜色很重,纯化操作复杂,而EDAC体系则表现非常好,在对反应溶剂的筛选中发现MeCN、DMF、THF均适用于此缩合反应,但MeCN是最为合适的选择,因为MeCN与31·K共沸蒸馏可有效去除原料中残留的乙醇以及水分。经优化后的操作流程如下:底物共沸蒸馏、加入12,然后在依次加入HOBt、EDAC、DIPEA,未观察到可能的杂质32a和32b的出现。由于产物BMS-791325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而EDAC的副产物以及HOBt、DIPEA也均溶于水,后处理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产物的大量损失,因此在萃取处理时,用醋酸将水相酸碱性调至终产物的等电点范围内(pH ∼4.5−7.0,等电点是一个分子或者表面不带电荷时的pH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产物的损失。

经上述处理后,有机相中仍然含有大量HOBt,通常HOBt可采用碱性水溶液除去,但如果采用此法,API损失较为严重,将传统的碱性水溶液调整为pH = 7的K2HPO4/KH2PO4缓冲溶液,将萃取溶剂由EtOAc调整为iPrOAc,可有效的除去HOBt,处理完后,将所得的有机相(MeCN/iPrOAc)用iPrOAc恒容蒸馏,MeCN残留可降至检测限以下,然后再次用EtOH恒容蒸馏,将iPrOAc置换为EtOH,最后加入盐酸乙醇和MTBE结晶,得到目标产物的盐酸盐结晶,经过上述工艺,分三个批次制备了68.9 Kg的BMS-791325盐酸盐,平均收率78.5%,HPLC纯度大于99.6%,且ee值在99%以上。此工艺的缺点在于,大约有16%的产物残留在母液中无法析出,因此还需要后续的优化。

备注:恒容蒸发是工艺中常见的溶剂置换操作,将含有产物的有机相蒸发至产物即将析出的临界点,然后持续加入置换溶剂,保证加入量和蒸发量相等,即保持产物溶液的体积不变,此操作能够有效的除去限制溶剂的残余。

总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Beclabuvir(BMS-791325)从药物化学路线到工艺生产路线的开发历程。工艺路线采用了高效的汇聚式合成策略,吲哚模块14经六步操作三次纯化,总收率达到53%。模块20的(R)-1-苯乙胺盐的制备经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及连续的官能团转化得到(七步反应,两次分离纯化),总收率26%。最后的组合(模块14、20以及12)经六步反应三次分离纯化,总收率32%,整个工艺路线最长线性步骤12步,以8.2%的最终总收率得到目标产物BMS-791325·HCl。

利用重氮化物进行卡宾插入反应,是天然产物合成中非常高效的操作,但是由于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问题,限制了此类中间体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此工艺路线是Davis不对称环丙烷化的首次工业应用,其对重氮化物的操作非常值得借鉴!在整个工艺开发中,对化合物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仔细研究,如重氮化物23以及环丙烷产物15,是安全生产和工艺顺利开发的保障,最后对于后处理的细致研究,如缓冲溶液洗涤、恒容蒸馏等,也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资料:

Org. Process Res. Dev. 2018, 22, 1393.

Tetrahedron Lett. 2008, 49, 6749.

Synthesis, 1997, 1433.

J. Am. Chem. Soc. 1996. 118, 6899.

Tetrahedron Lett. 1991, 32, 3317-3.

Org. Process Res. Dev. 2009, 13, 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大冯小明院士课题组:基于乙烯基叠氮化物和烯基氧化吲哚的共轭加成/Schmidt重排催化构建手性3,2’-吡咯啉氧化吲哚螺环骨架
工艺典范|《OPRD》甲巯咪唑的规模合成
溴代反应工艺案例总结
【科研进展】天津大学研发“一步法高效催化转化工艺”将木质素变废为宝
原料药杂质的研究(建议收藏)
实用有机合成工艺研发手册——手性合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