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钧窑天蓝釉鹅颈瓶   (赏析之二十)      (附如意耳瓶、碗)

  一,钧瓷赏析

        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自宋徽宋起被历代帝王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宋钧一般指官钧)。钧瓷到底有啥特色?有何魅力?通过实物赏析:


  1,宋代钧窑天蓝釉红斑鹅颈瓶






瓶高29cm,口径9.5cm,底径8.2cm

        敞口,束颈,丰肩,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钧釉,底部施护胎釉。无釉处呈羊肝色和芝麻酱色(宋钧真品特色),胎质坚细,器体略重,造型端庄雅致。在底部刻有铭文数字“一"。对钧窑底刻数字也有各种论述,有的认为是颜色的区分,有的认为是大小的区分。应该是器物大小的区分,更应该是官钧民钧的区分,官钧才有,民钧(除花盆编号)一般没有。


        此瓶釉色呈现纤维状(宋钧特征),这是受釉面结晶结构的影响,这种纤维状结晶主要是显色部分,与玻璃状均质结晶(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和开片影响到它的显色所致。此瓶釉具五色,浑厚浓润,青中透蓝,蓝中透紫,紫中生红,在瓶的口沿内和肩部分别出现不规则的红斑。这是“窑变天成",偶然出现,是宋钧早期的特征。这正是钧窑的魅力所在,其成因是在二液相分相釉中,氧化铝含量低,氧化硅含量高,还含有少量还原铜和氧化磷,烧成的釉色以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主,因有少量的还原铜,偶然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红斑)紫色来,变化无穷。这正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魅力所在。


         鹅颈瓶,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极为少见。1987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一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附图),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被称为“汝窑第一",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北宋汝官窑与钧官窑只一山之隔,有汝钧不分之说。说明这种器型在当时是官方定制器型。而这件钧窑鹅颈瓶比那件汝窑鹅颈瓶更挺抜秀美,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宋代官钧窑陈设器珍品。

     附: 藏于河南博物院的宋代汝窑鹅颈瓶(此图来自网络)



2,宋代钧窑月白釉如意耳瓶




高19cm,口径5.2cm,底径5.6cm

        敞口,细颈如意耳,鼓腹,圈足,通体施青钧釉,底施护胎釉。器型独特漂亮,在玉壶春瓶颈部对称植如意耳装饰,增添了器物的雅致美观。釉质肥厚,不少气泡破损冲出破坏了月白色釉面,形成雨滴纹和蚯蚓走泥纹(宋钧特征)。这是一件宋代民钧窑陈设器珍品,钧瓷多为生话用品,如盆炉碗之类,陈设器极少,像这么漂亮器型的更是难得。

        对蚯蚓走泥纹的形成也有不少描述,有的认为是受器物在烧制中的窑温,釉色原料配比,烧制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釉面在温度中的变化还原不一形成的走泥纹。   但从这件实物看,是后天形成的。放大镜观察,是因气泡聚集消亡冲破釉面形成的。   现代仿品也有蚯蚓走泥纹,但是人为的,非常生硬。

附图对比:  现代仿钧窑玫瑰紫水仙盆

水仙盆内蚯蚓走泥纹(人为不自然):

真品蚯蚓走泥纹(气泡冲破釉面形成):



       3,宋(金)天蓝釉红斑钧窑碗


这是钧瓷老化气泡破灭形成的



  高7.3cm,口径18cm,底径6.2cm

       敞口,斜壁,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钧釉,底足无釉,胎质粗糙。内壁有一紫红斑,釉质肥润,富有变化,碗内釉厚而均,外壁釉厚而垂(金元特征),不少气泡已破损冲出釉面(老钧特征),釉面呈“橘皮棕眼”状,系宋、金时期民钧窑碗。现在这类碗的仿品也不少,但无论如何做旧做假,通过对比是能辨别的。

附仿品图:(釉质生硬,很不自然)



二,钧瓷产地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产于河南禹州的钧台窑。唐代,禹州城北门里建禹王庙,庙前立山门台基,命名“钧台"。此后附近相继设窑烧造瓷器,因地名为“钧台窑",其产品曰“钧瓷"。

       这里和以前烧制唐代花瓷的黄道窑、烧制青瓷的汝州窑仅一山之隔。当地匠人在唐花瓷的基础上,利用当地资源,在青瓷釉中加入少量铜质,成功烧成了高温窑变钧红釉色,这就是早期的钧瓷。


三,钧瓷鉴别

        宋代,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官钧稳重多下坠,质坚胎硬扣铁音。  金代,主要生产生活用品,天青釉钧瓷釉色明丽光亮,金钧粗面发黄露胎多。   元代,天蓝居多,露胎多,有的几乎只有大半截釉,且胎粗釉不均。

        由于钧瓷受追捧,金元以来,仿钧之风遍及北方各地,发现窑址多达数百个,品种丰富,产量巨大。金代以后钧红釉的使用方法也出现变化,被有意描绘于器物的某些部位,红斑呈块状或条状,边界分明,斑状规整,但略显呆板。

         元末北方钧窑系渐趋衰退,而南方地区仿钧又蔚然成风,如景德镇的“炉钧",宜兴的“宜钧",广东的“广钧"(石湾窑)等。


  四,古人论钧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讹作均,相沿已久,胎质细,性坚其体略重。釉具五色,浑厚浓润,有兔丝纹。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色者次之。其釉分为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橘皮釉亦属后起者,故兼有紫斑者居多。无釉处呈羊肝色或芝麻酱色,乃真物也。均(宋钧)釉厚而匀,元瓷釉厚而垂,均之胎釉皆细,元瓷胎釉皆粗。均之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律,元瓷之釉浓处有时或起条文,浅处有时仍见水浪。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乾隆赞钧诗:   《赏钧红》

   “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五,官钧之争

         钧窑中的官钧产自何时?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有“宋代说"、有“金代说"、也有“明代说”。在2017年“钧窑学术研讨会上,认为产自梨园地窖址的和原禹州制药厂窑址的陈设类钧官窑瓷器,应为北宋末年至元代早期的概率为68.3%。也有不少学者倾向于“官钧明代说”。钧窑既然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从宋微宗起就被钦定为御用珍品,那钧官窑就应该是从宋代开始生产。

  六,钧窑价值

          艺术价值大于经济价值。钧窑的主要贡献在于烧成了艳丽绝伦的红釉钧瓷,开创了铜红釉之先河,改变了以前中国高温色釉只能烧黑、白、青釉的历史,开创了新的艺术天地。但经济价值并不是很高,什么“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主要是指宋官钧。由于钧窑系烧制广泛,产量巨大,仿品太多,真假难辨,官民难分,又多为生活用品,陈设器的官钧又极为少见,所以拍卖场上钧窑成交价与宋代五大名窑其他窑器比,价格低得多。中国嘉德(2019)拍卖的一件明代钧窑花盆,成交4887万元还算高的,但比成交2亿多的汝窑洗比低得多。附图






           2020年3月   于古雅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世界仅此一件
宋代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北宋五大名窑之冠的汝窑天蓝釉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
镇馆之宝: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汝窑到底凭什么冠绝中国瓷
北宋汝瓷——寻找天边的那一抹蓝青
【瓷器解说上下五千年(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