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遥见云头鹤往还

遥见云头鹤往还

(2010-05-25 09:54:53)
标签:

文化

――说丁惟宁丁耀亢父子

 

 

丁耀亢处在王朝易代,江山易帜的时代。知识分子们所经历的精神炼狱,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企及的。丁耀亢在明清易帜之际,经历了抗清、毁家、流逃亡、再到被逼出来仕清,再到经历了一场文字狱,最后在家写《续金瓶梅》,可以说丁耀亢经历了他那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典型的经历。

他的父亲丁惟宁,是明人,做官不得志,四十多岁就赋闲在家。晚年把全部的心思用到了九仙山,在这里著书立说,但是不是在写金瓶梅,没有研究。江苏人张清吉,对丁氏父子有很深的研究。他是极力主张《金瓶梅》的作者是丁惟宁一派的代表人物。2000年,他来日照,赵德发、李应该宴请,邀我参加,赠我一书,就是考证《金瓶梅》作者的。他的论据是丁惟宁晚年在九仙山写下了《金瓶梅》。当时我有一些不以为然,凭自己的主观感觉。觉得是有些玄。没说出来,主要是怀疑“兰陵笑笑生”。兰陵在苍山,为什么丁惟宁叫兰陵笑笑生?颇怀疑。

后来读这本《<金瓶梅>奥秘探索》,觉得张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觉得仅凭作者的现有证据,还是有一些牵强。后来到九仙山的丁家楼子,看到了仰止坊,这里依山面水,四野葱笼,又远避尘嚣,从文人墨客避世隐逸的角度来看,是个十分难得的地方,丁惟宁把此作为他晚年著书立说的理想之地。再到后来房文斋先生的一篇《发现兰陵》,考证了九仙山的兰陵峪及兰陵口子,使我才把“兰陵笑笑生”与丁惟宁重合起来。房先生的这个考证,为张清吉先生的丁惟宁是《金瓶梅》的作者找到了重要证据。

丁惟宁,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生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年)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乾隆版《诸城县志》对他有详细记载。《明史》也对他有所交待。记得更为详细的是丁耀亢《述先德谱序》,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些主观的成份,其评价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先大人(丁惟宁)性刚激烈,不避强御,三任清要,每回籍,图书衣被而已,外无长物。不喜文乡珍玩。以御史丁艰旋里,县令候终年不得一面。寡交欢游,风度峭如。天性然也。……性好山水,游九仙山乐之,遂卜居筑,凿石为室,室上下皆石也。后乡人立祠。能诗,不苦吟,亦不存稿。”“喜鼓琴,临水构亭,弹琴其上。”“治家严,燕坐对家人如公庭。”丁耀亢在这篇谱序里,写他的父亲,自然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但也看到,这是一个多重人格的人。在官场上,一面是性格刚烈而著称。对家人,则不拘言笑,如坐公堂。另一面,却鼓琴、诗也写的灵性,性好山水。如果按照张清吉说,《金瓶梅》出自丁惟宁之手,那他的骨子里的放浪,又非一般士子所及。这就是那一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心底的精彩。

再看丁惟宁的诗,仅那一首《山中即事》,就征服了我。丁惟宁的诗,很得杜甫的神韵,现存的三首《山中即事》,写的就是他在九仙山中的感受:

凤翮高骞侍从班,羽仪方仰忽投闲。削成丘壑疑天外,领就烟霞出世间。永誉自高月旦,神游从此托仙山。独发千里瞻依在,遥见云头鹤往还。

诗写的大气,不卑不亢。神定气闲。很有大家风范。

中国人文人士子,在儒与老庄之间徘徊,自汉武帝以来,入世用儒,避世学老庄。写诗写文,也在两条线上来回的跑。此时的丁惟宁,处江湖之远,颇有闲云野鹤之感,但写起诗来,在山中却又俨然一方霸主。

丁惟宁的这首诗,其大气、从容、澹定,飘逸,非一般人所能学。九仙山不高,也不大,昆仑、五岳、黄山,中国随便找出一座山,与之相比,都得算是大巫了。甚至随便找出一座稍有名气的山,都足以装下几个十几个的九仙山。但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丁惟宁在这里照样写出这样的一首《山中即事》。山中的逸致把他的那份狂诱发出来。人一狂,往往傲视群雄,裨睨四海,心中无阻隔,心无羁绊,文思如泉涌,平时的功夫便发挥的好。

《秋兴》是杜甫的名作,中国的文人士子,大都烂熟于心,融会于心。经历的多了,顺口会吟出一两首诗,水平高的,总不免有杜拾遗之遗风。但得其神,得之韵却难。丁惟宁诗,就有杜甫的影子。那是他先将前人的诗烂熟于心,最后化为自己的诗,丁惟宁的这首诗,自然也会从杜甫那里找到一些影子。

丁惟宁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以其狂放不羁的性格,笑傲江湖,王士祯曾有一段记录了他的晚年的生活情景。他在山中著书立说,自然也少不了与还处于童蒙时的儿子谈古论今。他对丁耀亢童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丁耀亢晚年自号野鹤,其狂、其野、其不拘一格,这都得其丁惟宁的影响。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耀亢
【书评】张弦生│从丁耀亢到丁惟宁——评《〈金瓶梅〉奥秘探索》 
《笠翁对韵》卷二 十四盐 详解
《续金瓶梅》中“王推官即王渔洋”考——兼论《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
王 平:关于“《金瓶梅》作者丁惟宁说”的几点思考
○池北偶谈(节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