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陌生的芳邻
userphoto

2023.06.06 天津

关注
 “我是玲珑君”视频号已开通
欢迎关注
 点击进入视频号

图为作者书画作品并提供本号分享

陌生的芳邻

作者:贺贝

很难不去怀恋逝去的岁月,怀恋曾居住过的街巷和相处甚久的邻居,尽管有些事有些人已不堪回首。

每天猫在街边卖报纸牛奶的老头,十天半月见不上几面的单身汉,天天受丈夫打骂从不知反抗的小妇人,窝在巷角一张躺椅从饭后坐到月黑的老太婆......说不出他们的名字,但回想起来仍如昨日。

广州这个大都市,至今仍有大量破旧平房,移居也是很寻常的事,不断有人成为我们的邻居,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邻居。然而不管旧邻人新街坊,不管相处多久,彼此很少会主动关怀,也没有试图走近。

我住过的那条死胡同,一面高墙对着四间小平房,街坊们模仿本地作家欧阳山的小说《三家巷》,戏称它为“四屋巷”。每个房子均为二层,住二三户人家。七号的房东是个单身汉,每天晚上挽着用搭膊布扎成的包裹,装着不知从哪里捡回来的东风螺(即福寿螺),然后花上两三个钟头的工夫熬汤喝。腥白的汤水撑着他的皮囊,虚胖得像蜥蜴般的脚下无声,怪怪的也不说话。人们只知他姓霍,却不知他在哪里工作,孩子们也怕碰上他。五号的主人炖冬瓜(她姓邓,粤语与“炖”谐音;“冬瓜”是形容肥胖),小提琴拉得极好,琴声每天像晨鸟一样准时鸣唱,但她的破阳台终日散溢着抹不去的发霉气味。琴声怎么与垃圾混在一起,无人想过也无人理会。三号门前的石阶,总有个被叫作张嫂的瘦女人,坐在那里奶孩子,而且总奶不完。唯一爱说爱笑的是一号的高老头,在小学当教员,人人叫他“潘老师”。 

因为有毛贼光顾,为了安全,需在巷口竖一个防盗门闸,谁都在唠叨就是没人组织安装。潘老师离巷口最近,感到受威协最大,带头把门闸竖了起来。然而后面的邻居,自觉家门严密,开闸入巷后便让门闸敞着,有人给关上了,但很快便发觉无济于事,门闸依然时时洞开。好心人感到吃了亏,从此不再管锁门的事,门闸形同虚设。

记不起是哪一天,“四屋巷”不远处耸起了个新楼盘,很快就住满了人。在漂亮的停车场和花圃小道,一个衣衫不整的老太婆天天在捡破烂。她使我想起丁玲描述的当年桑干河边的拾荒妇,不管严寒酷暑,什么旧衣物破家具烂纸箱……统统都要捡走。这老太婆是什么人,家在哪里,无人知晓也无人过问。楼盘里的主人,关注的只是她是否蹭到自己的爱车。

因为单位给我分了房,我是“四屋巷”里较早搬走的。与我同屋的那对夫妇,也在儿女们的资助下,迁居到了城东的富人区,一不小心成了高尚住宅的主人。到政府部门办事,只须走下楼来拐个弯;散步遇上街坊,冷不防就是个千万富翁。这种一夜成新贵的惊喜,与刘姥姥初入大观园堪有一比。然而入住不久就伤透脑筋:楼巴(提供业主出行的交通车)不足,物价高昂;出门高墙障目,举头楼宇欲倾;过马路长途绕行,上下班车龙堵塞;烈日冷雨难寻避处,专卖街平价店无处问津。广州城内这块率先崛起的“地王”,脚毛之地也是寸土尺金,连肉菜市场也因场租昂贵而难以立足!居家如同坐机关,每日在高楼电梯汽车人潮和红绿灯中奔走穿梭,封闭与抑压如阴霾一般,挥之不去。高档的物管费、交通费、餐饮费和豪华商场的“贵族价”,使这夫妇俩的薪水相形见绌,不禁怀念起“四屋巷”来。“四屋巷”也被开发商写满“拆”字,街坊们寻思着各奔东西。

不久,豪华楼盘像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优雅地栖居”的话题在报刊上频繁出现,成为倏然崛起的现代童话。有“涉外”杂志也进来附和,说是曾任《洛杉矶时报》驻北京分社的社长唐佩石(译音),他的亲属全部散居在美国西部遥远的洛基山一带,他的家则选择在温得河山区离兰德镇八公里的丘陵上,不惜四周人烟稀少。据说,居住的地方与邻居离得越远,就越能显示人的富有。日本东京的上班族,不少人都把家安在周边城市,早出晚归。香港的豪富大亨,选择的是环境优雅的深水弯、浅水弯和港岛的山顶。

“诗意地栖居”在我国似乎也蔚为时尚,许多大中城市的远郊,高尚豪宅遍地开花。有人计算过,豪宅的一个套间,售价≥普通劳动者一辈子收入+遭受侵害死亡的赔偿金,甚至≥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换肾的全部费用,但却不妨碍富人们一掷千金,趋之若鹜。穷乡僻壤的“成功人士”、国家级贫困县的这官那官,也纷纷踊跃而来,争先在豪宅结居。

信息社会似乎改变着人类群居的习性。极像美国作家罗伯特·帕特在《社区衰落》中所说:“为数更多的人,稠密地聚居在一起,虽比邻而居,但对一种共同的社会实体并没有归属感。”没有历史,没有诗情画意,既不亲密也不冷漠。生于斯长于斯的比邻,成为社区的陌生人。

然而,人是群居动物,要远离都市“诗意地栖居”,须有相应的配套,尤其是丰厚、稳定的收入。西方的富人远离都市,无一不是依托发达的通讯和交通设施。香港的豪富大亨选择这水弯那山顶,是贪图环境的优雅和交通便捷。内陆城市周边的高尚豪宅,主人通常是些大款或准大款,但只作度假使用,城里另有住房。但更多的情形并非“诗意”而是无柰,东京的上班族把家安在周边城市,是因承受不起东京高昂的房价。内陆远离都市的平民,居住的只是“伪豪宅”和普通平房,为的是逃离日益严重的污染和高昂的房价。

是富人的麇集造就了富人区,还是豪华楼盘的麇集招徕了富人?其实都是个伪命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富人区,在数量和规模上,与我们各有千秋。个中奥秘,我们的想象力是贫乏的。这么多人一摞子一摞子地坐拥豪宅,而豪宅的建造,似乎也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都市现代化的荣光!

其实,不管住在哪里,人们都离不开“人气” 两字,谁也不愿离群索居。楼盘更高级更豪华,销售广告都要在“大型社区,人气鼎盛”上做文章。每家的铁门关得严严,与方圆百米的人家没有往来,但彼此需要从窗口看到众多的邻舍和灯光,需要附近有商场、地铁、酒楼和学校,需要看到医院门前的人流,看到路上奔驰的小车。否则,就会觉得孤独寂寞,心神不安,害怕被社会隔离和抛弃的心理,蓦然而生。

到过洛杉矶的人大概会知道,导游们喜欢带游客到富人区观光,那里的房子、庭园千姿百态,为人见所未见。导游常常会问,在你们国家如果看到这么豪华的房子,你有什么想法?欧洲人说,将来我遇上好机会,我会住得比他们更好。日本人说,我会向房子里的人学习,然后设法超过他。香港人说,没什么嫉妒的,人家就是胜过你,我们只有努力工作。也有人面色清冷,忿恨不过。好像好莱坞大片《情定巴黎》里那个贫困的灰姑娘,羡慕豪门人家的灯红酒绿,爬到墙外的树上窥探,大开眼界的同时生出满腹恶咒:“他凭什么能在如此享福?看哪一天给人宰了!”

然而富人遭遇不测只是凤毛麟角,命案通常都与他们无甚干系。我不由想起 “四屋巷”,贫民窟似的境况虽已湮灭,斯如流水,但脑海里总残存着融融泄泄的温馨。他们看似各不相关,但春去秋来、四时更叠,满足了彼此作为高等生物的群居的温暖,强化了“人”的生存品质!他们从“四屋巷”迁出,纷纷住入新楼,融入更广阔的群居;潘邓霍张四家更是拿着巨额拆迁款,成了同一座豪华楼盘的主人,说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虽然这个豪盘爆出了与不义之财相关的惊天新闻,然而忿恨的人除了忿恨,只有一声叹息!

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们不管家在哪里,都有着难以抹去的群居情结。然而,彼此的疏远却越来越厉害,社区似乎只是缘于空间的狭窄而不得不聚居一起的处所。一方面,人们渴望进入社会,被社会群体所关注,所认同;另一方面又近乎本能地抗拒社会,害怕被他人所占领,所取代。都市的喧哗和近乎荒凉的心壁成了对峙的两面坡,在这陡峭的坡谷攀援,成了现代人永恒的主题。

作者简介:贺贝,原名何沛锦,广东省作协会员、《信息时报》副刊编辑(已退休)。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微故事】孟氏芳邻?
街坊邻居 第99集
家有芳邻即是福/作者:李永春/主播:山丫
【北梦南缘】第341期,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
芳邻丽丽
芳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