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整体感知,多感官体验”——关注音乐实践

    整体感知,是指听完一首音乐作品后产生的心里感触,是对音乐的整体领悟,是欣赏者通过直觉在较短时间内对音乐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欣赏这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音乐知识、技能和乐感,对音乐进行宏观的理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感受与体验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   
音乐感知是基于音乐体验需要完整性的理念而提出的。笔者主张在音乐(歌唱)教学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对音乐形象有整体的认知与把握,着对音乐教学特别是歌唱教学有着十分可贵的应用价值。同时,使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很对值得应用的时机,也有很多具体运用的方式方法。

1、  节奏切入,循环叠加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每首歌曲都有固定的节拍和最基本的节奏型。围绕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展开教学,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恒拍和基本节奏型的反复体验,循环叠加,让学生初步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为进入后续的歌唱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案例1《一只鸟仔》

  教师带领学生以走恒拍的方式进入教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继续恒拍,并以四小节为单位,在最后一拍加入拍手“XX”。学生完整体验三遍歌曲后,教师出示新的节奏型“2/4    X  X X X  X X X o  X X X O  X ▏”,接着围绕该节奏型进行逐步叠加,循环往复地展开教学。

   教师拍击节奏型;

   学生个体拍击节奏型

   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乐器拍击节奏型:“谁能用自己的身体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学生跺脚、响舌、拍腿等;

   教师对学生编创的动作进行组合:踏步——拍腿——叉腰——拍肩——响舌;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加入伴唱——合音乐进行——集体合音乐;

   请两个学生演示面对面——分组练习——内圈外圈练习——流动合音乐;

   集体展示,教师加入其中。

案例2《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师带领学生走恒拍进入教室。教师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熟悉、体验歌曲。

   继续走恒拍,空拍加入拍手“XX”;

   合音乐恒拍走自己的空间;

   继续走恒拍,听到鼓声停住脚步(教师加入鼓声);

   继续走恒拍,教师提问:“听到几次鼓声,鼓声的节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并揭示鼓声节奏型“2/4  X X X X X  O ▏”,紧接着围绕基本节奏型开展节奏练习。

   学生跟随教师念节奏、拍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拍节奏型:拍腿(男生),拍手(女生);

   教师带领学生合音乐走恒拍、拍节奏型;

   教师带领学生合音乐走恒拍,学生自主运用身体乐器拍击节奏型;

   学生围坐,手拍击恒拍依次传递,教师按节奏击鼓,学生听辩鼓声变化(强弱)。

   根据鼓声,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男生或女生的鼓声音色,从而引出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对话。

 上述两个教学案例均以完整的歌曲为载体,通过节拍(恒拍)和基本节奏的感知体验,用拍手、拍腿、拍肩等声势律动以及念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同时通过动手、动脚和动脑等方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综合、即兴似地体验音乐。在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围绕节奏、力度、速度等感性质素,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这样作品还有很多,如《土风舞》《我们大家跳起来》《西风的话》等。

2、  旋律切入,比较聆听

 旋律是音乐的重要要素,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并按一定的音高、时值的构成,具有逻辑因素进行的单声部。在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旋律的体验,是歌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3《我们大家跳起来》

在整体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教师抓住乐句特点开展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全曲并提问:“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

   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体验每个乐句的完整性——恒拍走步加每句小节的拍手、体验跳音;

   区别乐句异同:“哪两个乐句相同,哪两个乐句相似?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教师模唱接唱:学生唱相同的乐句,教师唱相似的乐句;

   处理跳音:唱得更加轻快;

   学生完整模唱,注意情绪处理。

 此案例通过旋律因素的相互比较,基于听觉并结合肢体律动,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乐句的概念,体验旋律的进行。通过旋律的比较,找出相同、相似的乐句,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旋律的连续进行中会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旋律线;当与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跳跃、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旋律才能形成种种句法和结构。旋律能表达歌曲的某种乐思,只有经过完整的旋律体验,学生才能逐步建立旋律感和曲调感。同时,也为后续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此类作品还有《西风的话》《愉快的梦》《我们大家跳起来》等。

3、  和声切入,巩固音高

  如果说旋律是横向进行的,那么和声就是纵向铺陈的。通过对和声音程的感知,使学生知道音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初步建立基本的音程感与和声感。

案例4《土风舞》

 教师在带领学生体验歌曲的基本节奏,也是在最重要的切分节奏后,重点解决切分节奏和旋律模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歌曲B部分的和声学习。

   听辩两条旋律:“歌曲的这一部分有几个声部?”

   教师提取旋律中的骨干音:314257等;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指导起始音:注重音准,巩固音高;

   ④逐步唱好以下片段(师生唱、生生唱、分组唱等)

   跟琴视唱全曲旋律,重点指导和声部分的演唱;

   指导重音记号的演唱;

   有情绪的演唱。

  这首捷克民歌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教师可抓住旋律中的模进和八度跳进等特点展开教学。同时,紧紧围绕骨干音符,用柯尔文手势和脚步体验等方式,使学生逐步建立音高、三度音程概念;在演唱中巩固音准,在合唱中建立和声感,使整个演唱音色和谐、统一。同类歌曲还有《愉快的秘密》《小白船》《小小少年》《红蜻蜓》《大家来唱》等。

4、  音色切入,辨别色彩
​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的频率表现,其在波形方面总是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物体的振动有不同的特点,如同天下的树叶各有不同一样。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会不同。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男生和女生的音色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作品做好有机地结合与渗透。

案例5《癞蛤蟆和小青蛙》

  学生根据教师鼓声音色的不同自主判断适合男生还是女生后,教师引出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对话。

   教师用鼓声表现癞蛤蟆的节奏,男生抬腿表现癞蛤蟆的节奏;

   教师用鼓声表现小青蛙的节奏,女生拍手表现小青蛙的节奏;

   教师结合鼓声表演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对话;

   教师用鼓声表现癞蛤蟆的节奏,男生念白:“哎,它好像我爸爸!”

   教师用鼓声表现小青蛙的节奏,女生念白:“咦,它好像我爸爸!”

   教师用鼓声带领师生、生生合作表现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念白;

   师生合作接唱:教师负责旋律部分,学生负责念白部分,并加入拍腿、拍手等动作辅助;

   教师弹奏钢琴,生生合作演唱A部分。

 这是一首情境性和角色感都很强的歌曲,学生通过音色的听辩和角色扮演,加强了对歌曲的感知体验和表现。此部分教学实在前面节奏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特点进行角色体验,用男生、女生不同的音色,进而学会用自己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音色,富有情趣和童趣,受到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摘自《中国音乐教育》2018/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小螺号》教学设计
全新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全册教案
论音乐创作教学的意义与实践
人音版五年级上全册音乐歌曲播放 教案设计
初学电子琴专业启蒙教学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