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液反应抢救大全,一文总结,收藏学习!
userphoto

2023.11.09 河南

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备好,需要的时候可以救命!




输液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采用连续输注的方式通过一定途径将药物与医用体液混合后注入患者体内,以静脉输液最为常用[1]

但因输液过程中输液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IR )时有发生,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可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症状,严重时可致死亡。

故掌握输液反应危险因素、表现类型、发生机制、对症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对处理输液反应有重要意义。

1


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2]



一项对2019年的3882例输液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有以下特点:

  •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

  •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输液反应发生的风险随之增高,其中61~80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46.34 %);

  • 季节以秋季(9月-11月)发生率最高(31.09 %);

  • 药物类别以抗感染药物发生率(26.12 %)最高,其次分别为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中药注射剂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等。


表1 输液反应药物类别分布[2]


2


输液反应的表现类型


输液反应多表现为速发型过敏反应。调查[2]发现具体表现形式可有体温升高、寒战、喘憋、皮肤发红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有低血压休克、呼吸衰竭等,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多种类型。

按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Ⅰ~Ⅳ级:


Ⅰ级:只有皮肤黏膜系统症状和胃肠系统症状,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系统功能稳定。皮肤黏膜系统症状:皮疹,瘙痒或潮红,唇舌红肿和/或麻木等;胃肠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

Ⅱ级:出现明显呼吸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支气管痉挛、发呼气流量峰值下降、血氧不足等)或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80~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 ~40%;婴儿与儿童:<1岁,收缩压<70 mmg;1~10岁,收缩压<(70mmHg+2×年龄);11~17岁:收缩压<90 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40%)。

Ⅲ级:出现神志不清、嗜睡、意识丧失、严重的支气管和/或喉头水肿、发绀、重度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g或比基础值下降>40%)、大小便失禁等。

Ⅳ级:发生心跳和/或呼吸骤停[7]



3


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



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为以下几种


①输入了致热的物质。致热物质的输入,主要是因为输液瓶的清洁及消毒工作缺乏合理性、消毒保存不科学、输液器消毒被污染等[4]。一起输液不良反应聚集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输液反应的原因之一为配药护士卫生消毒手菌落数超标,以致细菌污染[3]

②循环负荷过重反应。由于输液的速度相对较快,如果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那么就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血量不断提升,从而导致心脏的负荷过重,进而引发输液反应[4]

③空气栓塞。在实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导管内部的空气没有排除干净,使得导管的连接缺乏紧密性,出现漏气情况,再加上输液期间缺乏人员看护,使得在液体输入完成之后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换,最终导致空气栓塞的危险,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4]

④患者本身是易感人群和特异质体质。目前已发现有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的表达与药物过敏和/或药物超敏反应存在高度遗传相关,其中典型的是治疗HIV感染的药物阿巴卡韦[5]

⑤生物制剂(Biological Agents,BA)过敏反应。BA包括细胞因子在内的单克隆抗体和融合蛋白类制剂,它产生过敏反应的机制不同于传统药物,因其自身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代谢产物为内源性氨基酸,所以BA具有内在的免疫原性,可以直接刺激免疫系统,诱导产生药物抗体[5]


4


液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输液反应时不拔针,避免因再次行静脉穿刺难度的增加而延误抢救时机:

  一般输液反应

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感的轻微不良反应患者,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通过适当减缓滴速来进行控制。对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胸闷、头晕、寒战等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患者,要立即停止给药并观察[6]。可不必立刻服用氯苯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H1受体拮抗剂,若皮肤黏膜症状缓解不明显在服用,需要知道这类药物对呼吸或心血管症状无作用[8]

  严重输液反应

对于Ⅱ~Ⅳ输液反应发现后,要立即停药并更换生理盐水和输液器,对原输液器及输液进行更换并封存保留,同时给予患者平卧、输氧、吸痰等处理,必要时还要给予患者心肺复苏[6]。对心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实施密切监护,当发生气道水肿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严重呼吸困难时,应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紧急情况下对成人可行环甲膜穿刺[7]

  • 对症缓解治疗药物首选肾上腺素抗过敏治疗!因为它对所有输液反应症状都有效,比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都更有效!

  肾上腺素给药时机:立刻

肾上腺素首选给药方式:大腿前外 1/3 处肌注肾上腺素(1ml:1mg);剂量按0.01 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 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 mg[7];或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0.5mg,6-12岁儿童0.3mg,6月-6岁儿童0.15mg,<6月儿童0.1-0.15mg[8]。5~15 min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给药。

肾上腺素备选给药方式1:对于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心跳和/或呼吸骤停的患者,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发生Ⅲ级反应且在ICU内/手术期间已建立静脉通路并得到监护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单次剂量根据严重程度划分,即Ⅲ级反应:1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0.1~0.2 mg,≤14岁儿童2~10 μg/kg;Ⅳ级:1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0.5~1 mg,≤14岁儿童0.01~0.02 μg/kg[7]。5~15 min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给药。

肾上腺素备选给药方式2:对于Ⅱ、Ⅲ级反应患者,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肾上腺素2~3次后,或ICU内/手术期间已建立静脉通路并得到监护后,可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对于Ⅳ级反应患者,症状改善但未完全缓解时,可考虑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剂量为3~20 μg/(kg·h);浓度为0.1~0.004 mg/ml(1 ∶ 10 000~1 ∶ 250 000),即将现有1 ml ∶ 1 mg规格的肾上腺素注射液稀释10~250倍[7]

当出现气促、喘鸣,可予以雾化吸入肾上腺素1mg+NS 4ml或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作为肌注肾上腺素的补充[9]

H1受体拮抗剂,可作为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的二线用药,主要用于缓解皮肤黏膜症状,不作为抢救药物使用。Ⅱ级反应及以上患者在给予肾上腺素抢救后可予口服或静脉滴注[8]

糖皮质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下调晚期(而不是早期)炎症反应,没有证据表明皮质类固醇可降低反应严重程度或预防双相反应,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反应可能是有害的,并且也会增加发病率,不推荐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反应[8]。推荐其作为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的二线用药,当出现持续的支气管痉挛,可考虑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1-2mg/次)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常规剂量按1-2mg/kg计算)[7]

液体复苏可用于严重过敏反应伴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液体用量一般为20 ml/kg,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7]

5


输液反应预防措施[1]


(1)医生严格依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须有相关适应证方可应用药物,尽量选择最小有效剂量,避免大量和滥用抗菌药物、心脑血管辅助治疗药物等;

(2)医生在输液前对患者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并记录,掌握输液相关适应证与禁忌证,严格避免药物过敏的发生。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或输液反应史患者,尽可能通过口服给药;

(3)护理人员应在用药前严格保证输液器无有害颗粒、无菌及无致热源,使用前对输液器及包装进行检查,避免过期或损坏输液用品的误用;

(4)护理人员在用药前核查药名、有效期及浓度,检查瓶身、瓶盖是否完好无损,药液有无浑浊、变色及失效变质等;药液以现配现用为宜,开瓶后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h,发现问题严禁使用;

(5)加强配药输液环节手卫生,输液相关操作均严格无菌执行,保证环境清洁以减少污染;室内温度较低时使用热水袋包裹输液管,保证药液温度适宜;

(6)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前与患者、患儿家属进行全面沟通,最大程度提高其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以能够早期发现输液反应,避免症状加重。

参考文献:

[1]刘小溪. 应急处理及预防措施在临床输液反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1):3271-3273.

[2]赵云洁,司继刚,段磊等.基于我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探讨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J].中国药业,2021,30(18):114-116.
[3]周晓红,李晓君,郭健芬等.一起疑似输液不良反应聚集事件的分析及干预[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5):1909-1911.
[4]徐国忠.基层医疗机构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海峡药学,2017,29(05):277-278.
[5]药物过敏诊断和预防方案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06):682-706.
[6]李雪梅. 静脉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及急救处理[N]. 科学导报,2022-10-14(B02).DOI:10.28511/n.cnki.nkxdb.2022.000370.
[7]李晓桐, 翟所迪, 王强, 等.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 [J]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9,21( 2 ): 85-91.
[8]Dodd A, Hughes A, Sargant N, et al. Evidence upd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anaphylaxis[J]. Resuscitation, 2021, 163: 86-96.
[9]Muraro A, Worm M, Alviani C, Cardona V, DunnGalvin A, Garvey LH, et al. EAACI guidelines: Anaphylaxis (2021 update). Allergy 2022;77:357–77.

责任编辑:砍树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输液反应还是过敏反应?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
少见却致命:紫杉醇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抢救
急救万金油:肾上腺素的 3 大用法,一文汇总!
有些过敏性休克为什么使用肾上腺素无效?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抢救11步,一文全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