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经真伪问题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学衡》(第二辑)上有一篇讲《楞严经》真伪问题的文章,思路清晰,提出的几个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楞严经》通常指《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百度”一下就有介绍;该经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译,是一部讲述如来藏思想为主的大乘佛经。此外,另有一部佛经名《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后汉至南北朝先后曾有多种汉译本,他译已不存),也可简称为《楞严经》或《首楞严经》。这两本《楞严经》所陈述的都是“首楞严三昧”思想,却有相互矛盾之处,可见有真伪之分。

如果两经所述为不同教法,则出现矛盾不足为奇;但此二经皆为陈述“首楞严三昧”之义,而所述之含义全然不同,则应有一真一伪。其实,历史上关于《楞严经》真伪的争论由来已久(唐代就开始了),且双方都有文化宗教界名家(包括僧人)参与(近世如梁启超、吕澂等质疑为伪,太虚、愍生法师等力主为真)。《学衡》内文章认为,通常所说的《楞严经》即“大佛顶经”系伪,而“三昧经”为真。

上二经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之先后,是“三昧经”早于“大佛顶经”,亦即二经译出时间“三昧经”早于“大佛顶经”;但这只能说明汉文佛经的时间,并不能证明古印度结集成文的时间迟早。据说古印度的历史记载已不可考,因此真伪之争难以定论。

但是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大藏经》中所有其他佛经,凡涉及“首楞严三昧”的描述,全部为征引“三昧经”中的佛理,无一例外;其他佛经正文中直接提及《楞严经》或《首楞严经》的,也全部指代“三昧经”而非“大佛顶经”。如《佛说法灭尽经》被译为汉文时,“大佛顶经”尚未译出,文中提及的《楞严经》简称只能是“三昧经”。

大乘佛经的结集时间要比原始的小乘佛经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南传佛教徒以及佛学研究者认为“大乘非佛说”,即大乘佛经并非佛陀本人所说,而是后世高僧伪造。而大乘宗教徒普遍相信,大乘晚出是因为众生受持的机缘尚未成熟,因此先密而不传。这就出现了一个真伪的相对性问题。我们现在的大乘佛经,从逻辑上说存在四种可能:一、佛陀所说后世归入大乘结集,二、非佛陀所说混入大乘结集,三、大乘结集后胡僧伪造,四、国人伪造。从严而论,只有第一类为真。而上述“三昧经”之所谓真,无法确认为第一类(完全可能是第二类);可见真伪也是相对而言。

中国盛行之佛法以大乘为主,通常认为大乘教义比小乘佛经更为高妙。依据佛教教义,佛陀只是佛法的讲述者而非创造者,即无论佛陀是否出世,佛法都一直存在,关键在于是否有人能够自行觉悟(人人皆可成佛,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部由后世高僧所造的“佛经”,同样有可能契合佛理;也就是说,它虽非历史流传上的真经,却属于宗教意义上的真经。

附:《中国典籍与文化》第十一辑有一篇文章《沙海古卷——文献学视角下的佛教研究》,提到佛教经典的集成,是一个从口传到书写的过程。佛教在产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是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宣教的,而传播的语言也多是古印度各地的方言俗语,这在佛教经论里也有记载(如《四分律》“佛言:听随国俗言音所解诵习佛经”)。因此就难免出现差异,如《佛祖统记》卷五载:阿难游行宣化几二十年,尝至竹林中闻比丘诵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时得睹见之。”阿难惨然曰:“此非佛偈。当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比丘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不可信。”

按照佛教的说法,阿难是跟随佛陀左右最久的人,佛所说的话都是由他记下来的(佛教典籍开篇“如是我闻”,这个“我”就是阿难;注:前述《楞严经》辨伪中,佛陀说首楞严三昧时,“三昧经”载阿难在场闻听,而“大佛顶经”记载阿难茫然不解何为首楞严三昧)。上述故事中,究竟是“不见水老鹤”,还是“不见生灭法”?比丘师父说阿难年纪大了,糊里糊涂的,叫徒弟不要相信他。其实在印度的语境下,“水老鹤”可以转写成udaka-vihaga,“生法灭”则是udaya-vyaya,在印度方言里二者的发音接近,容易听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问答
五百金身羅漢圖(451-500)【圖文】
佛珠文化之佛珠的起源
简单点,行么?(钵雲摩)
佛珠的由来,你戴了这么久知道么?
经典中容易念错的12个字,你能念对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