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学篆刻,该如何入门?

学习篆刻,都会遇到入门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原因促成,也无论个人偏好风格取向,因为无论未来准备刻怎样的印路,师法秦汉,学习古印,绝对是不二法门。

印章发展称为独立艺术门类,发端于宋元的文人书画用印,盛于明清。整个明清篆刻创作风格史,也正是在“印宗秦汉”这一理论的支配之下逐渐展开的。“印宗秦汉”本身也是经历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只是一个残缺的概念。直到朱简,独具慧眼,才道破了“印宗秦汉”的言之所指。周铭《赖古堂印谱·小引》说:“论印法必宗秦汉……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则诬。”所以,“印宗秦汉”不是某一个体的艺术主张,而是经过几代人的推求探究,历经几百年历程的验证,古今印人共同认可并遵循的金规玉律,虽然中间不断有新的理论如“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等的出现,但都是建立在以“印宗秦汉”为基础之上的出新理论。就学习而言,尤其入门学习,还是应当遵循“印宗秦汉”的法则。

在开始学习篆刻,方向确定后,还有应注意这些方面。

一、材料工具书籍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这些相应的准备工作,还是必须的,个人觉得,首先购买一两本入门学习的指导书籍,如邓散木的《篆刻学》、孔云白的《篆刻入门》及现代人的一些入门书籍,都可以。在这些书籍里,都有关于篆刻石章、刻刀、印泥等相应工具材料选择的叙述,内容大同小异,可以参照着做好准备工作。

针对篆书文字的参考工具书,有些是必须的,如《说文解字》、《汉印分韵合编》等,虽然现在有很多APP软件具有字典功能,但不能一律视为正确,最正确的还是要查询正规出版的书籍。

关于印稿上石,这些书籍里介绍了很多方法,水印法、复写纸、反写法等,最新的还有用复印机复印印稿,然后蒙在石上,用指甲油卸妆油来溶解复印油墨的方法,本人觉得,这方法不足取。这样的操作,印人真的就沦为了刻字的机器,而失去了对印章的艺术了理解。主张反写上石,写的过程就是临摹的过程之一,是更仔细观察体悟原印的过程,所以,尽量不要依靠外力帮助印稿上石。虽然,可能会和原印不贴近,但每次临刻,都会学到更多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刀法练习。

二、掌握学习步骤和路径,不能图快求成。

所有的艺术的学习,都是学习、提高,然后有所理解感悟,然后再学习提高感悟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需要大量的练习,篆刻的学习亦然。

在初学篆刻的时候,和我们学习书法时很相像。如果一上来就临帖,一下子需要注意笔法,点画形状、结构章法,墨法等这么多的内容,学习者很难照顾全面,所以一般还是先从点画学习,练习笔法。篆刻始学,还从线质开始,先不用过多地学习其他方面如字法、章法布局等,专注于通过单刀或双刀的运用,刻出不同形状的线条,并感悟到不同线质所带来的不同审美趣味。

例如上图中,我选了三方印,我们在初学的时候,临印的过程中首先感受时第一方圆厚的线条所带来的厚重感,第二方方质的线条所带来的硬朗感,第三方尖锐的线条所带来的爽利感。这是为我们能在未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必须打造的基础。

在学习线条的同时,越过初学阶段,开始逐步学习篆法、章法等内容,逐步去感受一方印里的各种呼应对比关系,同时也得学习和了解印章发展的历史,对古玺、汉官私印、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流派、近代篆刻等有你所涉猎。

三、尽量同时学习书法,尤其是篆书。

对线条的学习和感悟,是篆刻学习的基础,篆书的学习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今人常讲篆刻要“见刀、见石、见笔”,古人金光先这样说:“凡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刀如运笔,意在笔先,则心手相应,风力有神。”清许文清也这样讲:“篆刻名曰铁笔,虽以刀成文,要存笔意。”

以篆籀笔法为核心的篆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篆刻的提高,更快地理解深层的审美意趣。

四、关于师承和坚持的建议。

自己初学篆刻,对知识内容还不了解,避免走弯路,走错路,建议能找一个老师为最好。手上的功夫,需要自己磨练,而方向由老师指明,会事半而功倍。

学习篆刻和学习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会一蹴而就,都是需要磨练积累,才能学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所以不可因在一定时间内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中途放弃,或许也就在这个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有本质的飞跃了!

自己的不成熟想法,仅供参考,祝篆刻学习顺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印的刀法与审美情趣
学篆刻,古玺、秦汉印、元朱文印,这三大不同体系印是基础,缺一不可
印人金禄如是观
《徐正濂听天阁印话》
【兰亭论坛】朱培尔|篆刻意境的实现
浅议方去疾篆刻取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