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温天!做好这件事,孩子少感冒!(内附3个方)

最近全国各地又迎来一股冷空气,连岭南地区的气温也下降了不少,一早一晚的气温就更低,这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容易受寒,稍不注意还会感冒、发烧。防寒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我之前讲过不少,今天给家长讲一些日常保健用的驱寒方。

很多家长说,孩子抵抗力差,有时候打几个喷嚏就开始流鼻涕,然后就感冒了。其实打喷嚏、流鼻涕大多都是受寒的表现。家长在掌握驱寒方法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寒”。

 

寒邪,冬季的头号敌人

明代外科著作《外科启玄》:“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所谓六淫邪,是指天地之间的六淫之气。天地之间的六气本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某一种气过甚,就变成了淫邪。而寒邪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其中的一种,多发于冬季。

● 寒性属阴,易伤阳气

寒是阴邪,所谓“阴盛则寒”,阳气本可以制阴,若阴寒偏盛,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被阴寒所侮,故又说“阴胜则阳病”。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

寒邪入侵,一般从肌肤皮毛开始。若孩子正气不足,不能迫邪外出,就容易出现打哆嗦、缩脖子、起鸡皮疙瘩等反应,这些反应目的是为了生热,散寒。这时如果没有及时保暖、驱寒,外寒持续入侵到脏腑,孩子就会继续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发热的症状。

● 寒性凝滞,阻滞气血

凝滞,就像结冰了,凝结阻滞的意思。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寒邪入侵损伤阳气,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身体就会容易出现疼痛的感觉。

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出现疼痛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若寒邪入侵肌表,凝滞经脉,会出现头痛、四肢关节酸痛;若寒邪入侵到脏腑,气机阻滞,会出现腹痛、胸痛等症状。

● 寒性收引,闭塞腠理

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的特性。寒则气收,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所以,冬天往往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都会在冬季反复发作。

 

3大驱寒方,让脾胃暖起来

寒是冬季的主气,所以在日常顾护孩子的过程中,做好驱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除了要适当地添衣保暖、泡泡脚、晒晒太阳以外,还可以在孩子消化好时,用一些驱寒的食疗方。这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介绍3种很适合冬天用的驱寒食材,家长可以照着做。

● 生姜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健脾开胃、散寒温中、解表祛风的功效。《本草纲目》:“(生姜)益脾胃、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肺寒咳嗽、胃寒恶心呕吐,更被中医称为“止呕圣药”。

生姜是一种很适合孩子在冬天用的食材,日常食疗可以选择嫩姜炒肉片,健脾和胃。如果孩子是寒咳,而且很久不痊愈,可以做一道姜汁鸡蛋葱炒饭散寒止咳;如果孩子出现打喷嚏、流清涕、怕冷等受寒症状,冬天手脚容易冰冷,可以做一杯红糖姜茶驱寒温阳;如果孩子受寒严重,除了风寒感冒的症状,还伴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可以用姜苏茶,能疏风散寒、理气和胃。

 

姜苏茶

材料:

生姜 3 克,紫苏 8 克

做法:

1. 生姜切成细丝,紫苏洗净;

2. 用开水冲泡 10 分钟,放温饮用。

功效:

疏风散寒、理气和胃。

宜忌:

◆ 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状的肠胃不适型感冒。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用法

请扫码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生姜功效很多,但3岁前的孩子不宜多吃,而且要在孩子消化好时吃。如果孩子出现舌尖、舌边、嘴唇发红,有口臭、眼屎、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也不建议吃姜。

● 糯米

糯米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能益气健脾,进食以后会感觉身体暖和,有驱寒的作用。

糯米最大的功效就是补气,入肺补肺气,入脾健脾气,入胃养胃气。儿为虚寒,指的就是孩子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而其中“气”最为稚嫩。一些反复生病、病起来手尾长、过敏体质的孩子,气就更不足了。糯米能补气,孩子气机充盈,抵抗力就强,才能抵抗外邪。

很多家长觉得糯米粘腻难消化,不敢给孩子吃,但其实关键是要看怎么吃。3岁以上孩子消化好、没有病痛时,可以吃点糯米饭,一次半碗左右,一周最多1次,吃的时候最好搭配青菜,并且减少肉类的摄入。吃完糯米饭的第二天早上,家长要用“10秒”法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积食的情况,要及时用“4招”消食导滞。

年龄比较小或脾胃功能较差的孩子,可以改用糯米煮粥,这样不仅不给脾胃添麻烦,还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粥谱·谷类》中就曾记载:“糯米粥,温肺,暖脾胃,缩小便,宜和诸米,专食久软人。”

 

姜汁糯米粥

材料:

糯米50克,生姜5克,葱、米醋适量

做法:

1. 将糯米煮成稀粥;

2. 加入姜片、葱粒,再用小火煮5分钟;

3. 调入米醋等即成。

分次服用。

功效:

温胃散冷、补中健脾、发汗解表、增强脾胃功能。

宜忌:

◆适用于消化不良的症状。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用法

请扫码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

● 羊肉

儿为虚寒,虚则补之。孩子阳气虚弱,自然需要升扶阳气。冬天帮孩子升扶阳气,就是补脾阳、补肾阳,既能入脾、肾,我推荐羊肉。

羊肉性热,味甘,归脾、肾经,能补虚益气,温中暖下,历来就被视为补阳、补虚的佳品,尤其适合冬日。古人还曾将羊肉比之于人参,认为“人参补气,羊肉补形”,民间也流传着“牛羊吃百草,百草是百药”的说法。

羊肉性热,不少家长害怕孩子吃了上火而不让孩子吃,但其实在做羊肉时,适当加入凉性的蔬菜,就可以平衡中和羊肉的热性,还能荤素合理搭配,增加食物的口感。与羊肉搭配的凉性蔬菜我推荐白萝卜,搭配起来暖胃而不燥热。

 

白萝卜羊肉汤

材料:

羊肉200克,白萝卜1/4根,姜、葱适量,盐适量

做法:

1. 羊肉洗净切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

2. 白萝卜洗净切块;

3. 水入砂锅,大火烧沸后放入羊肉;

4. 撇去浮沫,放入葱、姜,转小火将羊肉炖至七成熟;

5. 放入萝卜,小火再炖15分钟,放盐调味即成。

分次少量服用。

功效:

暖身养胃而不燥热。

宜忌:

◆适用于脾虚、易积热的孩子。

◆ 3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疗方的做法、用法

请扫码订阅《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

羊肉性温热,更适合偏阳虚的孩子;而偏阴虚的孩子,吃羊肉很容易燥上加燥,反伤阳气。所以,家长在准备给孩子进食羊肉前,要先辨证,看看孩子体质是偏阳虚还是偏阴虚,以下有个表格,家长可以对照参考。

阳虚VS阴虚症状

阳虚

□ 畏寒怕冷、手脚冰冷、喜欢吃热的东西、喝热饮;

□ 肌肉比较松垮、不结实;

□ 容易有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 抵抗力较差,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基础病;

□ 容易疲倦、精神不振;

□ 性格安静、不爱说话、胆小、怕事;

□ 舌象:舌淡,舌胖嫩。

阴虚

□ 手心脚心发热;

□ 口燥咽干,喜欢喝东西;

□ 容易便秘、大便干燥;

□ 睡眠差、半夜会哭;

□ 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咽炎、扁桃体发炎、发烧;

□ 容易疲倦、精神不振;

□ 性格活泼、好动,容易发脾气;

□ 舌象:舌红、舌体瘦长、少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调理寒性体质的第一食疗方:一个吃,一个贴,寒湿阳虚全解决!
虚寒性体质吃什么好?
【中医佳方】一个吃,一个贴,寒湿阳虚全解决!
手脚发凉多是寒性体质,介绍一个驱寒食疗方,送给怕风、怕冷的人
当归生姜羊肉汤,最适合冬天的滋补汤!
吃什么由你的体质而定——中医食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