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为繁华易匠心——高浮雕传拓第一人李仁清
李仁清,来自河南商城县,曾受聘于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从事传拓技术工作十余年,先后参与了河南省各地古建、石窟、石刻科学档案的建立及中小型石窟、古代桥梁等学术课题的调查、测绘与拓印。工作中,他受到石窟工作正投影测绘方法的启发,逐渐探索出在高浮雕石刻文物上进行立体拓印的技术手段,凭借着“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和毅力,在纵横千古的金石宝库中开创了高浮雕传拓技艺,填补了中国传拓技艺史中的空白。
起源:解决手工绘图建档的“麻烦”

从 1982 年入行至今,在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的组织和协调下,李仁清为河南省碑刻、石窟的“四有建档”工程做了大量传拓工作,曾参与河南省中小型石窟、古桥和小浪底等项目调查与测绘,传拓足迹遍布河南、上海、江苏、山东、山西、陕西、云南等省市,尤其是经常出入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正如他所说,“有时候为了文化的传承是得有点玩命儿的精神”。

李仁清在野外传拓

拓碑常常是当天拓不完,李仁清就住在山洞里。“记得有一年深秋,还下着小雪,我在一个石窟里面拓碑,因为山里面一天只有一趟班车,而且还得走几里山路到镇上才能乘坐。活儿有时候干不完,晚上就直接在山上抱两捧枯草,铺一层,盖一层。第二天起来,身上全是草,跟拾荒的差不多。”现在回忆起当初吃的苦,李仁清却是满脸笑意,只觉珍贵。“有一处摩崖石刻离地面有 60多米,而且还在悬崖峭壁上,为了把它们拓下来,我们就从山坡上爬过去,买了三根绳子,一头栓到树上,一头系在腰间,然后慢慢滑下去,就这么顶着山顶上的大风拓了三天,拓完后至少有一周,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自己从悬崖峭壁上掉下来,有时候想想还是挺后怕的。”
辛苦是一方面,那时候没有三维扫描,全靠手工绘图,这给李仁清的传拓工作带来了很大障碍。“如果要一个佛像一个佛像去画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就开始尝试把龛形给拓出来,然后拍照片,对比着照片往图纸里面填像。刚开始拓的龛形是平面的,然后慢慢地延伸到拓佛像的裙摆,因为拓裙摆采用的方法与平面拓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后来又慢慢地延伸到拓小佛龛里面的纹饰……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摸索出了高浮雕传拓的技艺。”李仁清说,其实高浮雕传拓是基于多种技艺的一种总结,每一种说起来并不难,但真正熟练掌握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实践的。
高浮雕传拓技艺是在结合传统平面拓和全形拓技艺的基础之上,采取正面投影的原理,运用全形、平面、乌金、蝉翼和镶拓相结合的技法,通过上纸、砸纸、上墨、揭取、粘接、修复等一系列传拓工艺流程,将大体量的高浮雕以及圆雕石刻作品从立体形象转换到平面粉本的一项技艺。探索早期,怎么用平面呈现立体感让李仁清犯了难。“我们早期在拓高浮雕的时候,跟拓平面一样,不分层次、远近,全部都是一个色,拓出来自己就感觉很不舒服。后来慢慢摸索出了用近浓远浅、墨分五色的绘画原理,在平面的宣纸上用墨色来突出其立体效果的方法。”如果说拓印时的墨色浓淡是凸显立体感的关键,那么后期修复过程中尺寸的把握则是与所拓原型保持一致的重中之重了。“尤其是在裁剪面部的时候,我自己做了很多实验,如果宽窄超过三毫米,甚至两毫米,它的时代特征就改变了。包括佛像的发髻、鬓角、耳朵的处理,这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一直到2012年以后,修复的高浮雕拓片还原佛像原貌才日益成熟。”李仁清介绍说。
发展: “无所不拓”的高浮雕技艺

传统传拓的对象一般有青铜器、刻石、碑碣、墓志、塔铭、经幢、造像记、石阙、摩崖、石经、画像、建筑物附属题刻等,但高浮雕传拓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拓文物的专属了,用李仁清的话来说,“高浮雕可以无所不拓”。

“现代的雕塑、古村庄、古建筑,甚至山体都可以拓下来,尤其是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是非常适用的。”李仁清说, “我曾经设想把少林寺塔林全部拓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带着拓片对外展览,展示塔林每一个细节的艺术之美。”不仅仅是塔林,李仁清表示将少林寺整个寺院,包括寺院周围的环境关系都可以原样一比一拓下来,这样会更有意义。听上去有些疯狂的想法,李仁清把它当作一个梦想。有一次在桂林拓摩崖造像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山体非常漂亮,他就萌生了把山体的不同形态拓下来的想法,认为这样可以把传拓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表达。当然,要把少林寺一比一拓下来也许能做到,但要整个展示出来,场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以前我在展览高浮雕拓片的时候,一直设想的是把造像的四面加碑座都呈现出来,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块碑原本是怎样的,而不是一张一张地展示,但很多场地都实现不了。”李仁清不无遗憾的说,“不怕拓不下来,就怕拓下来没地儿展。”
石窟雕像有一部分是彩色的,那高浮雕传拓也能实现吗?“我曾经试验过,但当时很多色彩都是采用矿物质颜料上色的,并且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自然演变,现在想配出这种颜色,很困难。即使能,这些矿物质颜料也非常昂贵,我们自己现有的经济能力还达不到。”李仁清说,当然也可以用绘画颜料上色拓印,但还是不能还原其本真的颜色,还是更偏好于用纯墨色去表达。
意义:抢救性与艺术性并存

尽管被誉为“高浮雕传拓第一人”,但李仁清在最开始接触传拓的时候也并不是兴致盎然的。“一开始对传拓的感觉就是‘黑乎乎’的,非常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干,但是拓着拓着接触得多了,认识深了,也有了情感的共鸣,再加上中原地带石刻多,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逐渐也就越做越有感觉了。”现在的李仁清,已经把传拓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时关注着,刻刻忧心着,只希望能永久地传下去。

在李仁清先生看来,传拓是现代科技不可替代的技艺,很多雕刻艺术以及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出土墓志等都依靠传拓来呈现和传承。“尤其是现在空气污染及酸雨问题等对石刻造成了严重侵蚀,传拓无疑已经是一个抢救性的工作。”李仁清说,上世纪 80 年代,自己曾经拓过的某一处石刻有五六片唐代的题记,到 2017 年再去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

随着国家文博机构对传拓的重视,通过宣传推广,大众对传拓技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社会环境跟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这让李仁清很是欣喜。 “2019年6月份我在深圳南山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展览,网上回馈的有价值的信息很多。以前传拓是一门小众艺术,但是这两年我发现研究金石拓片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非常普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然而这却是一把双刃剑,社会上的重视也让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一些盗拓偷拓行为偶有发生。对此,李仁清表示,对文物进行拓印首先需要经过文物部门审批,一般情况下,还会根据文物的级别限定拓印数量。同时,对传拓专业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只有考虑得细心周全,才能在传拓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文物造成伤害。
2016年5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在郑州揭牌,李仁清接受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聘请,在传习所开展传拓技艺“师带徒”活动,并承办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师带徒”培训任务。“目前已经举办了五期培训班。有时候去各地接项目,也会有当地的文博系统工作人员跟着学,一个项目跟下来,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剩下的就是多实践、多探索了。”李仁清对于技艺的传承非常有信心:“现在的孩子文化水平都高,而且他们基本上熟悉每一个造像的时代特征,掌握起来更快。”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传拓工作呢?李仁清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要感兴趣,当然如果有一点美术或者考古的基础,认识度和接受度会更好一些。受李仁清的影响,他的大儿子从小跟着学高浮雕传拓,如今技艺已经非常熟练,二儿子刚刚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两个人一个搞研究,一个做技艺传承,希望能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来源:藏书报

作者:刘晓立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 一个涨知识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仁清和他的高浮雕传拓艺术
石窟里的绝唱 来这里欣赏中原黄河沿岸9个石窟造像高浮雕拓片艺术
拓印大师李仁清 复活尘封历史“拓”出文化传承新境界
高浮雕拓 - 用墨色拓出历史
中国记忆—— 传拓名家讲述技艺传承
玉版帝后礼佛图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