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古籍修复,让文化“重返青春”

古籍修复面对的是动辄上百年乃至数百年的珍宝,而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又在古籍修复中独树一帜。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自然,少数民族古籍数量巨大,修复工作任务艰巨。今天云文创将带领大家走进云南省古籍修复的世界,见证文化的“重返青春”。

一页古籍上要补三四百个洞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位于云南省图书馆内,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走进这里,立即让人感受到异乎寻常的安静——偌大的办公区里,可以听得见翻一页书、剪一页纸的声音,甚至能听清纸片滑落的声响。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修复专家、副研究馆员,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杨利群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他正带领徒弟们修复一部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古籍。几名年轻的修复师正在补破。在她们的书桌上,一边摆放着小碗、毛笔、镊子、糨糊、尺子、铅笔、构皮纸等常用的工具,一边是历史悠久的古籍。古籍已被拆开,多半已絮化、霉蚀,加上大量被虫蛀、鼠啃造成的残缺,使整册古籍看上去犹如废纸。

修复师正在修复古籍

杨利群介绍,古籍修复必须对症施策,比如修复火烧部分,要先用手术刀剔除焦糊处,遇有字迹的地方,就保留不动。之后,用纸蒙住残书边缘,用铅笔勾勒,再照样裁剪构皮纸,以此对应古籍边缘。构皮纸可从中分成两层,夹入古籍,左右对齐。与古籍粘贴后,接头部分还需用手术刀刮薄,保证古籍与新接的构皮纸在厚度上浑然一体。

古籍修复室里,修复师们手中的古籍纸页看上去特别薄,有的甚至几页粘黏在一起。修复师在分开粘连的纸时,动作异常轻柔。分开的书页,虫蛀明显,举到光线下能看到几百个孔洞,小的有如针眼,更多的孔洞则奇形怪状。“不管什么样子的洞,我们都要一点点补起来。”杨利群说,补洞过程是先大洞后小洞,修补时,要做到笔不离手,手不离纸。修复师们补洞的操作很精准,右手拿毛笔,左手拿补纸,毛笔在小碗里蘸少量糨糊,涂抹在孔洞周边,之后,毛笔被夹在食指和中指间,笔尖往上,左手立即将补纸补上,右手按住补纸,左手快速拉下多余的补纸,再用镊子小心剔除残余的补纸。补好的书页要自然晾干,再用压书机压平,经裁剪后,才算完成修复。这也标志着,这一页古籍已重获新生。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班

2020年,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第十二期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培训班在云南省图书馆开展,有5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古籍修复师杨璐源表示:“目前古籍的修复面临几个问题,一是散落在民间的古籍比较多,收集比较难,第二就是保存问题,保存需要恒温恒湿,很多图书馆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不便古籍的保存。第三个就是修复问题,由于修复意识的普及不够广泛,修复人员不足,使得修复较为困难。”据悉,近年来,云南以多种方式开展民族文字古籍的修复,已经通过边培训边修复的形式,抢救修复藏经2280余页,东巴古籍490页和傣文古籍360页,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文字来源:倪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利群:妙手“续命”让古籍重获新生
怎样看懂一张纸——说说古籍修复竞赛成果展中的纸样
工匠筑梦 | 胡玉清:追求极致的古籍修复师
深山隐藏1500年古法造纸,研制出120多道工序适用文物古籍修复纸
古籍:寻找文献中的历史
古书“还魂”,花草永生!揭秘丹寨纸上的财富:古籍修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