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北京——颐和园(下)

排云殿的牌坊前总是人声鼎沸,许多旅游团只把游客带到这里。左右两边是著名的颐和园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川流不息的人群,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精美的图案,取材多是神话故事及古典名著,令人眼花缭乱。上回来到颐和园去过右侧的清晏舫,其实就是旱船,时间关系,这回就没继续往前行。

沿着乐寿堂方向,伴着参天古木洒下的清凉慢慢前行。满目都是古典风格的幽深曲径,雕梁画栋的椽木,精心描绘的古画,无论是仰头观看来自经典传奇的丹青画卷,还是透过窗棱观看昆明湖的波影,都让人平生对往昔无尽的追忆,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颐和园两次被毁,一百多年的风雨洗却了昔日的硝烟和战火,却洗不掉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耻辱。

长廊的尽头是邀月门,这里连接着乐寿堂,乐寿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在清漪园时期是乾隆为其母亲建造的寝宫。光绪时重建,这里就成为了慈禧的寝宫,中间是召见大臣亲信的地方,东侧室为更衣间,西侧室为卧室。这里历来是游客云集之处,院子里的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这些摆件因担心游客的抚摸而被远远地隔离着。院子中间有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可有来历,这是明代“石痴”米万钟当年弃之房山良乡的奇石,后乾隆运来放在乐寿堂前,起名“青芝岫”,导游称这块石头又叫败家石,大意当年米万钟因为搬运这块石头而家财散尽,故而得名。但再想想,如果说真是败家石的话,那么皇帝将其搬入宫中那不是不吉利吗。较为真实的情况是当米不惜财力将巨石运出山区到平原良乡时,朝中不少大臣、官员和文人都去争着去欣赏,并认为它可以与宋代名石相媲美。这也轰动当时的京都,大大超过了皇家御苑的置石品位,惊动了魏忠贤私党,米万钟惟恐说出真情将会惹出更大祸害,就托言因运石而力竭财尽,表示无奈。后来米万钟还是遭受诬陷获罪丢官,这块灵秀巨石从此搁置良乡停止运送,此后该石被大家称“败家石”。

败家石前是一座穿堂殿,匾额上书写着“水木自清”四个大字,这里是皇家电报电话展览。走出穿堂殿便是码头,两根金光闪闪的灯杆连成拱门状,灯杆称为“龙灯杆”,也叫“探海神杆”,上面横梁为镀金铜雕件,有二龙戏珠、祥云缠枝草图案,横梁的宝珠下有滑轮。当年夜间上悬汽灯,为码头及周边提供照明。接下来来到玉澜堂,其实这几组房间差不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的地方,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在危急时刻曾在玉澜堂召见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要求他支持变法,可是袁世凯转身就跑到慈禧太后那儿告密。变法失败,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的瀛台,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也还是住在玉澜堂。

颐和园里也有一个与故宫同样标准的戏楼,位于颐和园,也许另外买票才能进入,上回已经来过,加上刚参观过故宫的戏楼,这里也就不进去了。继续前行,来到仁寿殿。其实如果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这里则是最先见到的建筑。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入住颐和园时,就是在仁寿殿里坐理朝政的。仁寿殿前是一处比较宽阔的庭院,座宽大的月台,其上整齐而对称地陈列着铜铸的龙、凤、缸和炉,那是皇家威仪的体现。

仁寿殿内的陈设基本上是按照光绪年间的原样摆设的。正中设有御案、宝座和掌扇,按照边上导游的提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宝座后面的屏风,那上面有两百多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据说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过生日时专门制作的。平台四周还陈设有凤凰、龙抱柱等饰物,那都是贵重的景泰蓝制品,仅此陈设就恰似紫禁城里的小金銮宝殿了。不过当年的光绪只能坐在左侧的小宝座后面,正中当然是慈禧太后了。仁寿殿两边的暖房里同样摆设得华丽精致,这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时休息的地方,有时也用来临时召见大臣。当年光绪皇帝就曾在左边的暖阁里召见过维新派的首领康有为。

早就远远看到了十七孔桥,从仁寿殿边上顺着指示牌继续前行。先穿过这里的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阁,大意皇家也许要文昌曲星保佑其文运昌盛吧。两旁全是柳树,山水柳,相得益彰。十七孔桥越走越近,先别急着往前赶,这里还有颐和园著名的铜牛等着你欣赏呢。从大禹治水开始,历史上就有铸铁牛治水的传统,乾隆皇帝治理京城水系,建造颐和园后,同样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人铸造了一只全身镀金的铜牛,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栩栩如生的铜牛安卧在青白石的海浪纹雕花石座上,昂首竖耳,炯炯目光凝望着颐和园的远山近水,让众多的游人流连忘返,在此合影留念。

十七孔桥前还有一座八角型的硕大亭子,仔细查看,亭名廓如亭,也是乾隆时期的建筑,俗称八方亭,这可是现存的最大的亭子。亭有内外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亭顶采用重檐攒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稳重。据说当年颐和园没有东墙,亭北是烟波浩渺的湖水,亭南是干顷稻田,登亭远眺,一望无际,由此得名。廓如亭建造是为了与十七孔桥以西龙王庙岛上高台上的楼阁亭台遥相呼应。不然一座石桥横卧碧波之中,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上桥了,桥由17个孔券组成,8+8+1=17,中间的一孔最大,8+1便是9,阳数之极,懂了吧。整座桥长150米,跨于东堤和南湖岛,说这桥的造型兼有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怪不得上面石狮子这么多。

过桥面对是南湖岛,前两次前来均没登岛,这回不妨走上去看看。在整个颐和园的建筑构想中,这里象征神话中的蓬莱幻境。 岛上最著名的建筑是龙王庙,名“广润灵雨祠”,祠中供奉着龙王像,皇帝每年都要来此进香,祈求风调雨顺。高居岛北岸假山上的涵虚堂,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遥相辉映,互为对景。不过岛上还在进行建设之中。

与前两次前来一样,同样还是走马观花,午餐时间到了,就这么返回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深度(37)颐和园六:仁寿殿前凤欺龙
颐和园里过新年
《北京之旅—颐和园掠影》
趣游颐和园(三)仁寿殿
客人客语游京城⑽颐和园之仁寿殿与乐寿堂(客语版)
北京颐和园:仁寿殿、乐寿堂、谐趣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