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四王”绘画艺术的传承、风格特色及艺术价值全解读
西江书画艺术2021-02-26 17:40:09

文 / 韩 祥

内容提要:“四王”是活动于明末清初的一个优秀的绘画群体,是在“吴门画派”“松江画派”之后,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继续作出了新拓展的重要的绘画流派。他们创造出了新的山水画风格,与“四僧”绘画群体所创造出来的山水画风格共同作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而保存下来,成为17世纪中国绘画的象征和代表,一直到现在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

“四王”是画史对明末清初以来活跃于我国江南地区的重要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合称。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太仓人,王翚为常熟人,他们之间有着师友、亲属关系(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学生,王翚为王时敏、王鉴学生,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同时,他们在绘画审美追求上有着较为一致的价值标准,因而画史上常常以“四王”并称,并成为一个特定的称谓。“四王”画风最为清廷所欣赏,其绘画风格、审美情调也深为文人和民间所喜爱,因而被奉为我国山水画的“正宗”,有“正统派”的称誉。“四王”山水画风绵延影响达二三百年之久,是我国明清以来最为重要的主流绘画之一,清初以来主流山水画的卓越代表。

清 王鉴 烟浮远岫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一、“四王”及其绘画风格特色

“四王”的山水画创作承习了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沈周、董其昌等人的绘画成法,主要在师承黄公望、董其昌的绘画基础上确立了新的绘画格调,走出了新的艺术道路。如王时敏的 “苍秀高华,夺帜古人”、王鉴的 “沈雄古逸,皴染兼长”、王翚的“人力寖深,法度周密”、王原祁的 “笔法苍劲,气味高淡”等绘画格调,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国山水画史上创造出新的风格典范。

清 王时敏 答菊园轴 128.4cm×57.2cm

南京博物院藏

(一)王时敏(公元1592年—公元1680年)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与王鉴一起被推为画坛领袖,人称“二王”,为清初“正统派”六大家之一。崇祯初以荫出仕太常寺卿,故亦称“王奉常”。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相国,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尤其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特色。在绘画理论上,有《西田集》《西庐画跋》存世。王时敏少年时即为董其昌、陈继儒所知,长期受学于董其昌、陈继儒,使他的画风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在熟练掌握古人笔墨技巧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貌。

清 王翚 山水图幅 39.5cm×101.8cm

南京博物院藏

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尤其以整体风格上的苍、嫩之美更为鲜明。王时敏作画一般稍作勾勒皴擦后即以赭石、花青为主,多层次进行罩染,青翠欲滴,敷色厚重雍容,于沉静中透出清新气象,构图布局深沉雄大,笔墨虚灵松秀、沉郁鲜嫩。由于距离现代较近,同时他的绘画作品也一直受到人们的珍视,因而留存到现在的作品比较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杜甫诗意图》、南京博物院藏《答赠菊作山水图》、美国藏克里夫兰美术馆藏《夏日山居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墨笔山水图》等,都是王时敏比较重要的作品,集中体现出他的一些绘画特点。

清 王原祁 乔松秀竹图轴 83cm×43cm

南京博物院藏

(二)王鉴(公元1598年—公元1677年)

王鉴,字玄照,后改字符照,一作圆照、元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弇山后人。因做过廉州知府,故人称“王廉州”。江苏太仓人。王鉴与王时敏齐名。王鉴是一位长寿的画家,高寿80岁。他的前40年主要致力于仕途,后40年则专心绘事。王鉴的摹古功力在王时敏之上,遍临五代、宋元名作,尤专心于“元四家”。山水画创作以浅绛和青绿山水为主,中年笔法圆浑,晚年变为尖刻,个人特色亦非常鲜明。王鉴的山水画作品艳丽明快,往往给人秀润清朗之感。

清 王时敏 仿大痴设色山水图册 155cm×72.5cm

南京博物院藏

用笔浑厚简淡,层次丰富,笔墨爽朗雅洁、清秀圆润。设色之作,笔力深稳,敷色不愠不火,有着很高的绘画功力。王鉴的存世作品也比较多,如南京博物院藏《溪色棹声图》《浮岚暖翠图》《夏日山居图》,上海博物馆藏《秋山图》《溪山深秀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家灵气图》《梦境图》,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云壑松阴图》,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仿子久山水图》等,都足以显示出他的山水画艺术特色。

清 王翚 古木奇峰图轴 120cm×42.8cm

南京博物院藏

(三)王翚(公元1632年—公元1717年)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亦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由于王翚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在画史上有“画圣”之誉。向他学画的人非常多,慕名学画的人曾达千人之多,遂成为“虞山画派”领袖。绘画理论有《清晖赠言十卷》等存世。王翚四代善画,父亲王云容以山水闻名,为他后来从事绘画艺术创作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翚早年拜张珂为师攻习山水,进而以王鉴、王时敏为师,以后又得康熙赏识,得以遍观内府所藏历代名迹,画艺大进,学不泥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目。

清 王鉴 松林晚秀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他的早年作品笔墨秀润雅逸,中年用笔细秀繁密,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达到了大成的境地。王翚现存绘画作品也非常丰富,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红树图》、常熟博物馆藏《芳洲图》、南京博物院藏《山堂文会图》、上海博物馆藏《小中现大图册》、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康熙南巡图》、密西根大学美术馆藏《虞山秋色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江山纵览图》等,都是王翚的存世精品。

清 王翚 山堂文会图轴 206.1cm×97cm

南京博物院藏

(四)王原祁(公元1642年—公元1715年)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曾官至户部侍郎,因而人称王司农,为“娄东画派”的重要创始人。他在绘画理论方面有《雨窗漫笔》等问世。曾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主持《万寿盛典图》的绘制,当时就对宫廷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 王鉴 河岳天开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王原祁在“四王”中所取得的绘画成就最高,创造出了董其昌、王时敏与王鉴梦想达到而实际上没有达到的绘画境界。王原祁继承家法,学“元四家”的传统,尤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画风雅洁苍润,浑厚清空,笔墨秀润苍浑、沉雄恣肆。王原祁现存作品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仿黄公望山水图卷》《送别诗意图》,南京博物院藏《乔松秀竹图》,上海博物馆藏《仿子久山水图》《为六吉作山水图》,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南山积翠图卷》,美国大都会美术馆藏《辋川图》,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山水图》等,都足以凸显出他的绘画艺术特色。

清 王鉴 关山霁日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正是“四王”各自知识结构、审美趋尚和个性气质以及生活阅历的差异,使他们形成了颇具个性特色的绘画面貌和风格特点,王时敏的苍秀高华、沉郁鲜嫩,王鉴的沉雄古逸、秀润清朗,王翚的细劲繁密、秀润雅逸,王原祁的浑厚清新、秀润苍浑等,都成为我国绘画风格史上的经典。

二、“四王”的传承、整体绘画风格特征及其艺术价值

“四王”创造出的山水画新风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尚,因而在朝野均获得了极高的尊崇和赞誉,故以他们为中心,确立出了一系列新的山水绘画流派。比较重要且极具影响的绘画流派主要有两派,即“娄东画派”(又称“太仓画派”)和“虞山画派”,以规模大、组成人员多、取得的成就大而广为人们所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太仓人,因其地望故,画史将他们创立的绘画流派称为“娄东画派”(又称“太仓画派”)。而王翚为常熟人,故将他创立的画派称为“虞山画派”。

清 王鉴 隔水笙簧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根据资料梳理,“娄东画派”的画家主要有:王时敏、王鉴、王原祁、黄鼎、唐岱、方士庶、张宗苍、董邦达、钱维城、曹培源、金永熙、李为宪、王叔铭、温仪、华鲲、王宸、华鲲、王撰、王杲、王愫、王学浩、王三锡、王采苹、王采蘩、王采藻、王守真、王国光、王湘、王应魁、王应麟、王应绶、王应鸿、王宣、王凤仪、王三锡、盛大士、汤贻汾、朱本、刘泳之、王廷周、王应绶、王湘、华翼纶、金霞起、姚廷木、陈镛、陈鼎、黄钺、郎标昌、秦炳文、奚冈、戴熙、陈若木、黄宾虹、张之万、顾法、吴大澄、陆恢、何诗孙、顾麟士、萧俊贤、吴澄、冯迥等人。“虞山画派”主要活动于清代中期,此一画派的主要成员有:王翚、吴历、王畴、王玖、元钟、杨晋、顾昉、虞沅、宋骏业、释上睿、蔡远、董邦达、徐玫、荣霖、沈桂、汪亮、方兰坻、金学坚、徐溶、胡节、王俊、唐俊、姚匡、袁慰祖、张鹏 、张浦山、奚冈、黄小松、吴竹虚、戴醇士、沈石樵、徐方、顾文渊、蔡嘉、李世倬等人。这两大绘画流派由于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因而成为清代以来影响极为深远的主流山水绘画流派。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也因他们卓越的山水画艺术成就和在绘画领域的创造精神而成为这两大绘画流派的灵魂和开创者。

清 王鉴 秋山横黛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由于“四王”之间有着密切的师友、亲属关系,表现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因而也呈现出相近的价值追求和较为接近的审美观念,也由之确立出他们具有典型意义的整体性绘画风格特征。尤其他们在继承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明代董其昌等人以及唐、宋诸山水名家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抽象审美风格特征的新山水画风,使山水画在他们手中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更成为他们整体性绘画风格成熟的标志。“四王”抽象绘画风格、主体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从客体风格追求时代开始自觉进入主体风格追求时代,从而因其具备的某些现代绘画要素,成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

清 王鉴 春台万仞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四王”所在笔墨形式方面的创造性探索,他们在审美抽象风格方面的自觉探求,比西方19世纪“印象派”出现以后西方绘画审美格调、绘画观念的重大转向提前了将近200年的时间。也正是从“四王”开始,从形式结构、抽象审美风格方面,中国绘画终于在自身内部持续发生了极为剧烈的变革,由之诞生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绘画观念,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绘画观念、绘画风格上的重大突破。从这一角度来看,“四王”在山水画领域的艺术价值,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国画的师承与创新方面,能给我们带来相当的启示和鉴戒意义。

三、结论

“四王”绘画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由于他们的天质秉异和勤奋使然,但社会文化风气的整体性转化以及他们所处时代面临的重大变革,使他们在前辈取得的绘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经过他们的创造性努力,与古为徒,师法心源,才终于走出了从客体山水向主体山水转化的新艺术之路,终于走出了从注重客体风格向主体风格塑造的发展道路。他们也因自己的成功探索成为中国山水画转型时期出现的杰出典型与代表。

清 王鉴 仙源积翠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四王”绘画艺术出现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是中国山水画内部变革的某种必然,同时也由于他们在中国山水画内部所发掘出来的某些具有新观念因素、新绘画特征,由之也创造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六朝以来尤其是宋元以来,中国山水画的高度发展为“四王”绘画观念、绘画风格的出现提供了雄厚的历史基础。正是由于我国高度发达的山水画历史,使“四王”获得了丰厚的文化资源,通过系统的梳理和创造性的转化,他们成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先驱。这也许是董其昌以后,“四王”绘画艺术的出现最具有价值的所在和闪光之处。也正是如此,“四王”绘画对我国山水画对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直到现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绘画价值和取法意义。

清 王鉴 芳郊化雨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清 王鉴 江乡初夏图 198.4cm×54.2cm

南京博物院藏

清 王鉴 溪色棹声图轴 118cm×61.9cm

南京博物院藏

本图文选自《书画世界》杂志2010年3月号

原标题:清朝“四王”绘画艺术略论

收藏

举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王”是明末清初形成的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个流派
明末清初画家王湘碧、王翚、王时敏国画作品
清王翚山水画欣赏
“清代四王”山水:集古大成,笔墨高峰
清初四王之王时敏、王鉴的山水画艺术
清初四王:王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