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东这个培训班规格有点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走进了课堂

6月25日至26日,巴东县举办201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培训班。培训班由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廖祥文在开班仪式上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不仅是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体现。他希望学员能学以致用,引领全县非遗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培训班上,近百名学员中“大咖”云集。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在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谭绍康、谭支秀、田楚龙、谭文碧、刘家富及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参加培训的还有州、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

“从小就喜欢堂戏,这种喜欢是骨子里的。今天能和这么多大师一起聆听专家的授课,真没想到。我会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做新时代的‘文化使者’、文化传播者。”学员代表谭明霞在开班仪式上吐露着自己的心声。

培训中,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社管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邓莹辉阐述了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宋凯教授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恩施州非遗保护和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专家库主任专家、副研究馆员刘刈结合我州实践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主任、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专家库专家谭骁分析了恩施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现状,并作了经验交流。

目前,参与巴东非遗保护、传承的单位、团队和个人,正在多方联系和沟通,让全县的文化生态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形成一种管理机制成熟、工作队伍高效、传承队伍蓬勃、民间参与度高、民众获得感强的良好局面,使“文化巴东”建设的文化引领作用逐步得到凸显和体现。

培训结束后,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为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巴东非遗概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非遗分为十大门类,从石工号子到茶店牛肉,从竹编技艺到巴东绿茶......您认识下面这些非遗吗?

01

民间文学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寇准的故事》

《寇准的故事》共收录有638篇。主要分为“风情风俗、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劝农稼穑、仕途沉浮”等。这不是对历史人物的个人崇拜,而是古往今来农民大众对清廉者的肯定与缅怀。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学的缩影,是巴东儿女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它不仅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向上滑动启阅)

《寇准的故事》节选

                         作歌劝农

寇准到巴东任知县时,巴东后乡还是蛮荒之地。当地土人以狩猎为生,没有人从事农桑。山上野兽越打越少,有时候,人们打不到猎物,便只好饿肚子。

寇准心里很是焦急。

这天,他来到后乡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只见前面一片竹林里露出木楼的屋檐,竹林里有人长声吟唱,抑扬顿挫,极是清朗: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入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人纥那披绿萝。

寇准听了感到惊奇。咦?想不到这深山之中,有人竟还记得刘禹锡的《竹枝词》。正想着竹林里又有人吟唱起来,音调激越凄切: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千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吟唱刘禹锡此首《竹枝词》的人,似乎十分伤感,还没唱完,便哽咽起来。这时,又有一个人用粗哑的嗓音接了下去: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寇准幼时饱读诗书,知道三峡地区素有“巴女骑牛唱竹枝“的风俗习惯。也知道唐朝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有意模仿民间,写下了大量的竹枝词。那时,他只知竹枝词是一种民歌体裁,却不知它原来还有这么古朴动人的曲调。

寇准走入竹林,从那木篱下钻出一只黄犬,冲着他呲牙咧嘴,连声吠叫。这时木篱内探出一个人头,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来,见有来客,连忙喝住黄犬,打开篱门,招呼寇准进屋。

寇准走进院子,只见篱边金菊吐香,茜草摇黄,幽竹点头,院子中间放一张木桌,桌上木盘内盛有瓜果,三个像貌清癯的人围坐在木桌旁,其中一个满嘴胡须,已有些花白。显见得年岁不小了。交谈中,寇准得知,小院的主人叫覃仕田,曾投军戍边,现家居山中,两位陪客都是近邻。三人都识得若干文字,平时,惺惺相惜,常相往来。说话间,覃仕田端上了瓜果、菜疏和黄粱、薯类等食物,令寇准感到吃惊。

寇准望着琳琅满目的食物,说:“敢问老伯,寇准进山十余日,但凡作客,土民皆以兽肉待之,如何你这里竟然都是土中之物?”

覃仕田微微一笑:“回禀老爷,皆因我曾出山投军戍边,故农桑耕种之事,略晓一二,回山之后,思忖猎物日渐稀少,便刨出几亩薄田耕种谋生。这二位见了,便也学我,也种得几亩薄田。我等春种秋收,杂以渔猎,日子过得好了,闲暇时便在一起饮酒作乐。饮到半醉,一时兴起,便以方言土调,唱抒一番心绪,没想到惊动老爷,还望老爷恕罪!”

覃仕田说着,就要下拜,寇准一边把头摆得像货郎鼓,一边扶住覃仕田等三人。寇准说:“三位不但无罪,反是有功之人,理当行赏才是啊!”

覃仕田三人听了,好生不解,说:“老爷何出此言,我等又怎是有功之人呢?”

寇准剥了一个土豆,咀嚼着:“我曾在野三关苦口婆心劝土人改渔猎为耕种,颇费了一番心机。今见尔等如此开化,从事农桑,衣食不愁,我心甚是喜欢啊?”

饭毕,寇准和覃仕田漫步走出屋外,只见覃仕田种的苞谷已经成熟,苞谷杆子一人多高,苞谷托又粗又大,籽粒十分饱满。扳下一个,如同水牛角一般,惹人喜爱。

这时,天色渐暗,夕阳西下,暮鸟归巢,山上传来一阵山歌:

太阳落土四面黄,

逮了兔子套黄狼。

刺芭林里烧野火,

野鸡没得獐麂香。

歌声中,一个身穿兽皮衣服的猎人,钢叉上吊着一只兔子走了过去。紧接着,远处又传来一个女人的歌声:

天上黑夜星子多,

口中无食肚里饿。

十日打渔九日空,

还有一日啃铁锅。

歌声充满了无奈和辛酸。好半天,才见几个女人扛着渔网,空空荡荡,没精打彩地走了过去。

覃仕田对寇准说:“我们这里有一条小河,女人进山猎杀不了大牲口,便只好结网在小河里打些鱼虾度日。倘若打不到鱼虾,便只有火烧空锅,摘几个野果充饥了。”

寇准昕了,默然不语。

晚上,月出东山,寇准在卧榻上久久不能人睡。只听山里不时响起山歌,此起彼伏,你唱我和。或情哥情妹,或缠绵伤感,或高亢激越,一直传到很远,很远。寇准想:我在后乡劝农,逢人便讲农耕的好处。可我只有一张嘴,一双腿,就算整日不睡,又能劝得几人昕,走得几里远呢?想这山歌,无腿无嘴,却能行得千里万里,一传十,十传百,如果我编一首《劝农歌》,利用土人爱唱歌的风俗,将其推广,岂不就等于我寇准分身有术吗?

寇准越想越兴奋,在月光下打好腹稿,然后,点燃红烛,展纸研墨,稍作沉吟,就饱蘸狼毫,一挥而就。只见那纸上字迹遒劲,力透纸背:

苍天在上,后土在下。

效我神农,五谷丰登。

挽草为业,定居稼穑。

乐土归民,传之子孙。

写完之后,寇准吟咏再三,摇头晃脑,颇为满意。便喊醒覃仕田,请他教正。

覃仕田细细看过,沉吟一会儿,方才说道:“老爷此首《劝农歌》,写得不凡。说理既很精到,却又通俗易懂。只是句式忒短,如何能唱呢?”

寇准微微一笑,说:“这个不妨,我精通音律,为之谱上曲调,土人就能传唱了。“说着,寇准哼哼唧唧,上尺工凡合四乙,很快就谱了一曲。

谁料过了些日子,《劝农歌》竟未传开,除了覃仕田等少数几人外,土人却都不会唱它。寇准好生不解,心里十分忧虑,整日在覃仕田家愁眉苦脸,长吁短叹。覃仕田见了,心里又感动又着急,不停地思谋着。

这天早上,寇准一个人站在竹林边发呆,突然听见覃仕田在远处大声吟唱:

苍天苍天在上方。

后土后土在下方。

效我神农种米粮,

五谷丰登飘清香。

挽草为业事农桑,

定居稼穑心不慌。

乐土归民庆丰收,

传之子孙永无疆!

覃仕田唱得荡气回肠,悦耳动听。唱到动情处时,声音发颤。覃仕田唱完,远处又传来覃仕田两位好友的声音:

苍天苍天在上方。

寇准听出来了,他们用的是竹枝词曲调。这里的土人唱的也是这种调子。难为覃仕田如此费心将《劝农歌》改成七字句,又套上土人喜爱、熟悉的曲调。这样,传唱开去就变得容易多了。

寇准听着听着,眼睛湿润起来。劝农,劝农,非我寇准一人之力啊!泪眼中,他又仿佛看到了神情忧郁的刘禹锡,冒雨骑驴,谛听竹枝词的情景。呵!竹枝词,原来有这样大的魅力啊!

更远处,这时又响起一个陌生的声音,隐隐地传了过

来:

   苍天苍天在上方

不久,这首《劝农歌》就不胫而走,在深山老岭,清江两岸传开了。土人们纷纷挽草为业,定居稼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寇准辞别覃仕田之时,欲将《劝农歌》原作撕掉,被覃仕田拦住了。覃仕田说:“老爷的《劝农歌》荡气回肠,将留芳千古,岂可撕掉!”

寇准感慨地说:“寇准平生自负才学,却不谙熟民情。作歌劝农,若非你等相助,点石成金,必留千古笑谈,留它何益!”

说着,又要去撕,覃仕田忙捉住寇准的手说:“此言差矣!老爷一篇《劝农歌》,耿耿丹心,日月可鉴!仕田狗尾续貂,也是有所依傍啊!老爷如不要它,何不将它赠给小民呢!”

寇准于是把《劝农歌》手迹赠给了覃仕田,上了路。

这时,一轮红日跃上东山。田野里青葱葱、绿莹莹、黄亮亮的。为寇准送别的覃仕田爬上高坡,远远地唱着:

苍天苍天在上方

这时,四面山上也唱起了《劝农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寇准边走边听,直听得热泪盈眶。后来,覃仕田把寇准的《劝农歌》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为了纪念寇准,人们还在野三关寇准劝农时留下的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劝农亭哩。(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2

传统音乐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长江峡江号子》

巴东“长江峡江纤夫号子”又称“峡江纤夫号子”或“峡江船工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载体,其号子风格多样,并大量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是一种特殊的“排号”,古老的“三音歌”在号子中得以传承和发展。“长江峡江号子”主要包括拖杠号子、出艄号子、摇橹号子、推桡号子、长力号子(又称撑蓬号子,即升船帆)、唤风号子(模拟口哨声)、捉缆号子、拉纤号子及当地的部分山民歌。

巴东“长江峡江号子”的唱词在很多时候是即兴的,见什么唱什么,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纤夫拉纤时所喊唱的号子。2008年,“长江峡江号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 “长江峡江号子”是长江水系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据考证有多种说法,但有据可查的是,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自陕屯兵巴东,灭楚于郢后,巴东即形成一自然港埠,始有拉纤,到明朝嘉庆年间,建水驿,配木船十只,长江峡江号子便逐渐形成。

(文字来自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3

传统舞蹈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土家族撒叶儿嗬》    

土家族“撒叶儿嗬”又称“跳丧”、或“打丧鼓”。“撒叶儿嗬”作为清江流域土家人的一种丧仪歌舞习俗,其奇特之处就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撒叶儿嗬”最早起源于殷未周初的“武王伐纣之歌”,汉代称“巴渝舞”。最早的历史文献见唐 樊绰《蛮书》和其他典籍。表演时,歌师傅一人掌鼓领唱,众人合。边跳边舞,舞蹈特点:顺边、曲膝、颤步、绕手。2014年,“土家族撒叶儿嗬”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县撒叶儿嗬组合登上第13届央视青歌赛舞台  

上图为比赛瞬间

(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4

传统戏剧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巴东堂戏》

堂戏,历史悠久,据巴东堂戏艺人口碑及调查考证:堂戏始于明末清初时期,其本源是巴东民间歌舞“花鼓子”。因早期多在堂屋演出而得名。初始,于堂屋大方桌上,由饰扮的一男一女,以“左一右二进三退四”的步法,绕四角踩碎步而舞,名曰:“脚踩升子底”。后转向地面稿荐上(四人表演),继而搬上“草台”,花鼓子增加了故事情节,随灯班演出(名曰“灯杂戏”)。灯杂戏逐渐脱离灯班,融进了本地小调、号子,及湖南“南调”、川东“梁山调”,同时吸收了川、汉剧等表演程式,从而发展为堂戏。2007年,巴东堂戏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巴东堂戏《王麻子打妆》剧照

(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5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县级非遗保护项目《跷旱船》

跷旱船是巴东一项较为流行的民族体育项目,竞技时,双方各坐在对方的脚背上,并互相双手紧扣,双方身体略向后仰,形成船体形,随即启动,起伏前进,形状如波浪中的小舟,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图为健儿竞技瞬间

(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6

传统美术

县级非遗保护项目       烙画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 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图为烙画传承人谭明地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展示技艺及作品

(黄世海摄)

07

传统技艺

州级非遗保护项目《木胎漆器髹饰技艺》      

图为传承人钱之初髹饰漆器

(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8

传统医学

县级非遗保护项目《谭氏正骨法》

谭氏正骨法,起源于道光年间,约公元1821年,至当代传承人中医正骨名师谭祖纯及其子手中,已是第五、每六代传人。谭氏正骨法以手摸心会、离拽分骨、旋转捺正、交错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顶,抖颤扣挤和理肢顺筋及牵、接、卡、挤、分、旋、端、靠等正骨八法,并辅以树皮夹板固定、草药内服外敷等方式,应用于临床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谭氏正骨法正是在前人基础上融入家族疗法的独特心得发展而成的一种土家族少数民族中医骨伤科疗法。

图为谭氏正骨法创始人为患者诊治

(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稿)

09

民俗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土家族民间历法》

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是巴东土家族先民在古代巴人物候历法、汉民族夏历和当地土著人经验积累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记时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知识,世世代代的土家族人民应用这些知识指导春种秋收、红白喜事、修造动土、新居乔迁、祭祖上坟、庆典开业、出行择期等日常事务。

  图文来源:文化巴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重庆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组)》邮资机戳1套8枚
中国影像方志| 兴化:千垛花海举世无双,板桥家书万古流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海田山歌(2)
“河有三湾,哦嘞,啊喂,抬起硪,来打夯……”
寇准:入仕首任巴东令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二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