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熟悉的弄堂,熟悉的烟火气

曾经走在上海的街头,转角便能撞见由一排排低矮的房子组成的居民区,它们或叫“某某里”,或叫“某某坊”,住在里面的人家,房子小归小,但依然保持这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保持这对生活的热爱和欢喜,这便是上海独具特色的弄堂。

李守白-工笔重彩《光辉岁月》2013年

如今,住在新房的年轻人对弄堂有一种疏离感,弄堂温馨的生活气息只能在老底子上海人的记忆中追寻了。

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弄堂,追寻它承载的记忆吧。

弄堂的产生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外国人纷纷入沪居住、经商,但彼时规定“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人”。小刀会起义改变了这一局面,租界区的外商取得从事房地产经营的权利。

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江浙一带的居民尤其饱受战争之苦,携家带口涌入上海寻求租借庇护。他们进入租借区后,大量的居住需求极大的刺激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

沙逊、怡和、仁记等各大洋行纷纷将业务重心放到房地产上,他们结合西方的建筑特色,建造了大量联排式布局的房屋专门出租个租借内的华人居住,并以“某某里”命名。由此,弄堂成为上海城市建设舞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弄堂口的风景

进入弄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弄堂口的过街楼,所谓过街楼就是连接弄堂最外边两排房子的独立构造,楼上住人,楼下通行,过街楼上的房屋面向弄堂里外都有窗户,一头看弄堂里的烟火气息,一头看弄堂外街上的人来人往,别有一番韵味。

李守白-工笔重彩《过街楼》2010年

每一座弄堂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诸如“某某里”,“某某坊”之类,这些名称被刻印在过街楼的“标牌”上,其中不乏名家的手笔,例如田子坊便是著名画家黄永玉起的雅号。字体的周围还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浮雕,方匾大小的中央用水泥砌出的立体字颇具古典艺术美,下方往往还刻有其建造的年份,看上去就让人体验到一种沧桑的历史感,只是如今很多“古迹”已经难觅踪影了。

李守白-工笔重彩《西成里的黄昏》2009年

弄堂口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温馨的生活气息,烟杂店、随弄堂应运而生的各种摊位、洗菜的妇女、下棋乘凉的汉子以及玩耍的孩童,无不让人从外边的繁华中抽离出来,进入另一个安静的世界。

李守白-工笔重彩《弄堂口》2007年

里弄内布局

里弄住宅基本保持了中国传统住宅建筑对外较为封闭的特征,虽身居繁华都市,但只要关起门来就自成天地。因此,这“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通常有一圈石头镶嵌而成的门框,门扇为乌漆实心厚木,门上装有一对大大的铜环。上海遂称之为“石库门”。

李守白-工笔重彩《石库门人家》2009年

进门后就是天井,这里是最开放的公共区域,喝茶、晾衣、休闲都在这一方天地中进行。

李守白-工笔重彩《天井人家》2009年

整个里弄住宅的布局更接近于江南传统的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它虽然无法跟过去传统民居中层层进进﹑庭院深深相比,更没有山水画廊可供赏花折柳,但它毕竟还保持着正当中规整的客堂,有楼上安静的内室,还有习惯中常见的两厢,对于那些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开始融入了城市生活,但心中难免对传统的生活有所眷恋的上海人来说,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场所。

李守白-工笔重彩《客堂间 》2013年

如今很多里弄住宅已经人去楼空,过街楼下也不再有曾经的热闹和温馨,为数不多的弄堂口大多时候都是凄凉萧瑟之景。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心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说不出的东西,只希望这一座座弄堂能依旧屹立于时代的洪流中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上海记忆:石库门里弄
涌泉坊——愚园路上一条‘’文物级‘’的老弄堂
#老寿眼中的上海#上海弄堂口
文人笔下的弄堂——这才是真正的上海
石库门:熟悉又陌生的上海记忆(作者:徐光寿)
老上海印记:石库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