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光宜人的苏州东园(摄影周以礼)

苏州被称为“花园之城”,的确是名不虚传的美誉。她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的造园的艺术和风格,争妍斗艳,各具特色。拙政园和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徳的避暑山庄一起还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园。苏州除了上面提到的四所名园外,享有盛誉的园林还有网师园、怡园、西园、环秀山庄等。据说到清朝末年城内有园林170多处(也有说有200多处),但至今保存完好的有69处,对处开放的有19处。所以称之为“花园之城”,可谓名副其实!

但今天这里要介绍的一个园林叫东园(起初叫城东公园),恐怕不少人不熟悉了。它不属于古典园林的范畴,它初步建成于1979年,是在一个叫“蒋桃园”的废墟上与古城墙遗址、内城河一起,通过人工改造而成的新园林,园龄还不足40岁。它占地面积达270亩(18公顷)。其北邻是原苏州动物园,前年动物园迁至上方山后,去年启动了东园的改造工程,把原动物园的地方也合了进来,面积达到了18.2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为13.5万平方米,水面积4.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成为一个集健身、康复、休闲和供儿童㳺乐的免费公园,今年5月9日正式重新开放了。

东园位于苏州市老城区的东北方向,在娄门和相门之间,园的东面就是护城河,护城河的西岸是原苏州古城的城墙(我青少年时多次乘火车经过苏州,都能看到高高的城墙)解放后的1958年,古城除了胥门、盘门和金门三座门楼和部分城墙,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供参观和研究外,其余的城墙和城门楼全都拆了。这是后来重建的娄门城楼。

现在在娄门地区开辟了一个新广场,供民众活动,并在广场上耸立一座民族风情的四脚牌坊,一面正中刻有“娄隅增辉”四字。说起娄门,我就顺便介绍一下苏州的建城史吧!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命建造阖闾大城,虽然城墙是用土堆砌的,但它毕竟是苏州城的肇始。当时的土城开了八个门,今天这个娄门原名疁门,直到王莽时才改称娄门的。到唐代这八个门东面是娄门和匠门(后改名为相门),南面是蛇门和盘门,西面是胥门和阊门,北面是平门和齐门。到1949年解放时增至10个门,(其中葑门是否是蛇门,我未找到根据),新增了金门和新胥门。

另一面刻有“烟波胜赏”四字。正反两面中间的立柱上还镌刻了一副楹联,描绘了这个广场的功能和特色。

苏州的城门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都有陆、水二门,水门是专供船舶进出之用。而娄门的水、陆城门还有三重,极富苏州风格。苏州城被大规模拆除是1958年,但局部破墙早在上世纪初就开始了。1922年9月南新桥建成通车就破了城墙,葑门城楼是1936年拆除的,娄门1948年拆除了外城、中城和内城上的城楼。到1951年南面的城墙全部拆除,在护城河上建立了人民桥。到1958年,市政府决定除留下少量城墙外,其余全拆除。故而到七十年代后期,原長达15公里的古城墙只剩下1249.98米,占原长的8.22%。其中有砖石保护的零散城墙仅有618.19米了。

夜幕下的牌坊。

从八十年代至今,在各界的努力下,古城墙的恢复修建工程不断推进。依托护城河,盘门东段、南园段、阊门的城楼城墙、与平门的城楼城墙连成了一条秀丽的环古城风光带,展露了新姿。

遥望华灯映照中的娄门城楼

从逺处也可以看到后来建成的娄门城楼

这是在东园东侧靠古护城河的西岸,应该是在被拆古城墙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条供游人从容步行的休闲道路,路上还建有亭子和亲水的码头。

这个攒顶四脊飞檐的凉亭,具有中国古典建筑之美,非常灵动、悦目。除此之外,它还有给游客以遮风避雨的方便。

现在让我们进入东园去观赏吧!

从进门处的这块东园景区各点的指示图上,看到有三个入口处,最靠北的就是在娄门广场南端的娄门入口处,我们就从这里从北向南走的。图上有一快四面环水的“康体休闲区”,那是原来苏州动物园所在地,前几年动物园迁走了,改成了东园的康体场所。再向南一块叫“大草坪”的区域,就是老的东园所在地了。

由于东园的水面积占整个园区的四分之一強,所以园内的陆地、道路基本都被水所包围,能入镜的景色,都靠大片的水来衬托。

供游人步行的道路也都与水相邻,静静的流水、依依的杨柳、殷殷的鲜花陪伴着你。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中国式的园林建筑,少不了这类各式涼亭和水榭。古代不少散文名家以亭为题材的名篇也真不少,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欧阳修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苏轼有《喜雨亭记》、《放鹤亭记》,苏辙有《黄州快哉亭记》,明代的归有光也有《沧浪亭记》(我读初中时语文课以《古文观止》为教材,所以都拜读过的)。可见古代文人对亭式建筑的喜爱!

除了亭外,还有这种长廊,也是文人雅士们十分流连的地方。廊的两侧绿树成荫,清风徐来,空气分外清新;鳥语嘤嘤,虫声唧唧,种种天籁之音,使游客陶醉其间!

绿荫下停泊着的游艇

有水必有桥,所以各种形态的桥也一定是中国园林里的标配。它不仅是供行人穿越水面之需,也是构通园林脉络的重要手段。少了它,园林就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冬季的雪景也是园林中值得观赏的风景,难怪曹雪芹先生在写《红楼梦》时,也要在第50回里(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写了大观园的冬天雪后,女眷们赏雪吟诗的乐事。

我再介绍一下园内的二所很令人注目的建筑!其一是唯一的两层建筑物——涵碧楼。由于它临水而筑,区位适中,所以特别醒目。

这家鸿运涵碧楼是园内唯一的歺厅,主供苏州特色的菜肴,食客坐在里面,一面可以欣赏到窗外的湖景,一面享用着美味的佳肴,感觉一定会很好。

这个匾额上题名“明轩”的敞厅,厅里的家具,以及厅外的庭院,都是明代的格局,原物从1980年3月起,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它是以苏州网师园内的“殿春簃”这个小小院落为兰本建造的,这个小院布局紧凑、疏朗相宜、淡雅明快,集中反映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华。苏州又把它复制并陈列于此!

庭院内的走廊

这叫“半亭”

石洞中的流水

碧绿的芭蕉

看看!占地仅460平米,建筑面积230平米的庭院,何等迷人呀!这也是我国园林出口的首例。

湖面上要是只有粼粼的波光和阵阵的涟漪,就显得有些单调了,所以必须要有水禽相伴,才能引人流连忘返!这里湖面上出现了好几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禽类,这是静静地浮在水面上的黑天鹅。

振翅欲飞的黑天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白天鹅

几只羽毛灰黑还处于成長中的黑天鹅,像人一样年轻有活力,它们在水面上十分活跃。

鸳鸯,这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水禽。在旧时中国人的婚礼上,总少不了有牠们的倩影!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是宋代词人張先流传千古的佳句,前一句说的就是鸳鸯。

看看这两对鸳鸯,头反扭着插入了自己的翅膀里,安安静静地睡去了!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东园的花卉吧,我就免开尊口啦!

來一張併图吧,节约点!

这个美篇所用的照片,全部是我过去的老军友周以礼同志所拍摄,构图很美、画面非常清𥇦。他们的家就在娄门广场附近,离东园咫尺之间,东园简直就是他们的后花园,真是天大的幸运。最近给我发来了几十張东园的照片,引发了我制作美篇的冲动,终于做成了这个美篇。我仅仅是加以编排和添加了一些文字说明而已。因为不熟悉情况,谬误难免,请予指正,并谢谢观看!

更新于 2018-11-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里的姑苏老城门
如果我是外地人,我会如何游苏州!(第四篇)环游古城
漫步苏州护城河健身步道(上)
号外|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全线兜通!
追溯始于春秋时期的"苏州8大古城门"
苏州城门城墙那些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