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朗用道理折服蜀军,为何却依然败北,只因诸葛亮抓住其人身弱点

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辩输了。事实上,在道理上,王朗确实是占据优势的。中国不像日本那样,并没有万世一系之说,自古就有商代夏,周伐商,秦灭周,汉继秦。既然天命并非局限于一家一族,那以魏代汉,又有何不可呢?当时的大汉,与夏、商、周、秦等朝末年之势,已然类同,可见上天弃之,魏代汉,乃是天命所致,是大势所趋。正因如此,王司徒对骂孔明之言,可谓句句在理,据正史记载,甚至当场说得蜀军士气低落。可最终王朗还是辩输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诸葛亮使了诡辩之术,那就是“人身攻击”。

诚然,王朗说得很有道理,连敌军将士都被他给说动了。但是诸葛亮却很敏锐地抓住了他的一个人身弱点,那就是此人是一个“变节之臣”。一个曾经的汉臣,在这里大谈魏代汉的天命之数,岂不可耻?古人最讲“忠孝”二字,忠尚且在孝之前,一个做不到“忠”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所以说,尽管在道理层面上,王朗占据了十足的高地,可是在道德层面上,他却身居谷底。反倒是诸葛亮,以汉臣自居,又一心想要兴复汉室,把“忠”字做到了极致。

所以诸葛亮驳倒王朗,靠得不是事实道理,而是道义,是一个站在道德高地的人,对另一个站在道德洼地的人的降维打击。倘若对辩的另一方不是王朗,而是司马懿这种纯粹的魏臣,恐怕诸葛亮就有些为难了,至少不能再用对付王朗的这种手段,因为“变节”的人身攻击,对司马懿是无效的。此人非受汉禄,一出山就效力于曹氏,由他来诉说魏代汉的天命之数,在道德层面就是无可指摘的。

但也可以想象,即便对象换成了司马懿,以诸葛亮向来喜欢搞人身攻击来看,他也一定能够找到攻击的点。比如当年他在东吴舌战群儒的时候,不就攻击陆绩小时候偷橘子的事吗?要知道,别说陆绩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孩,就连他偷橘子的目的,也是为了孝敬母亲,这件事本身,也一直被大家视为美谈。可那又如何?在辩论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把它作为一个人身攻击点来对陆绩进行驳斥,可见搞人身攻击,就是诸葛亮的拿手绝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别说王朗了,就算换成没有变节污点(仅限当时)的司马懿,估计也捞不到好,最终仍然会被诸葛亮抓住人身上的某一项弱点,然后强词夺理地把他给辩倒。总之就是一句话,和诸葛亮辩论,除非是全无缺点的大圣人,否则就是鸡蛋里,也能给你挑出几根细骨头出来。王朗既非圣人,输掉辩论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三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戴燕:《三国志》与陈寿的'旧君故国之思'
《三国志》其书(下)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47 | 悦读读书
诸葛亮和王朗辩论,诸葛亮是如何通过诡辩骂死王朗的
自带福气的人,懂得这三种避祸的方式
姜维策反钟会,想借其兵力兴复汉室,为何失败?8个字道破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