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理论之“势”

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复杂,许多书法名迹本身就是美好的文学作品,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苏东坡《赤壁赋》之类;许多文学名篇也都有书家乐于去写它,如《洛神赋》《归去来辞》《赤壁赋》等就有无数书家写过;至于诗文与书艺结合,更是中国书法主要的表现方式,书法作品很少单独写字,通常总是抄写诗文。诸如此类,过去我已写过不少文章讨论了,收入《有文化的文学课》和《墨林云叶》等书中。

龚鹏程 书剑同法 136cm×69cm

现在换个方式谈,以《文心雕龙》为例。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篇》是文论史上的名篇,论者高度赞扬之,说:“刘勰把‘势’这一概念引入文论中,把它与‘体’联系起来,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开出一全新之境界。”

然而我们若把视野稍稍放大些,不只盯着《文心雕龙》,或只在所谓的文学领域里看问题,我们便会发现另一种当时热门的文字艺术—书法,它在汉魏晋之间即早已大谈特谈“势”与“体势”了。

龚鹏程 双成拾得七言联 30cm×180cm×2

最早的是崔瑗《草势》。论草书而以势去掌握,为什么?下文将会谈到。只是此篇一出,风气即成,一时竟有蔡邕的《篆势》《隶势》《笔论》《九势》、卫恒《四体书势》、索靖《草书势》、成公绥《隶势》、王珉《行书状》、杨泉《草书赋》等接踵继出。王羲之亦传有《笔势论》。乃是汉魏晋宋齐梁间绵亘不衰之话题,也是书法艺术的核心理论。后来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三已专收书势类文献,有晋卫恒《四体书传并书势》、索靖《草书势》等,而其实文献尚多,远不止此,因为《书赋》之类,一般也都视为笔势论。

龚鹏程 丹青心事七言联 34cm×150cm×2

而当时书家与文士本来就是几乎重叠的群体,其间的关系错综密和。书家所谈的这些体势论,自然也深为文士所熟悉。像鲍照虽不以书艺名,却也有《飞白书势铭》这类文章深刻阐述飞白书体的体势美。至于文章好书法也好的梁武帝,当然也有《草书状》这种探论书势之作。

风气如此,文士论文,籀言体势,殆亦同风。如陆厥与沈约论声韵书即已云:“自魏晋属文,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

故《文心雕龙》论势,本非独得之秘,亦非首倡,乃是随顺风气,承声嗣响,与这一大批书法体势论有着“接腔”和“对话”的关系。

龚鹏程 酒对花开 四言联 30cm×136cm×2

明白了这个整体情况,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们对《定势论》的许多争议就好懂了。书法家以势论艺,是中国艺术理论真正的起源。

早期所谓艺术理论,大抵只是论音乐的一些言论。音乐当然可说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也是六艺之一,但毕竟只是之一,且谈乐的这些言论还不能说就是针对“艺术”这件事的讨论。这就好像我们讲文学批评史时,总会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第一篇论文之作。不是说它之前就没有人论文,而是他才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论文,且文章就叫《论文》。

汉人的书势,情况相似。原因在于他们创造地用了这个“势”字。

龚鹏程 题秦大利千万铭拓绘 37cm×75cm

《说文》曾说古代并无势字,经典均用“执”字代替。而执字,许慎就解释为“种”也,指种植。这个字,事实上也即是“艺”的本字。可是老子、孙子、孟子、管子、庄子、韩非子等人都不看重这一点,也从未想由此去论势谈艺。直到东汉,才开始以势论艺,由势这个角度来描述或掌握书法这门艺术。

反过来说,书写由来已久,但把它看做为艺术性的存在,或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及审美追求,则始于东汉。这一点,看看赵壹的《非草书》便可理解。

龚鹏程 李商隐诗 33cm×141cm

也就是说,直到东汉,书法才被人们由艺术这个角度去审视、去追求。而如何由艺术这角度去掌握书法呢?由崔瑗开始的各种名为《书势》的著作便可证明。

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主要是指物、叙事、通情、达意之类的实用功能。若能在这功能之上,再加以美感之追求,它就有艺术性了。选择“势”,也就是以这个字来讲“艺”,再恰当不过了。写字之艺术化,也由此时才正式发端。

由势论艺、以艺求势,遂因此是这批研究书势的著作共同的方向与内涵。

龚鹏程 虚怀初若无能 138cm×67cm

其论势,均是分体说之,篆势、隶势、草势、各不相同,对每一体的艺术美各有不同的规范。

例如卫恒说隶书之势是“何草篆之足算”,与草书篆书都不同。因为隶书有“砥平绳直”者,有“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者,草或篆就不会有这种平衡的或堆积的美感。

反之,草书“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歌”,这种不平衡的美感,或“兽跂鸟峙,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的动态美,也不是隶书能有的。

龚鹏程 名酒异书七言联 30cm×180cm×2

后来刘勰谈文章,渊源显然在此。他同样由体讲势,谓:“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覈要”;“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艷逸之华。”什么文体,会形成什么样的美感,这就叫作“势”,是势必如此的。故凡作文作字,无不即体成势或循体成势,逆势则乖体、失体,刘勰称为“失体成怪”或“讹势”。

龚鹏程 虚象徊合四言联 93.5cm×171cm

由这方面看,每一体之势是固定的,因而刘勰把他的篇章称为《定势篇》,希望写作者都能依循此种定体定势。

这是顺着各种书势论讲下来的文势论之主张。

不料如此当然之理,许多研究《文心雕龙》的大名家竟看不懂,竟理解成相反的东西啦。例如黄侃说:“吾尝取刘舍人之言,审思而熟察之矣。彼标其篇曰定势,而篇中所言,皆言势之无定也。”文势怎么能又怎么会无定呢?什么文体就该有什么势,否则如何说正?又如何批评别人“讹势”?

龚鹏程

原来黄侃把刘勰“循体成势,因变立巧”,理解为不能用一定的势去写各种不同的体,所以说势无定。这是黄先生对宋明以后论文势者生出的心理反感在起作用,跟刘勰无关,刘勰自是主张文势应定的。

这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文学与书法,都是文字的艺术,因此其关系异常紧密。而且这种关系不是两类事物间的关系,有内在之共同性和通贯的理路。“文势论”与“书势论”就是一个开端,预告了后世中国书法史和文学史的命运。

后世文论与书学,似此者不胜枚举,乃是理解文学史和书法史的关键及大脉络,不可忽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鹏程|读书如大禹治水
你除了知道它被誉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巅峰”,还了解些啥?
杨剑书法新作|篆书对联五帧
书法的学习五:创作体会
开卷有益 | 《文心雕龙讲记》的历史还原之功
书法的学习五:创作体会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