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抗战初期远东空中战场上的空中撞击,中日苏飞行员都有参与

熟悉二战空战史的同学肯定都知道,在二战空战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悲壮的战术——空中撞击,战斗机原本的作战目的当然是在空战中击落敌人,但当弹药耗尽、己方整体又处于劣势时,一些视死如归的飞行员会选择直接驾机撞向敌人,来尽可能多的打下敌人飞机,延缓敌人的进攻节奏,相关的战例在1941年的苏联红军空军和1945年的纳粹德军空军中都有出现。

不过事实上,早在1937-1938的中国抗日战争空中战场上,就已经发生过多起飞行员驾机撞向敌机的案例。这些无畏的飞行员大多是中国空军及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行员,他们采取这一令自己九死一生的战术的原因,本质上也是因为抗战初期中日空军装备与实力存在一定差距,虽显悲壮,但长远上来讲对中国空军的负面影响更大些。

笔者这回就来介绍一下,1937-1939年远东空中战场上实施空中撞击的几次战例,其中既有中国空军飞行员、苏联航空志愿者,也有为日本帝国主义卖命的海军航空队飞行员。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实施空中撞击的大部分都是中、苏飞行员,但第一个这么做的却是一名侵华日军飞行员。

1937年12月9日,在日本海军航空兵的15架九六式轰炸机和8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一次空袭行动中,中国空军第5大队26中队的4架霍克3型战斗机起飞拦截。经过一阵空中激战,中国空军以被击落一架战机的代价,击落日军轰炸机一架并击伤二架。而这架被击落的中国战斗机,就是由已经取得两次击坠战果的日军中尉鹿村健一以撞击的方式取得。

日军中尉鹿村健一

据鹿村中尉描述,他在空战中利用撞击撞坏了对面中国战机的一侧机翼,并导致对方在翻滚失控后最终坠毁。鹿村中尉的战斗机虽然也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机翼,但在他的控制下还是艰难地飞回了日军机场。在降落过程中,鹿村中尉的战斗机机身再次断成两半,机尾被砸成碎片,但其人却毫发无损,事后他还成了日军的宣传对象,只能说这家伙确实走了狗屎运!

鹿村中尉在中国战场取得八次击坠记录后,一度被调往横须贺航空学校担任教官,1939年底他又重返中国战场,但这次却并未击落过一架战机。1942年10月,鹿村中尉被派往部署在南太平洋新几内亚地区的日军第582航空大队,并于1943年3月6日鲁塞尔岛上空的一次空战中,被美军第67战斗机中队的一架P-39战斗机击落后毙命。

鹿村健一断了一截翅膀的座机

而第二个使用撞击战术的也同样是个日本人,1937年12月22日,在江西南昌上空的一次空战中,由苏联顾问S.L.斯米尔诺夫中尉指挥的一个苏制I-16战斗机分队升空迎战11架来袭的日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虽然这场空战最终以中国空军胜利击退日军而告终,但参战双方的战斗机部队也都付出了不小代价。

在空战中,日军大林法人中尉的座机迎头撞上了苏军G.Ya.卡申(Г.Я.Кашина)中尉的座机,后者当场牺牲于他的战斗机驾驶舱内,因此事后他被追授红旗战争勋章。大林中尉当然也没能幸免,由于他的座机直接在空中解体,身负重伤的他被抛出空中后,刚坠地便也断了气。而国内抗战史中则写大林中尉是被苏军大队长布拉科维申斯基击落,大概是误传。

而在1938年之后,实施撞击操作的便只有中苏飞行员了。在1938年2月18日武汉上空的一场大规模空战中,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支援下,迎战35架来袭日机。空战中,第四大队22中队的I-15战斗机飞行员吴鼎臣在击落一架日机后,其座机又撞上了一架日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不过幸好他及时跳伞得以逃生。

92岁的吴鼎臣看到自己青年时的照片

吴鼎臣,1915年出生于苏北涟水一户拥有良田百顷的富裕家庭,1936年进入考入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抗战初期曾四次被击伤击中,但都幸免于难。在昆明航校当了一年教官后,吴鼎臣重返战场,并参加了重庆空战,最终官方战绩为10架。解放后,吴鼎臣一直生活在大陆,被誉为“武汉空战最后的亲历者”,最终在2012年去世。

在1938年4月10日,第四大队21中队的陈怀民中尉在独自驾机前往台儿庄侦查时,与日机遭遇,他当即驾机一头撞上一架日机,自己则成功跳伞逃生。仅仅19天后,在著名的武汉“四二九”空战中,陈怀民中尉在击落一架日机后遭到五架日机的围攻并被击成重伤,最后他毅然放弃了跳伞的机会,并直接撞上了对面一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中日两名飞行员在爆炸中一同丧生。

电视剧《东方战场》中的陈怀民

陈怀民,191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原名陈天民,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曾参加学生义勇军,次年考入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毕业后编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任少尉飞行员,座机编号2405。陈怀民牺牲后,汉口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怀民路”,其出生地镇江白莲巷也被命名为“怀民村”,以示纪念。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第31集中再现了陈怀民驾机撞向日军的悲壮场面。

在当日的同一场战斗中,苏军飞行员L.Z.舒斯特(Л.3.Шустер)中尉的 I-16座机撞上了一架日军战斗机的尾部,结果对面战机歪歪斜斜地得以逃离战场,在舒斯特中尉大概因为在撞击中失去知觉的缘故,没有及时跳伞,最后随着其座机一同坠地并牺牲。事后,舒斯特中尉被追授红旗战争勋章。

舒斯特中尉与战友合影

1938年5月31日的武汉大空战中,中、日、苏三方共有超过100架战斗机参与空战,苏军飞行员A.A.古边科(А.А.Губенко)上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在飞机弹药打完后,古边科模仿半年前的日军飞行员鹿村,用自己飞机的螺旋桨切断了一架日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机翼并成功导致对方飞行员毙命,而古边科上尉则驾驶着的他的座机安全降落在机场,事后他被授予红旗战争勋章。

古边科上尉于1908年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1927年考入列宁格勒的卡钦斯基飞行学校,1934年成为莫斯科军区的一名空军中队长,在中国战场五个月的服役期中,他一共击落日机七架,回国后升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航空队上校副指挥官。1939年3月,古边科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命,他死后其母校马里乌波尔市第三职业学校以其名字命名,以示纪念。

古边科上尉武汉空战纪念绘画

1938年7月16日,在南昌上空的一场空战中,日军战斗机飞行员南乡茂章中尉的座机与一架苏军战斗机相撞,苏军飞行员在飞机着火后很快跳伞逃生,而南乡中尉却跟着他的座机一起坠入鄱阳湖中。由于叙事版本的不同,日方资料认为立功苏军飞行员是瓦伦丁·多多偌夫中尉,苏方资料则认定为V.E.沙雷(В.Е.Шарай)少尉,后者后来同样被授予红旗战争勋章。

1938年8月3日,中国空军第五大队28中队的美籍华裔中队长陈瑞钿少校在武汉上空实施了中国战场上已知的最后一次空中撞击战例,他所驾驶的英制“斗士”战斗机在被日军击伤后,毅然撞上了一架日军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之后陈瑞钿成功跳伞逃生,并降落在汉口东黄岗县境内,还差点被当地老百姓当作日军飞行员给打死。

陈瑞钿

陈瑞钿,1913年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19岁时搭船返回祖国参加广东空军,1936年六一事变后投靠蒋军空军,曾被送往德国慕尼黑学习飞行技术,毕业后任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飞行教官。抗战中陈瑞钿共击落日机8.5架,1940年负伤后曾赴美治疗,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国从事民航飞行,1949年返回美国成为一名邮局分拣工,最终于1997年病逝。

二战爆发前的1939年5月,在中国北部边境地区的诺门坎,苏联红军与日军发生了五个月的军事冲突,苏军飞行员在这次冲突中也实施了五次空中撞击,考虑到诺门坎战役也是远东战场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笔者这里就来顺带介绍一下这五次撞击。

诺门坎战役中的苏军第22歼击机团的飞行员

首先实施撞击的是来自第22歼击机团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中尉,他于1939年6月的一次空中巡逻中偶遇三架日本九五式双翼战斗机。在对日机的攻击中,梅德韦杰夫中尉座机的螺旋桨切断了一架日军战机的机翼,他自己则成功驾机返航。据战后日方资料显示,6月的诺门坎地区并不存在什么九五式战斗机,梅德韦杰夫中尉击落的可能是一架九四式侦察机。

梅德韦杰夫中尉于1918年出生于俄罗斯图拉地区,17岁时参加苏联红军,两年后毕业于敖德萨军用航空飞行员学校,在诺门坎战役中,他一共击落3架日军飞机。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梅德韦杰夫已升任第486歼击机团中校团长,总战绩14架,并于次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75年,梅德韦杰夫以中将军衔退役,最后于1992年12月在俄罗斯去世。

梅德韦杰夫中尉

1939年7月20日,苏军第22歼击机团第二中队的指挥官 V.F. 斯科巴-里钦(В.Ф.Скоба-рихин) 上尉的 I-16 战斗机撞毁了一架日军九七式战斗机,并最终成功返回机场。诺门坎战役结束后,他因在蒙古上空执行的169架次飞行任务和11架击坠战绩(5架个人战绩和6架团体战绩)而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斯科巴-里钦上尉于1910年出生于莫斯科,当过纺织厂学徒,1931年进入恩格斯市第十四军事飞行员学校,两年后在外贝加尔军区的第92侦察中队服役。在二战中,斯科巴-里钦共击落10架德国飞机,到战争末期他已升任第201航空师中校副师长,1954年以上校军衔转入预备役,在一家博物馆担任研究员,最终于1989年病逝。

斯科巴-里钦上尉

1939年8月3日,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苏军第56歼击机团第3中队指挥官、V.P. 库斯托夫(В.П.Кустов)上尉率队攻击了一群正轰炸苏军防御工事的日军九六式轰炸机,在与护航的军九七式战斗机群的作战中,库斯托夫上尉在亲自击落一架日机后,又迎头撞了日军的带队长机,日苏两名飞行员全部当场死亡,事后库斯托夫上尉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库斯托夫上尉(右)

1939年8月4日,第56歼击机团的另一名飞行员A.F. 莫申(А.Ф.Мошин)中尉,在带着6架I-16战斗机攻击20架九七式战斗机时,首先一马当先击落一架日军战斗机。随后,在弹药逐渐耗尽后,莫申中尉又设计将一架日机撞毁在地,并最终成功返回机场。

莫申中尉于1917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佛拉基米尔,1935年毕业于维亚兹尼科夫斯基纺织学院,后进入卢甘斯克军事飞行员学校,两年后毕业并被分配到第15航空队。苏德战争爆发时,莫申中尉服役于第402特种航空作战团,截止1943年7月13日其共击落德国飞机11架(总战绩19架),并随即在当日的空战中被击落阵亡。

莫申中尉

1939年8月20日,又是这个第22歼击机团,代理指挥官 V.G. 拉霍夫(В.Г.Рахов)上尉实施了远东空中战场上已知的最后一次空中撞击案例,被他撞下来的是一架日军九七式战斗机,拉霍夫上尉虽然当时毫发无损,4天后还是因为在又一次的空战中负重伤而被送入院治理,并在几天后去世。有趣的是,虽然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总战绩8架),但苏联官方并未提到他的这次撞击记录。

拉霍夫上尉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文提到的1937至1939年间远东空中战场的空中撞击案例中,中国上空至少发生了13次撞击事件,其中日本飞行员2次、中国飞行员3次、苏联飞行员8次。严格的来说,其中有一些撞击可以被归类为意外相撞,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群勇敢的飞行员们的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绘中的战争(55):不好惹的“漂亮大娃娃”
美军机千里追杀山本五十六的惊天空战
重庆空战
“珍珠港空战”——瓦胡岛上空被遗忘的激斗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猎杀山本五十六(二十二)
山本五十六是被谁击毙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