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4岁隐退江湖, 从未授徒, 他却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中华武术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段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星星闪耀,陨落,绽放与消逝之间,便诞生了无数的传奇。

《叶问》等电影的大火,jiang一个名词渐渐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那便是'中国功夫',现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功夫逐渐变成了一个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门各派的传承也因钢铁森林的扩大而逐渐消逝在了凡间。

在近代,有这样一本书,它用无声的文字描绘了曾经武学的盛世景象,书名叫《逝去的武林》,它一度在近代掀起了功夫热潮,使无数的年轻人去追寻那传统的踪迹,而这本书的作者李仲轩,便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拜入形意门,放弃仕途

李仲轩老人1915年出生在天津宁河县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他就对武侠一类的武术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遂拜入形意拳大师唐维禄门下。

时至少年,家中有意将李仲轩送入官场培养,但是当时在武林中有规矩叫做'武林人士不得有官职在身',所以李仲轩果断地拒绝了这次机会,继续潜心修炼武功。

当时正好赶上时局动荡,孙中山等政界领导人呼吁国民习武强身,解救民族危机,甚至有些领导人就直接在武馆任职,全国各大城市武馆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年轻人们纷纷进入,李仲轩所在的武馆修炼的形意拳简单易学,出招凌厉,一时间风光无限。

三位师傅的传奇故事

在《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轩所记录的与自己师傅们的轶事不可不提,李仲轩师承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此三位大师在武林的地位与张大千齐白石在美术界的地位相当。

当时的武林界比武切磋之风盛行,更有如广东佛山,香港的武馆规矩繁多,比如电影《叶问》中,若想开宗立派,须在一炷香内接受各门各派师傅的挑战。所以当时的以武会友是代表的一个人终身荣誉的,李仲轩的师叔薛颠就曾在年轻时与自己的师兄傅剑秋切磋武艺,二人交手中互不留情面。

在经历了几个时辰的大战后,薛颠以几招只差败下阵来,自此便负气归隐,潜心修炼形意拳,十年间在武林中毫无动静,出山后据说形意拳已经被薛颠练到'神变'的地步,功夫不被招式所禁锢,出的拳人神合一,但是大师兄傅剑秋也没闲着,这十年间傅剑秋以更高的天赋学习。

书中说,十年后的傅剑秋在水盆边走一圈,水盆里的水竟然能旋起来,故事不知有几分夸张成分,但是武艺之高强此中可窥见一斑。

随后薛颠又约傅剑秋比武,是二人共同的大师兄尚云祥出面,二人方才作罢,而此二人的比武在他人的嘴里却传越神,有说打了三天三夜的,还有说师兄使用了暗器才赢了薛颠的,总之愈发离谱。

当此事传到了李仲轩这里时,他不免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师叔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恰逢年轻气盛,自信于当时的年轻一派没人能打得过他,便斗胆向自己的师傅唐维禄请示,想跟师叔薛颠切磋一下。

不料师傅并没有给他引荐师叔,反倒狠狠地批评了李仲轩一顿:“师叔薛颠的形意拳早已修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是形意拳撑门面的人,你还不及别人的一半,如何切磋,习武之人虽凡事争强好胜,但是也要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需崇尚武德。”

李仲轩听后大悟,只恨自己心高气傲,羞愧交加下向薛颠拜师。

逝去的,不只是武林

薛颠的教导异常残酷,对形意拳的理解也远非常人能及,所以在薛颠身边学习几年后,李仲轩武功略有小成,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李仲轩逐渐淡忘了唐维禄师傅的教诲,不免的有些飘飘然了起来,经常欺负同门师弟。这一切,都被尚云祥看在眼里。

一日饭后,尚云祥找了个机会在李仲轩面前与薛颠讨论武学,年少轻狂的李仲轩时不时的插嘴讲出自己的见解,尚云祥微微笑道:'既然你的理解如此之深,那我们切磋一下如何。'自古以来哪有师傅辈主动跟徒弟切磋的,此要求不免让李仲轩更加狂傲了,若自己输了便无话,赢了岂不是更好?

当下,二人便摆起架势打了一场,在切磋中,尚云祥出招极快,几乎处处制李仲轩于绝路,这么久的修炼仿佛毫无用武之地,但尚云祥每次也只是点到为止,拳虽快,但不伤人。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仲轩认输了,从这一场切磋中他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了解到了尚云祥用武术教导自己的苦心,心中不免对尚肃然起敬,当下便收起神色要向尚拜师。

二人辈分差别甚大,况且武术界极其重视辈分一说,但是尚云祥爱才心切,不仅看中了此人天赋异禀悟性高,更因为李仲轩出身名门,从小便研习四书五经等著作,文化水平很高,自己与师弟们虽然习得一身好武艺,但是没有人能将此经历记录以及传承下去,所以此等文武双全的人势必是要收入门下的。

尚云祥与李仲轩约法三章,其中一条便是,要求李仲轩在此后不得收徒,以免乱了辈分,李仲轩一口允诺,在此后,无论是何等身份的达官显贵,还是身负奇才的能人志士登门拜师,李仲轩均一口回绝,隐退江湖,时年34岁。

几十年的岁月匆匆流逝,科技发展速度迅猛,曾经辉煌一时的形意拳,也随着三位师傅的驾鹤而慢慢销声匿迹,在此时,年过半百的李仲轩先是发表文章于《武魂》杂志,当人们的目光转移到他身上以后,便用心血将年轻时的经历写在了纸上,《逝去的武林》诞生了。

此书记录了当年的武林风貌,记载着几位大师以及许多武林人士的传奇故事,一经发行,便掀起了功夫热潮,不少人踏着这陈旧的古迹回来访问李仲轩,晚年的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现代中外武术界取得了巨大反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隐退江湖,遵守誓言,从未授徒,却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他隐退江湖,遵守誓言,从未授徒,却是中华武学最高峰的见证者
他师从名家,一心向武,却在34岁隐退江湖,一生遵守拜师誓言
拜师承诺永不收徒,谁知待师父去世后,他写书昭告天下供人学习
19岁拜师,34岁隐退江湖;他见证武学巅峰,为何却一生不收徒?
他曾见证武学巅峰,被称为形意拳大师,为何在34岁就隐退江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