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液不流即为病,眩晕、心血管病、咳嗽找上门,用仲景的四味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出现眩晕的症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厨房准备晚饭的时候,突然头晕目眩;在地铁站站台行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快要被吸到车轨侧一样;超市里买东西,看见放满商品的货架就感觉头晕;早上起床的时候,天花板在眼前旋转等等。

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眩晕的发生都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烦恼。为了能摆脱眩晕,很多朋友去医院做了什么头颅CT、核磁共振、颈椎CT,还有心电图,就是找不到病因,吃了药也没有什么改善效果。毛病没好,其中奔波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这个时候大家不妨换个思路考虑,试一试张仲景的祛湿千古名方——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该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组成,君臣佐使各占一味。(水煎服即可)

本方茯苓用量占比大为君药。茯苓不温不燥、不寒不热,用的是其甘淡之性,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既能渗湿利水,又能平冲降逆。

它主要是往下行,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特别是茯苓擅长治疗水饮上逆引起的心悸头眩。

桂枝为臣药,擅长温阳化气。桂枝可谓是这个方子的点睛之笔。简单说,桂枝性温就好比太阳,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使这些水湿变成人体可利用的水蒸气来滋润我们的机体。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为臣药,它能够像桂枝一样醒脾,又能像茯苓一样祛湿。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将其转化为机体所需的津液。

甘草为佐,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而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的药性,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

炙甘草在本方中不仅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平和另外三味药的药性,防止津液大量流失。

《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湿为病多是脾胃功能受损造成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正常,湿邪就会通过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从而形成一种诱发疾病的因素。所以要想断绝湿气的来源,必须要把脾胃调理好。

而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虽然仅四味药,却恰好紧紧扣住了这个思想,桂枝从脾胃走到肌肉皮肤,白术从脾胃往上走,升发清阳,茯苓从脾胃往下走,降掉湿浊,炙甘草稳固脾胃,能够达到一个温阳健脾治其本,利湿化饮治其标的目的。

本方桂枝、白术、甘草都偏温,但是温而不燥,体现了利水化饮和温阳健脾相结合,标本兼顾。

临床应用

苓桂术甘汤在现代临床上常用于以下疾病:

①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等。

②以心悸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等。

③以胸胁部胀满、咳嗽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胸膜炎、心包积液等。

水湿与疾病

讲到这里,可能大家就会有疑惑了,眩晕、心血管病怎么会和体内水湿有关呢?

从“湿”的造字上我们可以看出,水想化湿须依靠阳气的作用,阳蒸水动,氤氲成湿。

中医有很多关于病理的解释,往往就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直接或间接的取象类比。自然界中,江河湖泊之水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最后又变成了雨落下来。

在我们人体内,水液代谢也要依靠阳气的作用。水液在体内是以“气”的形式运行的,也就是说液态的水需转化成气才能运行到全身。

这一转化就需要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就无法进行,多余的水液会停留在体内。

心脑血管病

如果把五脏六腑和大脑比作身体中重要的房间,那随着衰老和各种慢性疾病的到来,各个房间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垃圾”。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些“垃圾”其实是人体中的痰、湿、浊,发生在心血管变成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在脑血管里就变成了脑血管病。

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

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心阳,水湿之气就影响了心脏的运行,心脏搏动失常,血液不能正常输布全身,自然就容易出现心血管病。

眩晕

眩晕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的病证。“眩”指眼花或眼前黑蒙、视物模糊;

“晕”指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不定,站立不稳。中医认为,眩晕的病位在脑。

脑为元神之府,也称之为“清窍”,具有“喜清而恶浊,喜盈而恶亏,喜静而恶躁,喜通而恶瘀”的生理特性。头为诸阳之会,痰浊内阻则清窍受蒙,不能清利。

眩晕的病机关键就为清浊混乱。本来人体应该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上部是清阳之气,头脑才会清醒。

如果水湿遮蔽心阳,不能震慑下焦水寒,使水寒之气上升,出现清浊逆乱的现象。上部被浊气环绕,自然就会出现头晕目眩之症。

自我调节

苓桂术甘汤帮你祛除身体的湿,但要想真正的免受水湿的困扰,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下手。比如,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的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间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

我们可以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一些运动,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另外,按摩足三里可以益气健脾,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按摩丰隆穴可以祛痰化湿。两个穴位,一加一减,标本兼顾,适合祛湿人群的日常调理保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第一健脾祛湿方,适合每个人没有副作用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张仲景祛湿第一方!我们都知道,张仲景祛湿第一
千年古方祛湿猛药
千古第一祛湿方——苓桂术甘汤
论黄元御升运脾阳的医学思想 转贴
李东垣脾胃论 VS 黄元御土枢四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