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趣事
五 打仗
打仗,是我在童年时玩过的一种最为危险的游戏。但因为它的惊险与刺激,偶尔为之,还是饶有兴致。
顾名思义,打仗就是双方进行交战。一群小朋友通过自愿结组、抓阄或者“叮铛锤”的方式,分成两伙,作为交战的两方,然后相互对垒,进行打仗游戏。
很小的时候,我们玩打仗游戏,就是学着老戏里面的场面,每人手持一根棒子秸或者王家莲(向日葵)杆,你来我往,作战斗状,进行对打,基本上没有什么身体上的接触,对身体没有什么伤害,直到双方精疲力竭,战斗结束。如果某人的武器伤到了对方的身体,就算违反了战争规则,就要被罚出场,退出战斗。后来双方的武器换成了木棍,双方的棍子在空中接触,碰撞声、喊杀声连成一片,场面也很壮观。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村南大队的小树林里,模仿现代的战争场面,玩起了惊心动魄的打仗游戏。也是分成交战的双方,但武器却换成了弹弓,子弹是用胶泥揉成并晒干的小球球,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如果用来打鸟,命中之后,鸟便会应声而落。打在人的身上,瞬间就会肿起一个大包。记得有一个叫东的伙伴被弹丸击中了额头,肿了很大一个包,战斗随之停止,紧急送村卫生所包扎。好在当时玩的时候,都没有伤到要害部位,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到后怕,试想如果伤到眼睛,必瞎无疑。这个游戏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双方的隐蔽性,机动作战。双方都在隐蔽自己、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寻找战机,一旦发现敌人,就举弓发射。
再后来,我们从玩打仗游戏上升到了真的打仗,与邻村打。双方的武器也是弹弓,还有砖头瓦块,以及用胶泥制成的圆饼子。一般是春天的傍晚,邻村因为拾黑巴拉虫而发生冲突,从而引发战争。双方都是在远距离地用弹弓发射弹丸,用手投掷砖头瓦片或者泥饼子,就像现在的巴勒斯坦与以军发生冲突后,投掷砖头瓦块和啤酒瓶、燃烧弹一样。有一次,我们人少,对方人多,我们边打边撤,对方紧追不舍,一直到了我们的村边,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这时,我们村的一个小伙子,提了一把火药枪赶来参战,对方一下子就被震住了,急忙撤退了,这才给我们解了围。
现在的孩子们,虽然不再像我们的童年一样玩打仗游戏,但对于网上的战争游戏也是乐此不疲。看来,男孩子天生就是喜欢打仗的。
六 逮蚂蚱和拾黑巴拉虫
小时候,逮蚂蚱和拾黑巴拉虫儿也是我们十分感兴趣的活动。
拾黑巴拉虫儿是在春天,初春的时候。那时,杨柳树刚刚长出了嫩芽,虫子也开始从地底下爬出来。黑巴拉虫儿是一种黑色的昆虫,具体学名叫什么,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反正,大人们叫它黑巴拉虫儿,我们也就叫它黑巴拉虫儿。
黑巴拉虫儿总是在傍晚才爬出来,就像即了猴儿一样。它依附在树的嫩叶上,吃那鲜嫩的叶子。它究竟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还是从别处飞来的,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反正,我们拾它的时候,它就爬在树叶上,黑压压一片。用手一撸,就是一把。我们盛放黑巴拉虫儿的工具就是大口的瓶子,拾满了瓶子,拿回家去,第二天用来喂鸡。那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喂着鸡、猪等家畜,鸡最爱吃黑巴拉虫儿了。那时的黑巴拉虫儿特别多,大概是没有喷施什么农药吧,现在黑巴拉虫儿已经很少见到了。
逮蚂蚱是在夏天和秋天。夏天逮蚂蚱,主要是为了喂鸟和喂鸡,秋天逮蚂蚱才是为了人吃。春末夏初,麻雀的幼崽孵出来了,我们总要到鸟窝里捉一只来养,小鸟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蚂蚱。那时的蚂蚱还很嫩,肉不多,人是不吃它的。等到了秋天,尤其是晚秋,蚂蚱开始甩仔的时候,也正是蚂蚱肥实的时候,这时的蚂蚱最好吃。我们拿着大人缝制的布口袋,带上逮蚂蚱用的拍子(一般是用铁丝弯制而成的,长长的把,头上是一个圆圈,圆圈用薄布裹着),就成群结伙地到地里逮蚂蚱。一般是苜蓿地里蚂蚱最多,也最肥实,而且苜蓿地里比较平坦,特别便于逮蚂蚱。有一种小油蚂蚱,又短又粗,特别好吃。再有就是母蝈蝈,我们叫它“驴驹”的,也特别好吃。还有一种我们叫它“担长”的,身体比较长溜,而且会飞,也很好吃。我们将逮的蚂蚱拿回家,用油炸着吃,清香可口。那时,吃肉很少,吃蚂蚱就像吃肉一样,很解馋。
到了秋后,庄稼收割完了,麦苗已经覆盖了地面的时候,这时的蚂蚱最好逮。蚂蚱的翅膀已经被霜打了,能飞的也飞不起来了,能蹦的也蹦不远了。在初冬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到麦地里逮蚂蚱,蚂蚱无力地挣扎着,蹦着跳着,但全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活力,只好任人宰割和捕捉了。
七 捉即了
即了,也就是知了,学名叫蝉或者蜩。这是后来长大后,通过看书才知道的。但我们小的时候,只叫它“即了”。
“即了”又分“麦即了”和“伏即了”,还有一种我们叫它“伏停儿”,鸣叫的声音虽然与“即了”不同,但也应该属于“即了”系列。“麦即了”个小而黄,“伏即了”个大而黑。我们一般说的“即了”是指的“伏即了”。
在童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与“即了”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着“即了”,我们进行着一系列的活动。傍晚摸“即了猴”,早晨捅“即了皮”,白天捉“即了”,晚上还要照“即了”。“即了猴”用油炸了吃肉;“即了皮”是药材,捅了卖钱;捉了“即了”,那时一般是喂鸡,很少有吃“即了”的。现在又不同了,人们不但吃“即了猴”,吃“即了”也成了一种时尚。
摸“即了猴”很有门道。我们不仅摸“即了猴”,而且还挖“即了猴”。在傍晚“即了猴”还没有钻出地面的时候,从它刚刚掏出的一个小孔,我就能分辨出哪个洞里有“即了猴”,一挖一个准。再晚一点,“即了猴”就爬出了地面,开始往树上爬。这时,“即了猴”最好摸了。实际上,那就不是摸,而是拾了。眼睛看到了,手就下去了,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所谓的摸,就是天黑了的时候,又没有手电筒可照,只好用手到树上去摸。实际上真正摸“即了猴”的时候很少,大多是用手电筒照。摸到“即了猴”后,拿回家去,用清水洗干净,再用盐盐好了,用两个碗扣在一起,第二天就可以炸来吃了。炸“即了猴”,不仅那时是一道可口的美味,而且现在也是饭店里的一道招牌菜。
捅“即了皮”是在早上。“即了猴”爬上树之后,很快便会蜕皮,摇身一变成“即了”,“即了”飞了,“即了皮”便留在了树上。我们拿着长长的棍子,到树林里去捅“即了皮”,积攒到一定的重量,就拿到十几里开外的供销社里卖掉。记得那时“即了皮”的价钱是两块钱一两。捅一夏天的“即了皮”,也能卖个三块五块的。在去卖“即了皮”之前,为了增加“即了皮”的份量,我们要先在“即了皮”里灌注胶泥水,然后晒干了再卖。看来那时尽管很小,就已经知道制假售假了。
逮“即了”是最有意思的。“即了”会飞,它一觉察到动静,就会飞走。所以逮“即了”可算是个技术活。那时,我们逮“即了”的办法主要有四个,即沾、射、套、照。其中沾、射、套都是在白天进行的,一般是在中午不睡觉的时候。只有“照”是在晚上进行的。所谓“即沾了”,就是用白面打成浆糊,抹在棍棒的顶端,悄无声息地接近贴在树上的“即了”,然后突然将浆糊涂在“即了”的翅膀上,“即了”就会因为翅膀负重而飞不起来,落到地上。所谓“射即了”,就是用弓箭射“即了”,先用弹性较大的柳棍和绳子制成一张弓,再用细而直的小木棍削成箭,头上插一只缝衣针,将弓箭捆绑在一根大长杆子上,用细长绳子拴在手里,作为发射的板机。同样是将箭头悄悄接近树上的“即”,然后瞄准,拉动板机,箭到蝉落。用这种办法逮“即了”,成功率很高,但也有一定的危险。箭一定要用绳子结实地栓在弓上,不然箭射出去,在回落的时候,会反射到自己身上。所谓“套即了”,就是用“马引儿”(马尾巴上的长毛),挽成一个活套,将“马引儿”的一端栓在一根木棍上,然后悄悄地接近树上的“即了”,直到活套套在“即了”的脖子上,就猛地向下一拽,“即了”就被套住并被拽下来。以上几种方法,尽管也很有效,但因为比较麻烦,游戏游戏还可以,要想大量逮“即了”就不行了。
所谓“照即了”,就是在晚上,在树下点一把火,通常是用麦秸,然后使劲摇动大树,树上的“即了”就会飞蛾扑火一般地扑下来,剩下的活就是满地拾“即了”了。这种办法简单有效,而且逮的“即了”最多。那时,因为 不吃“即了”,逮到的“即了”,通常是第二天用剪子铰成一截一截的,拿来喂鸡。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送!朗朗上口的20首经典童谣,孩子一听就会爱上!
有声读物丨故乡的虫儿
分享一组水豚卡皮巴拉表情包~
虫儿
尤克里里谱 | 虫儿飞
看地 捉蚂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