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探讨丨中医正骨与整骨的含义及发展脉络

黄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林郁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李义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来源:黄帆,林郁桐,义凯.中医正骨与整骨的含义及发展脉络,2024,36(6):44-46.

正骨与整骨在中医骨伤科学和推拿学中均被视为治疗骨与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但两者在含义上有所不同。正骨通常是指针对骨折的复位手法,而整骨则是指脊柱推拿治疗手法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并规范这2个术语,我们通过检索“爱如生中国医学库”和“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辅以手动查阅相关书籍,对中医正骨与整骨的含义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探讨。
 中医正骨的含义及发展脉络
中医正骨理论体系的构建,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在该书的相关章节中描述了骨病的病因病机。如《素问·痿论》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将其分为痿頢、脉痿、筋痿、肉痿和骨痿,并分别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方》是已知的我国第一部正骨专著。该书总结了一套诊疗骨折和脱位的正骨手法,并首次记载了伤处冲洗、局部敷药、夹缚固定等治疗技术,同时还提出了夹板外固定的方法和“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这些内容对后世正骨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骨”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杨絯所编著的《杨氏家藏方》一书中,代表方药名称。此书记载:“正骨散,治打扑伤折,筋挛骨损。苏木(四两,细锉)、当归(四两,洗焙)、白莴苣子(二两)、无名异(一两)、没药(半两,别上 咀)。每用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再入酒半盏,和匀温服,不拘时候。”该方剂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并加入酒以增强药效,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正骨一词在含义上除了指代方药名称、功效和手法外,还包含科室的含义。这一含义源自元代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中的“正骨兼金镞科”,此处的“正骨”即为整治骨关节损伤,使变形肢体恢复原位的科学技术。在该书的这一章节中,危亦林还专门论述了骨关节损伤及金刃所伤疾病的脉因证治。
元代太医院设十三科,其中包括“正骨科”和“金镞兼疮肿科”。在元代,中医正骨关于骨折及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已经有详实的记载元代李仲南开创了过伸牵引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元代危亦林对正骨手法进行了创新,成为了世界上首位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医家。明清时期是中医正骨科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这些著作对中医正骨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明代初期,太医院设有十三科,其中属骨伤科范畴的有“接骨”“金镞”两科,后于隆庆五年(1571年)将其改名为“正骨科”。清代太医院设九科,其中有“疮疡科”和“正骨科”。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医受到歧视,中医正骨科面临危机。在此期,中医正骨科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以祖传或师承为主,医疗活动以规模有限的私人诊所的形式开展。1941年,正骨业界名家鲍崇保先生指出,中医正骨术大致可分为内陆派和官派两大流派。前者为内陆少数著名武术家的师徒秘传,但绝大多数已失正传;后者指蒙古族和满族传入的正骨技术,但仍以口传心授为主,很少有专业书籍。在此期间,蒙古族和满族的正骨技术开始融入至中医正骨之中。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学界也开始进行中西医在骨伤治疗领域的对比研究,并推荐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此期间,中医正骨科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于西医骨科,但中医正骨科却融合了口服汤药、外固定等治疗手段顾渭臣认为,治疗骨折脱位应先用止疼散,再行正骨操作,最后服用接骨丹;还特别强调,抵挡汤、犀角地黄汤、八点接骨丹、大成汤等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应灵活运用,始终贯穿于手法治疗的前后;此外,针对瘀血腹痛的患者,他指出用加味承气汤通腹祛瘀血,再用四物汤补气血增加通腹之功,这为后世整体疗伤的思路做了铺垫。此外,他还强调骨折复位后,需用杉木固定骨折部位外,在此期间还发布了相关的行业章程,如要求每位正骨从业者必须持有公安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并对其进行考核等。在此时期,正骨科也逐渐规范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正骨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相继成立,嗣后其他各地区的骨伤科医院及院校也逐渐创建与发展起来,这使得正骨专业逐渐成为具备完善专业训练体系的专科。正骨技术既往多用于骨折、脱位等骨伤疾病的治疗。然而,随着正骨技术的进步,该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脊柱推拿领域。例如,冯天有教授创立的新医正骨疗法,林应强教授创立的以爆发力为特色的林氏正骨推拿手法,以及龙层花教授的龙氏正骨疗法等。另外,正骨一词也用于医院的命名中,如河南省洛阳地区正骨医院[后更名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广州市越秀区正骨医院(后更名为广州市正骨医院)等,这些医院已成为治疗骨伤疾病的专科医院。它们逐渐构建了完善的骨伤专业及医院体系,并形成了专科医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及相应的医疗制度。而在研究领域,国内中医学者更倾向于使用“正骨疗法”这一术语来命名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
 中医整骨的含义及发展脉络
“整骨”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蔺道人撰写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中。在该书的序言中,有详实的记载:“常用整骨药,用大草乌,刮去皮,为细末,每服逐半钱,温酒调下。”此处的大草乌即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整骨的含义包含以下3个方面:一是指方药名称。在《普济方》第三百十二卷中,记载有“整骨丸”,该药丸可治疗摔伤、骨折及疼痛。在《伤科汇纂》《杂病源流犀烛》《御纂医宗金鉴》等众多医学著作中,都有“整骨麻药”的记载,此药物可用于麻醉和止痛。是指功效,即整复骨折、修复病损。在《十便良方》《杨氏家藏方》《普济方》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整骨续筋”的相关记载。在《魏氏家藏方》第十卷中载有“生地黄壹斤,生姜四两,捣细,入糟壹斤,同炒和,乘热以布裹罨伤损处,冷即易之,先能整痛,后整骨,大有神效”的描述。三是指手法操作和复位技巧。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第十三卷中载有“如打扑骨损者,先整骨定用竹夹,然后先用好酒下麻黄三钱,然后服药大!”,详细记载了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并使用夹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在《世医得效方》第二十卷中,则有“又可用软绵绳从脚缚,倒吊起,用手整骨节,从上坠下,自然归窠”的描述,记载了悬吊法整复髋关节脱位的操作手法。此外,还有“整骨端正”(《简明医彀》)、“整骨使正”(《外科钤》)、“整骨平正”(《普济方》)等记载,此处的“整骨”均指手法复位技巧。此可见,在古代整骨与正骨的含义大致相同。我们认为这与古代汉字文化密不可分。例如,《史记·天官书》中记载 “视封疆田畴之正治”,此处的 “正”通“整”,具有整理、整顿的意思,因此“正治”可以理解为“整治”。《左传》中载有“夫礼所以整民也”,这里的“整”通 “正”,具有端正的意思。可见,“正”和“整”在某些特定语境中可以互换使用而表达相近或相同的含义。
在民国时期,国内报刊中鲜有与中医“整骨”直接相关的报道。当时提及的“整骨”一词,多指国外的“整骨疗法”,并且这些报道通常发表在英文报刊上,内容与中医整骨无关,主要探讨的是西方的整骨手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整骨”这一说法在国内开始流行,并与“正骨”一词混用、混淆,多和“正骨”指代相同的内容。目前,国内尚有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按脊疗法、整脊疗法和脊骨神经疗法或美式整脊然而,“整骨”一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认为,整骨所治疗的疾病范畴与目前正骨治疗所涵盖的某些疾病领域(如脊柱推拿领域等)相一致,更多地偏向于脊柱相关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随着按脊疗法的兴起以及国外整骨书籍的出版,这些图文并茂的彩印版本广受国内手法学习者的推崇。然而,中医整骨与国外整骨在概念、理论体系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小结
中医正骨不仅涵盖了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还涉及脊柱推拿手法;而中医整骨则除了包含脊柱推拿手法外,也涵盖了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这也给学科的命名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中医正骨和整骨都涉及药物名称、功效和手法,但正骨还包含了科室的含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规范中医正骨和整骨的相关内容,包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及英文名称等。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德尔菲法,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专家意见,以此构建中医正骨和整骨的相关知识体系,并据此制定出具有普适性的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明确指导,推动中医正骨和整骨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电影《正》骨里的大医精诚:郭氏平乐正骨第五代传承人郭春园(1)
中医骨科【整复手法】 肘关节脱位复位手法
中医骨伤科简介
“华山正骨”又一人
中医治骨折 不需动手术刀
林天辅:中医骨伤科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外用药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