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冲穴

​【太冲穴】


太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大冲。属 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最低内侧神经。主治中风、眩晕、 月经不调、痛经、黄疸、胁痛、癃闭等。直刺0.5-0.8寸。

中文名

太冲

别名

 大冲

归经

足厥阴肝经

穴性 

输穴、原穴

出处

《灵枢·本输》

快速

导航

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临床运用配伍相关论述

名称释义

太,大也。穴当冲脉之支别处,肝与冲脉相应,脉气合而盛大,故名太冲。

功能作用

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定位

在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最低内侧神经。

主治

1、中风、癫狂痫、 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 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

2、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黄疸、胁痛、口苦、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

4、癃闭、遗尿。

5、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

正坐垂足,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是穴,直刺0.5-0.8寸;艾炷灸5-8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 月经不调、 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 血小板减少症、 颈淋巴结核、肠炎、 尿路感染、四肢关节酸痛、 肋间神经痛、腰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

2、现代研究,针刺太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太冲对嗜酸性白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有报道针刺太冲、内关、素髎等穴,对 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较好疗效。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配伍

1、配合谷穴、肝俞穴、胆俞穴治疗失眠。

2、配申脉穴、曲泉穴、阳溪穴治疗 目赤肿痛。

3、配通谷穴、章门穴、肝俞穴、阳陵泉穴、曲泉穴治疗胁痛。

4、配颊车穴、地仓穴、合谷穴、丝竹空穴治疗 口眼歪斜。

5、配百会穴、囟会穴、上星穴、率谷穴、水沟穴、尺泽穴、间使穴、合谷穴治疗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

6、配心俞穴、巨阙穴、大陵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行间穴、涌泉穴治疗痫证。

7、配关元穴、三阴交穴、中封穴、照海穴治疗小便闭塞或有自淫。

8、配承浆穴、曲骨穴、膀胱俞穴、阴陵泉穴、大敦穴治疗尿失禁。

9、配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治疗闭经。

10、配神阙穴、三阴交穴治疗溏泄。

11、配中封穴、五里穴治疗黄疸。

12、配膝关穴、中封穴治疗膝内廉痛。

13、配肩井穴、风市穴、三里穴、承山穴、丘墟穴、行间穴治疗脚气。

14、配丘墟穴、行间穴、昆仑穴、三里穴、阳辅穴、三阴交穴、复溜穴治疗足不能行。

相关论述

1、《子午流注·说难》:“太冲乃足厥阴肝所注之俞穴,肝藏血,女子太冲脉盛,则月事以下,太冲又为九针十二原之原穴,五脏禀受六腑水谷气味精华之冲惧,故曰太冲。”

2、《灵枢·本输》:“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 [1]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见解,

点击发布

纠错

参考资料

[1]  太冲穴.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引用日期2019-07-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冲
陷谷穴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图,太冲穴,太冲穴的作用与功效
【经络养生】太冲穴
【每日一穴】行间穴:清肝泻热,凉血安神,熄风活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