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宝宝健脾总也找不准时机,怎么办?

55

读书答题  第 55 期

本期题目:

宝宝舌头红点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脾开窍于口,宝宝口舌红是积热。

B.证明宝宝气色好,身体健康。

C.根本原因是宝宝脾虚导致的。

D.需要给宝宝大补脾胃。

E.应多吃凉性食物清热降火。

快去答题

下期公布正确答案和幸运名单哦!

答题格式:

公众号下方对话框发送

“读书答题第55期 + 地区 +

所在群编号 + 你的答案”

上期“读书答题“的正确答案及获得面诊机会的读者名单,见文末!



熟悉我的家长们都知道,我最强调的就是“后天之本”——脾土。

宝宝的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中脾胃尤其娇弱。

所以我总提醒家长,必须加强对宝宝脾胃的呵护,当消化好的时候,要适当给孩子健脾。

但是总有家长不断来问我:

许教授,我按照你的“10秒判断消化法”,每天早上看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但是好像永远都有点问题,总是抓不住合适的健脾时机,总是没机会给孩子吃健脾食疗方,怎么办?

要说健脾,就离不开消食这个前提。呵护宝宝脾胃,消食、健脾哪个更重要呢?

有家长说:当然是消食更重要,宝宝消化不好,肯定啥都补不进。

也有家长说:肯定是健脾更重要,宝宝脾胃功能上来了,就不会积食。

关于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消食导滞和健脾进补同样重要。其实,上面两类家长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有些“顾此失彼”。

我面诊过不少生病、体弱的宝宝,家庭条件都不错,家长尤其喜欢给宝宝大补。

有位疳积宝宝的家长问我:

为啥用2万元1斤的补品给宝宝健脾,还不见起色?

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体重甚至不增反降——是不是补品是假货?

我听了有些哭笑不得,脾土可不知道补品的价格。它只会分辨什么适合它,什么不适合它;多少食物它能运化,多少它不能承受。

一味强调给宝宝补,忽略了宝宝的生理特点,肯定是不行的。

对脾的呵护不是一蹴而就,家长更不要揠苗助长。


宝宝长期积食,如何抓准健脾时机?

避免③大禁忌

上面的例子并非个例,许多家长健脾心切,但健脾真的需要找准时机才有效,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总说健脾难,先来看看什么情况下是不能健脾的:

禁忌

❌ 明显积食、消化不好时

如果宝宝有积食,就证明脾胃比较虚弱,对食物的承受能力也很有限。

这个时候,家长该纠正自己拼命想让宝宝健脾补益的观念,先助消化,把积滞在身体里的“垃圾废料”先清干净。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喝一两次三星汤就能好的。

对于长期积食的宝宝,三星汤的功效就不够了,可以选择保济口服液、保和口服液、小儿七星茶等;

对于积久化热的宝宝,还可以选择四磨汤口服液;

长期积食,还能选择大山楂丸。

在用药上,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辨证分析,准确了解宝宝到底属于积食的哪个阶段,再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有时候我会给宝宝同时开消食导滞和健脾开胃的药,这是因为TA的积食情况比较轻。

普通家长比较难从细微分毫处判断宝宝的情况,不建议消食、健脾同时进行。

  划重点:

宝宝必须在消化好的前提下健脾

还有家长问,为什么给宝宝吃素一个月,还是积食?

首先,给宝宝长期吃素的喂养方法是不合理的。这么做营养跟不上,还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宝宝长期吃素还积食,那么宝宝吃的这个“素”,肯定不是真的“素”。

比如说,老人是否有偷着喂肉?幼儿园、学校饮食是否营养均衡?诸如煲肉汤等错误的烹煮方式,都不属于长期吃素。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把控好宝宝的日常饮食。

禁忌

❌ 病中或初愈时

面诊中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许教授,要给宝宝煲什么健脾益气的汤水,让病好得快些?

我常回答:给TA吃热、吃软、吃少、吃清淡,病好得最快。

宝宝正在生病,虽然营养消耗大,但消化功能更是脆弱,你看TA精神蔫蔫的、不太肯吃饭,其实就是脾胃在给家长发信号:

不要强喂宝宝,而更应让TA多休息——不仅身体要休息,脾胃更需要。

这个时候就不要急着健脾。

病后初愈,消化功能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通常是1~2周,这段过渡期宝宝的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再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

前3天:建议素食

中期:可慢慢加肉汤,再过度到少量肉类

后期:逐渐增加食物的量和种类,观察宝宝是否能消化

禁忌

❌ 经常给3岁以下宝宝用药物健脾

我常在给出喂养方案的时候说明:3岁以下的孩子,不必要用药物进行健脾。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的健脾手段就是不要让孩子积食。

注意孩子主食跟辅食的搭配,主要进行乳食喂养,方法合理,就是最好的健脾方法了。

6个月以内的宝宝:

母乳或配方奶可以满足营养需求,一般不需要用到药材补益。

若宝宝积食,家长可减少奶粉量、再冲稀一点,每次喂奶的时长比平时缩短2~3分钟。

6个月~1岁的宝宝:

主要吃奶和辅食,一般也不需要补益。若宝宝积食,可断几天辅食、并减少奶量。

积食严重的宝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服用消食导滞的药物和汤方。

1岁~2岁的宝宝:

喂养从奶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脾胃更需呵护,经常煲药膳补益反而过犹不及。

当然,不是说这个阶段的宝宝一定不能喝汤。如果要喝,一定要在无积食、无病痛的情况下喝。不要把汤煮那么浓,并只喝汤不吃渣。

3岁以下的宝宝想健脾,家长也可以尝试做小儿推拿。

注意过程中手法要轻,并在推拿过程中多轻声交谈讲话,或放舒缓的音乐,兼顾情志呵护:

健脾推拿:每天1~2遍

补脾经(上左图,100次):循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揉二马(上中图,100次):用拇指端揉无名指、小指指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捏脊(上右图,5趟):捏三提一的手法自下而上作捏提脊柱位

揉足三里(下左图,50次):用拇指或食指逆时针按揉足三里

逆时针摩腹 (下右图,100次):用手掌或四指摩擦宝宝肚脐四周

许教授小课堂

一年四季如何抓准健脾时机?

一年四季,由于不同的环境变化与宝宝的生长规律,在儿童中医保健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点。

顺应这些季节特点给宝宝健脾,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冬季:主养藏,养阴生津,补肾健脾

宝宝脾常不足,连带着肾气也是亏虚的。冬主肾,在健脾的同时,也是补肾气的大好时机。

此外,冬天总是又冷又燥,宝宝的新陈代谢比成年人旺盛,就更容易损耗津液。

建议家长在冬天给把宝宝温和平补,健脾养肾,不要用峻补很猛的药。

推荐食物:

核桃、板栗、芝麻、鱼类、羊肉。

春季:健脾,护肝,兼祛湿

春天肝气旺盛,脾土的运化功能容易被过旺的肝火影响。

平时在替宝宝健脾的同时,还要着重疏肝气,比如多呵护宝宝情志,不要经常呵斥宝宝。

此外,春季湿气渐重,宝宝在健脾的时候就不要继续滋阴补肾了,而应该以祛湿为主,从而减少湿邪对宝宝脾胃的坏影响。

推荐食物:

芡实、薏米、山药、白扁豆、茯苓。

夏季:先排寒,后健脾,兼顾心

“脾主长夏”,宝宝在夏天最适宜健脾。

同时要把握好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多给宝宝驱驱体内的寒气,宝宝的体质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夏天宝宝爱出汗,心跳也比平时快,导致火气外出,心阳受损,无法温煦脾阳。

与心火相连的脾土易受牵连,健脾的效果就会不好。

所以,不妨在夏天给宝宝吃点养心健脾的食物。

推荐食物:

莲子、金桔、桂圆、百合、陈皮。

秋季:敛阳健脾,兼顾润肺、养肝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记载:“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从立秋开始就该替宝宝收敛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准备。

同时,这个阶段长夏之气未消,依然是健脾的好时机。

秋天干燥,燥邪最易伤肺,在健脾的同时也要兼顾润肺。

家长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润肺的时候,雪梨糖水要慎喝。因为宝宝本身体质寒,梨子偏凉性,并不十分适合宝宝。用雪耳、莲子等煲糖水会更适宜。

秋天肺气过盛,就会伤肝。肝木受损,无法顺利进行疏泄的工作,不仅宝宝消化功能会连带受影响,更会影响宝宝的情志。

因此,在肝的养护方面方面,家长也要留个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科主任:这1物堪称天然“化积王”,喝水时放点,积食退避三舍
过度喂养才积食?家长谨记:这3种食物吃再少,也会伤脾又积食
4种表现说明孩子已经严重积食,别再硬喂了,当心无知害了宝宝
宝宝生疳积,能吃却瘦小,2步调理4个食疗方
改善孩子过敏体质,不生病,我从调理孩子脾胃开始
能吃不吸收,还总是拉羊屎蛋,胃强脾弱的娃如何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