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剧英雄的没落与自我救赎:跟邪魔歪道和平共处的得道高僧

一、故事:智圆僧驱邪记

大唐宰相郑余庆还在山南西道严振幕府工作的时候,辖区梁州有一个寺院叫作龙兴寺,这里的主持法号智圆。老郑对佛门很友好,所以两人关系也很不错。

智圆和尚在当地很有名。他本是一个佛心坚定、道德高深的高僧,而且擅长“驱邪”。他的庙门前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等他帮忙治邪病(即“撞科”,一种需要祝祷才能治好的病症,人们认为跟鬼怪入侵有关)。

后来虽然寺庙香火日益旺盛,但是智圆年龄大了自觉精力不足,就跟郑余庆发牢骚,说想到城东找块空地盖个草屋去修身养性。郑余庆便帮他在梁州城东找了块地方,按他的意愿给他盖了一座草房,并给他配备了一个小和尚和一个火工杂役(没出家但是给和尚打工的人)。

一天闲来无事,老和尚正在太阳底下晒着太阳修剪脚指甲,一个长相俊美(俗世眼光。在高僧眼里,一切都是行尸走肉,美少女也不过是粉骷髅而已)、穿着艳丽的妇道人家来到他面前行礼拜见,老和尚赶紧整理衣衫拿出一副法相庄严的样子问到:“女施主因为什么来到这里啊?”

以前高高在上不需要主动张口,现在或许是很久没人问津了,虽然还要端着架子,但是内心大概好似久旱逢甘霖了吧。就像是明星落寞懈怠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粉丝一样。现实中很多人是这心态,只是智圆当时心里怎么想的不清楚。用世俗的眼光去猜度圣僧的心态是不恰当的。

妇人一副悲戚样:“小女子流年不利命里多灾,孩子还小却丈夫早死,而现在相依为命的老婆婆又撞邪命在旦夕,听说您得道高僧法力无边,所以想祈求您给用法术帮忙救助一下。”

智圆还是很矜持的:“我早就厌烦了跟城隍打交道(明明是给他们挣口袋敛好处,却为了救人还要向这些黑心鬼们卑躬屈膝摆出是真心求他们的样子),并且也不想再搞那祝由之术,既然是施主的婆婆有病,找到了这里,那么我也就大开方便之门,帮你这一次吧,你让你婆婆来这里我给她看看。”

那妇人梨花带雨楚楚动人,说老母亲病得离不开床,自己孤儿寡母实在弄她不来。智圆老和尚听了也是善心大发(当然不是看美少妇颜色才这样的),就说:“好吧,你别哭了,我去你家还不成吗。”少妇这才止住哭声,说:“谢谢大师,从这里往北二十来里路有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附近有一个鲁家庄,到那个村里打听韦十娘就可以找到我家了。”

第二天,智圆一早就兴冲冲的按照韦十娘的话,从他住的地方往北找了二十多里路。把个老胳膊老腿的智圆累得够呛,结果问遍了路上遇到的所有人也没见到一个村庄,更别提什么鲁家庄,最后只能怏怏地返回住处。

第三天,那美妇人又来拜见智圆和尚。智圆气愤难平的说:“昨天贫僧大老远的一片真诚去赴约,为什么你却诓骗老僧?”妇人说:“你少往前走了二三里路,今天恳请您一定要再去一趟。”

“我老了,走不了太多路,今天说什么也不会再去了。”老和尚摸了摸肿胀的老腿,心说我再年轻十岁也就去了。

那妇人忽然一改刚才楚楚动人的哀求颜色,大声训斥道“那不行,你和尚本来就是扶危救难、慈悲为怀的,今天说什么也要去!”边说边冲上台阶去拖拽智圆。

老和尚看这情形,猛然警觉:这不正常!怎么还动粗了呢?一时情急吐气嗨声拔刀捅了上去(这老和尚随身带着戒刀),那妇女应声就倒在了血泊之中。老和尚一惊之下定眼观看,却发现倒在血泊中的竟然是伺候自己的小沙弥。

智圆一时懵了圈。乱则荒慌则乱,赶紧叫来伺候自己的火头杂役来,把小和尚埋在了厨房水缸下面,似乎想来一个神不知鬼不觉。

古时候贫苦人家养不起孩子,就把孩子卖到寺院里去当和尚做苦役。隋唐时期中央层面大多对和尚高看一步,只是那时候戒律较严,跟现在很多和尚整天食肥衣轻还能娶妻生子招摇过市不太一样。

那个小和尚本来是临近村里人,离着这里也就十七八里路的距离。这天事发的时候,他家里人都在田间干活。只见一个穿着黑色衣服背着褐色包袱的人来到地头求水喝。

来点题外话。就说古今很多人的一种通病:只认衣裳不认人。

那时候只有穷人才穿黑衣服,就像《韩式外传》中的“桥褐趋时当务之急”,说的是之所以不顾穿戴的鄙陋和仪表的轻浮,只是因为情势所逼,这里的“桥褐”就是穷苦人才穿的黑色衣服。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在家可以吃糠咽菜,但是出门豪车还是要开、华服还是要穿的,好像这样就可以在人前有尊严了。

这其实是孔老夫子带了个坏头。他最喜欢、器重的弟子颜回死的时候,众弟子以及颜回的老爹颜渊想把孔子的车卖掉给颜回买个棺椁葬了,孔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虽然我现在落魄了,但是我身份在这里,我出门不能没有车子。还举例说明:我儿子孔鲤死的时候我都没有给他准备棺椁。其实就是穷到一定份上了,还要嘴硬摆谱。

言归正传。人们就问这人为什么流落到这里,他说他就在智圆和尚居住的草堂附近。小和尚的老爹赶紧问自己的孩子在那里过得怎么样。

你都把孩子卖到寺院里了还挂念?

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在家养不活,在那里还有口饭吃,这就是穷人的悲哀。但凡有点能力条件允许,谁肯把孩子卖给别人?说到底还是父母的心头肉。

来人就问那父亲跟小和尚的关系,小和尚的父亲说了后,那人就把小和尚惨死智圆刀下然后被埋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还不忘含糊地说了一句:这可能是鬼魅造祸。

小和尚的父母听闻噩耗心肝俱裂,就带人来到草屋哭着找智圆老和尚质问。智圆还想抵赖,小和尚的父母按照那神秘人说的方位就用铁锹挖出小和尚的尸体,然后把老智圆捆绑起来送到官府擂鼓鸣冤。

当时郑余庆听到此事很是惊讶,认定这里面肯定有冤情,所以恳请同僚一定要细加审讯勘验。

但是没想到智圆却没有丝毫分辨,只是说“这是我早欠下的一笔冤债,不用照顾也不用动刑,我全认了。杀人偿命,我只求一死而已,但是恳请给我七天时间,让我为小和尚做七天法事,同时也好准备些到地府用的钱财和口粮。”

老郑没办法,只得垂泪应允。

智圆老和尚遂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僧袍,然后设了祭坛,以做法事为遮掩,捆绑木桩画印符查找那个陷害自己的鬼魅。

这样过了三个晚上,那个女人终于出现在智圆面前。

说明老和尚还是有一些法力的,也说明那个妇人不是善茬。不然智圆祭坛一立她早就被逼出来了。

妇人说:“我们这一族类数量众多,我们就靠着祸害百姓来混口饭吃,但是我们只要一出来作祟就被你给破除,这岂不是让我们没有了活路?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那小和尚还在,如果你发誓不再找我们的麻烦,我一定会把他完璧归赵。”

智圆知道,上有官府(邪魅们有空子可钻)压制,下有被蒙蔽的百姓助力,自己独木难撑,根本斗不过这帮邪魔外道,以自己的能力,如果继续坚持只会枉送性命。

于是老和尚就依言发誓。那妇人高兴的说:“好好好,小和尚就在城南某村几里处的古墓中。”

老和尚对一旁懵逼的官吏说了情况,官差立马按照老和尚说的去找,果然找到了小沙弥,只是那小和尚已经成了白痴。人们又去看小和尚的棺材,发现里面装的只是一把笤帚。

从那以后,智圆便“自废武功”,随你什么妖魔鬼怪祸害人间,他也不再去操那闲心了,最后一生平安,无疾而终。

二、郑余庆其人

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余庆少年的时候便擅长写文章,大历十一年776中进士。严振做山南西(今陕西汉中)节度使的时候,召他入幕府任职,上文中的事发时间就是在这一阶段。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郑余庆被召回京城长安,授予户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要职,不久又负责为朝廷选拔官员。因郑余庆办事公正廉明,众官员都很敬佩他。刘禹锡(就是写《陋室铭》的那位)曾说:“郑余庆铨选极公。被选之人,若得其任命,幸也。同时代的著名文人韩愈、孟郊均受其恩惠颇深。

郑余庆正直不阿,不畏权贵,最看不起宵小投机之辈,可以称得上“官侠”,也因此仕途较为坎坷。

贞元十四年(798年),郑余庆官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说话太直被德宗贬为郴州司马。

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任尚书左丞。唐宪宗李纯元和元年(806年),郑余庆再次被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李纯的秘书(官名“主书”)滑涣和宦官刘光琦相互勾结,把持朝政,肆意插手各项朝廷事务文武百官都是敢怒不敢言,诸位宰相也是无奈姑息迁就。只有郑余庆不吃他们那一套,言辞呵斥了他们一通,结果不久滑涣便把郑余庆贬为太子宾客(闲职)

后来滑涣罪行暴露,皇上才想起郑余庆的好来,因此又被重用提拔。

再后来,一个叫崔环的因为上面有人出力、自己又舍得出血,将被破格提拔为黄州司马。郑余庆知道后那刚直的小暴脾气又上来了,直接把任命书给原封退回了。为此得罪了朝中权贵,被贬为太子少傅的虚职。

这位智圆僧的故事,与郑余庆几次被贬的经历很有些相似。

元和十三年(818年)左右,郑余庆又双叒叕(叒ruò、叕zhuó)被提拔,授予太子少师,加封为荥阳郡公兼国子监祭酒。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驾崩。唐穆宗李恒继任后,郑余庆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同年,郑余庆因病去世,获穆宗赠太保,谥曰贞。

关于唐朝宰相,引用一段王天有先生著《中国古代官制》原文:

唐朝宰相不同于秦汉,主要区别是宰相集体共同论执朝政,而不是以个人尊官独掌相权。唐初宰相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三省长官,即门下侍中、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称为四辅;一类是他官加“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者。他们都是“兼职宰相”,各有本署事务。所以,宰相通常是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回本署办公。军国大政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黜陟,均由政事堂会议商定,然后奏请皇帝批准......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是“同平章事”。
---《中国古代官制》

郑余庆德行高尚,严于律己,以清廉和仗义并称。史书记载:

余庆少砥砺(磨炼节操与德行),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
---《旧唐书》

老李家每次任命大官都要派人到其家去要谢钱,而官吏们为了巴结皇上也是可劲的上供。但是每逢到郑余庆的时候,老李都会告诫使者说:“这个人穷,意思意思就行,别狮子大张口。”

上文中智圆的故事出自郑余庆之口,这可能是郑余庆在官场失意、对世事人心极度失望之际,刻意编成的。

其意大约是在感叹,官吏可以被收买,百姓可以被误导,阴险狡诈之邪魔外道再躲在暗处随时捅刀子,所以很多有志上匡扶社稷、下救人民于水火的正直之士,最终被愚昧无知和阴险狡诈联手打败,及时开悟的成了智圆,“冥顽不灵”的则成了万人唾骂的罪人。

参考资料:段成式著《酉阳杂俎》卷十四之诺皋记上第36“僧智圆

王天有著《中国古代官制》;

刘昫等著《旧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的故事
小故事大哲理(之三)
明清传奇—―杀狗救生:得道高僧杀狗
相信什么,(简短故事,含人生大道理)
经典禅学故事(三)
宰相请朋友吃饭,饭菜端上来之后,朋友傻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