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睢园瓷话》之:千年青绿染柴窑 ——五代柴窑天青釉旋纹花瓶赏析

一、关于柴荣和柴窑的传说。

“谁见柴窑色,须插好花枝” 诗句,是北宋诗人欧阳修在《归田集》里对柴窑花瓶的描写。去年我在一位长者家欣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大师题词时,竟意外发现了长者家祖传的一只柴窑花瓶。这只花瓶外表宝光莹润,高29.9厘米,口径11.2厘米,足径11.8厘米,瓶敞口、长颈、斜肩、鼓腹、圈足;瓶颈部与鼓腹接壤处堆刻了一粗一细、一大一小、一明一暗两圈凸起旋纹;瓶身满施天青釉,瓶口釉薄处微露绿褐色,釉面肥润莹亮,器身有细小裂纹和疏密不一的流釉,瓶底有款识,用手指弹击瓶身会发出如石罄般声音(见图1:柴窑花瓶居家插花图)。


“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继位后下令烧制的准御窑,也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器。柴荣是五代时期邢州尧山人,公元954年继位后周皇帝。据《旧五代史》记载,柴荣“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到,青年柴荣不仅相貌伟岸雄奇,性格沉默寡言,善于领兵打仗,也比较通晓历史和黄帝老庄思想。

柴荣继位之初在百废待兴局面下,立下了““朕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雄心壮志。柴荣要励精图治,就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思想作为治国之基。毫无疑问,对于通晓黄老之学的柴荣来说,选择黄老之学作为其治国平天下指导思想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因此,柴荣在军事上遵循黄老学派 “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尚阳重刚” 思想,整军练卒南征北战,先后夺取淮南、江北等18州,又北破契丹收复北地;在经济上遵循黄老之学“因俗简礼、休养生息”思想,花大力刺激农耕,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发展国力;在政治上遵循黄老提倡的“君逸臣劳、宽刑简政” 学说,要求自己广纳贤士,优化科举,裁汰冗弱、使得后周政治清明,被史上称为一代明君。

柴窑之所以千年以来名冠天下,首先发端于元末人曹昭的《格古要论》对柴窑的专业推介;继而崛起于明初皇家编纂的《宣德鼎彝谱》里把柴窑排在“汝、官、哥、钧、定”之首的显要位置;接着成就于明万历后直至民国期间出版的,诸如《玉芝堂谈荟》、《骨董十三说》、《清秘藏》、《博物要览》、《长物志》、《古玩指南》等众多古文献的大力渲染;最终辉煌于中国最大收藏家乾隆皇帝对柴窑的大力赞美,乾隆甚至还用“宋时秘色四称名、不及柴窑一片瑛” 诗句来表达他对拥有柴窑的渴望。但遗憾的是千年以来,由于柴窑窑址及实物一直未被找到,导致了后人对柴窑的认识经常南辕北辙莫衷一是,从而让神秘千年的柴窑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我通过亲手抚摩研究这只罕见的柴窑实物花瓶,认识到了自己以往研究柴窑的思路和方法过于狭窄,明白了研究柴窑需要跳出就柴窑论柴窑的窠臼,让自己站在柴荣的视角,通过了解柴荣的思想、性格、作风、爱好等来观察审视柴窑,这样才能厘清研究柴窑的正确思路,才可以把握研究柴窑的正确路径和方法。

二,柴荣的道家思想和《周礼》情结对柴窑的影响。

由于柴荣出生地离著名的邢窑不远,而他青少年时又贩卖过瓷器,所以柴荣对瓷器是十分了解的。加之柴荣掌权后常以周朝后裔自居,还采取了亲道疏佛国策,这导致柴荣在常年与陈抟、张果老、碧霞元君等著名道教人物保持密切交往同时,不惜下令废除全国3336所佛教寺院,并敕令数万僧众还俗。很显然,以周世宗柴荣姓氏命名的柴窑瓷器,一定会深深烙印上柴荣的道家思想和《周礼》情结,而这些烙印也是让柴窑卓然不群的真正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

首先,柴窑造型需符合道家仪轨。柴荣受黄老学说“知白守黑、守雌用雄”对立统一思想影响,必然要求柴窑瓷器的造型、纹理、内外、上下、左右都要规整对称,凡不符合这种道家仪轨要求的瓷器,就不可能被柴荣认可,也不会允许以柴窑名义生产出来。从长者这只柴窑天青釉旋纹瓶可清楚看到,其造型简洁严谨、对称分明、古朴端庄、线条雅致,完全符合道家仪轨要求,形象体现了柴荣恬淡宁静、深沉内敛的气质和追求,给人一种稳重古朴又彰显气势与魄力的视觉感受。而且,长者此瓶也与在河北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五代耀州青瓷长颈瓶,陕西法门寺出土的五代越窑青瓷八棱瓶,以及河南省博物院馆藏“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花瓶,在型态、神韵、釉色、韵味上都很神似,它们都应属于宗教礼器的范畴。

其次,柴窑颜色应符合道家思想《黄帝四经》里有“不尊天则失其神,不重地则失其根“记载;道家名著《管子·白心》也说“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可见“尊天重地”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深受道家尊天重地思想影响的柴荣,为了让自己心仪的瓷器能体现“尊天”含义,便向窑工提出了“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要求。而这种 “青天色” 的瓷器颜色,不仅准确表述和代表了柴荣心目中苍天的颜色,还打破了当时瓷器中普遍存在的“青、白、黄、黑”颜色,划时代在瓷器颜色上增添了“天蓝色”这一新品种,也为后世复合色彩釉瓷器问世奠定了基础。同样,为了在柴窑瓷器上表现出柴荣的“重地“思想,柴窑工匠采取了让柴窑瓷器底部胎体呈现大地“黄土颜色”办法,这也是古文献里关于柴窑胎体“多足粗黄土”记载的原因所在。由此可知,只有这种能够体现道家“上青天、下黄土 思想的瓷器,才是柴荣心目中理想的柴窑瓷器。

再次,柴窑是柴荣为完成《周礼》庆典而授权民窑生产的准御窑。由于后周实力羸弱,柴荣为开疆扩土恢复国内经济,曾大量征集天下金属用于兵器、农具及钱币铸造,甚至还下令将宗室铜器和三千余座寺庙铜佛全部熔毁铸钱造物。在财源紧张又缺少铜制礼器情况下,以周朝周室后裔自居的柴荣皇帝,既要满足按《周礼》举办“敬天祭祖”仪式要求,又受经费紧张无法拨款建造皇家专用御窑的困扰,便只能委托熟悉的瓷窑来生产符合《周礼》标准的礼器用于敬天祭祖。由于生产瓷质礼器从采料、粉碎、设计、圈坯、修刻、旋坯、对接、成型、上釉等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其成功与否还与泥料、釉料、炉温、气候、窑工心情等有很大关系,这期间难以把控的因素极多,而祭祀礼器又是关乎国之大事的重器,所以柴荣对受其委托烧制礼器的瓷窑生产十分重视。据北宋《册府元龟》里记载:显德六年,日理万机的柴荣皇帝抽出时间去汴京城内“幸迎春园”视察陶瓷作坊,为调动窑工们生产积极性,颁旨对生产经营柴窑的工匠进行 “赐陶人物有差”奖励。而接受委托生产“柴窑“订单的民窑,也因为要防止与其生产的其它产品混淆,便会在柴荣定制瓷器的底部书写与柴荣有关的标识以示区别,而这便是柴窑的真正由来。

三,柴荣给柴窑留下了哪些基因密码。

由于柴窑稀世罕见,就连乾隆皇帝都想用珍贵的“汝官哥钧定”瓷器换取一片柴窑碎瓷,才导致后世出现了大量的或傍名牌、或假冒伪劣的柴窑瓷器。其实,千年前柴荣就在柴窑瓷器上为后人留下了辨识柴窑的基因密码,我们从长者祖传的这件“柴窑天青釉旋纹花瓶”上,便可清晰找到属于柴窑的三个独特基因密码。

一是,柴窑拥有独特的釉色密码。古文献中最早记载柴窑“天青色”颜色的是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但传播最广的却是明后期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十二记载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的柴荣御批颜色。从此,古文献中“青如天、明如镜、有细纹、滋润细媚” 便成为后世评判柴窑的重要标准。那么,“青如天”是什么颜色?“明如镜”是什么样的釉光?“有细纹“和”滋润细媚”又指的是什么?千百年来,在没有实物参照情况下,人们仅凭古文献记载的寥寥几句话,各凭想象打了无数年口水仗也无法取得共识。但从长者这件造型端庄秀丽的柴窑花瓶实物可看到,古人早已通过“雨过天青云破处”七个字,把柴窑瓷器的釉与色都解释清楚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为“雨过天青”和“云破处”两个场景来解读:首先,是“雨过天青”场景,常识告诉我们,雨过天晴时的天空既是碧蓝澄净的,也会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光亮。而长者这件柴窑瓶因独特工艺原因,其釉色就像那种雨过天青的“青如天“颜色,其釉面也澄澈光亮的“如明镜”般可映射四周景物。其次,是“云破处”场景,我们从瓶身釉色被撕裂的“云破处”可清楚看到釉面有众多“细小裂纹”,还可从“云破处”露出的缕缕彩霞中欣赏到“滋润细媚”艳丽柔美的彩虹景色。

二是,柴窑拥有独特的胎体密码。元末人曹昭和明中期人王佐分别在《格古要论》和《新增格古要论》里指出:柴窑是“多足粗黄土“的胎体(见图2:柴窑花瓶底足)。

晚明张应文也在《清秘藏》里指出,敲击柴窑时应发出“声如磬”的余音。如果我们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正宗的柴窑胎体就应是一种粗糙厚重的黄土色胎体,绝对不会是后世讹传的那种“薄如纸” 胎体;而敲击这种胎体粗糙厚重的瓷器,其发出的声音也应如石罄般清越厚重。关于这两点说法,我也从长者的柴窑花瓶上进行了验证。首先这只花瓶底足厚重沉稳、圈足平削、修足规整,而且胎质坚硬、胎色粗黄、胎骨呈土黄色并有些细小黑疵,与曹昭和王佐关于柴窑是粗糙厚重黄土色胎体的说法完全符合。其次,正是因为这只柴窑是粗糙厚重的黄土色胎骨,加之受限于五代时期瓷器烧制工艺技术影响,我在对长者的柴窑花瓶用一元钢镚进行轻轻敲击时,听到了其发出的厚哑清越如石罄般声音,而这些特征也与厚重沉稳的柴荣性格十分相符。

三是,柴窑拥有独特的款识密码。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柴窑款识基本都是篆刻的“柴”字款识,而老者这件天青釉旋纹瓶却是简化的“柴”字款识,这与满大街篆书款的所谓柴窑瓷器相比有些另类。也就是说,没有人会想到名震天下的柴窑其款识居然是用简化字书写的,这让那些不了解汉字发展历史的人,仅凭这个简化的柴字就可以对长者的柴窑花瓶一票否决了。但了解中国汉字发展史的人都知道,汉字从图画到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经历了漫长演变过程,很多简体汉字在汉墓竹简和帛书中就出现了。这是因为偷懒图省事方便是人类的天性,为了方便快捷的书写记录文字,人们很早就开始对一些笔画繁复的常用汉字进行了笔画删减处理,而简化汉字也因此不断增多起来。据说有人统计过自秦汉时期起,至元朝时期的碑帖书籍里共有218个简化汉字,就连大名鼎鼎唐代王羲之《兰亭集序》里也有102个简化字,北宋欧阳询的《九成宫》里也有164个简化字,这些客观事实提醒我们在辨识柴窑瓷器时,不能以是否有简化汉字来简单判断瓷器的真伪。何况史料里也明确记载,虽然在五代后周时期已经开始筹建官办国子监,也有少数名儒开始兴办学馆书院,但一名普通学生入学,按规定要先交纳束修2000,及第后要再交光学钱1000(一种唐代咸通年后流行的兴学钱)。这些开销对于深陷藩镇割据、政局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普通百姓而言,是根本负担不起的天文数字。因此才导致了五代时期包括窑工在内的民众普遍识字不多,而能写出繁复篆字的窑工更是罕见,这也是为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宋代瓷器上会出现简化汉字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研究柴窑必须首先研究柴荣,只有弄明白柴荣与柴窑之间的关系,才会明白柴窑为什么会在它短暂的生命历程里,给世人留下了千古追索的荣耀,也才会懂得柴窑对于宋代汝、官、钧窑之间的传承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拥有这只柴窑花瓶的长者接受了笔者的提议,表示时机成熟时愿将这件祖传柴窑珍宝转交国家博物馆收藏,以便让世人可以近距离方便欣赏这件柴窑花瓶的绝世风采。

作者:睢雨钱   文/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过天青云破处——宋徽宗与汝窑
细论柴瓷
“柴窑”与“柴窑”研究(续二)
存世作品65件,随便拍卖就上亿,让乾隆盖章的汝瓷,贵在哪里?
大话柴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代描述汝窑“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