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店名号也追求文雅

*老北京杂谈(老北京商情系列之三)

注:这篇文章我在博客曾发表过,当时尚未想到写“老北京商情系列”。现在,我觉得该文放在“老北京商情系列”里比较合适,所以做了修改后重新发表。

小店名号也追求文雅

要说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真是名副其实,老北京人从各方面几乎都能感受到这一点。仅从老北京城里的商业行业看,不少商店、饭庄、药店等,尤其是老字号商家,其名称几乎都能使人深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色彩。如老北京饭庄中有名称文雅、古朴的“八大楼”,即正阳楼、泰丰楼、新丰楼、万德楼、悦宾楼、东兴楼、庆元楼、会元楼;名称典雅的“八大居”,即和顺居、天兴居、鼎和居、广和居、义盛居、同和居、天然居、会仙居;还有“四大兴”,即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等。至于文化色彩浓厚而名称又显吉祥的老北京绸布业的“八大祥”,如瑞蚨祥、謙祥益、瑞林祥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谈起老北京城里中药店的店名,那么老北京人都知道其中一般都有个“堂”字,如著名的同仁堂、鹤年堂、长春堂、万全堂、千芝堂等,其名称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病人到此买药,就冲这名称似乎也有药到病除的吉祥感……

说到这里,大概有人指出“你说的都是大店铺、大买卖呀”!其实,我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在古老的北京城里,除上述较大的店铺外,就连卖油盐酱醋等商品的小副食店、小杂货铺等小本经营的店铺,商家在店铺的名称上,也是附庸风雅,追求文化品位。甚至有些小店铺的掌柜的,也和那些大商号一样,不仅给小店起个文雅的店名,而且不惜花钱请文化名人题写店名的牌匾。由于这些小店铺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已大部分消逝,即使在60年代仍在营业的各种小店铺,其店名和经营性质等都发生了根本改变,而50年代我又正值童年时期,知之有限,所以若让我以亲身经历详细讲述,恐怕实难做到。一般是“耳闻居多”。听老人讲,那时在北京城里就有庆丰泰、德盛魁、广聚隆、德恒泰等诸多名称讲求文化品位的小店铺。庆幸的是,我童年时期,在我所居住的胡同周围还有一些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小店仍在继续以个体经营形式营业,它们的名称使我写这篇文章时,还能有些亲历素材。就拿我所住的胡同东口那家由老两口经营的油盐店来讲,这间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以经营油盐酱醋及芝麻酱、黄酱等做饭用的调料为主的一间门脸的二人小店,其名称却很响亮——“宏隆”。而且在其店门的门楼上就写着这两个字;在店门左边的灰色山墙上,圈出一个正方形的白色墙面,上面也写上这两个大字“宏隆”。店虽小,但从远处先使店名映入行人眼帘。那时,胡同里的住户基本都到这家小店买东西。“去宏隆买半斤芝麻酱”、“到宏隆买5分钱醋”、“找宏隆的‘大妈’拿包大料”等,是常出自胡同里居民之口的话。由于小店位于我所住的院子的斜对面,相距也就十几米,所以母亲常让我到那里去买东西。尽管我当时不知道“宏隆”二字的涵义,但却牢牢记住了这个名称。

在我家附近的火神庙胡同也有一家同类小铺其名称叫“三义兴”,附近还有一家叫“宝”什么“永”,大概是“宝安永”吧!遗憾的是中间那个字我记不清了,所以这个名称可能不确切。在东单北大街有家一间门脸的猪肉铺子,名称却挺好听,名叫“同华坊”……

据有关人士介绍,当时这些小店的名称中,几乎都含有“顺、义、隆、恒、兴”等字,这就不难看出,这些小本经营的小铺的主人在起店名时不仅追求文化品位,而且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经营理念,如“和气生财”、“买卖兴隆”、“顺顺利利”等。说句实话,就本人一孔之见,当时这些小店铺掌柜的待人接物及经营之道确实与其店名相符,至少我还未发现有“挂羊头卖狗肉”之举。就拿“三义兴”来说吧,是一家位于胡同深处的一间门脸的小店。我们小时候去该店买东西,感到他们能做到童叟无欺,对我们这些没有在家长带领下来买东西的小孩子,无论在所购之物的份量上,还是待人态度都使我们感到实在、亲切。特别是那一句:“小朋友,把找的钱拿好喽,千万别丢了!”的叮嘱,充满负责和关爱,确确实实体现了那个“义”字。

当然,过去老北京城里的这类小店铺也并非完全在店名上附庸风雅,也有一些店名颇具从实效考虑的个人色彩,但却显出因俗就简、朴实无华的文化底蕴。如“李记杂货店”、“杨二酱园”、“史胡酒店”(叫这种名称的一般是二人经营)等。这类名称一般是直接向顾客显示了小店的底牌,使人既对小店有一目了然的感觉,又对店主人的直率举动有几分好感。如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胡同对面的街道上就有一家卖油盐酱醋的小店名叫“李八油盐店”(详情见博文)。之所以取这个店名,是因为店老板是山东人,在家中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八”。现在看来,这店名一则叫起来又脆又顺口,二来使附近居民急于想结识一下这位率直的“李八”,所以店名颇有“广告效应”。我母亲慕名带我第一次去该店买东西时,正看见一个个子高高的中年山东大汉在笑容满面地售货,此人便是李八。李八一见到我母亲,便一口一个“大嫂”地叫着,使人感到很亲切。据我们所住的胡同里去李八的小店买过东西的人的共同看法和说法是:李八见人不笑不说话,真随和!有一次,我母亲特意让我去李八的小店买块豆腐,并嘱咐我说“要老边儿”的。我小小的年纪也不知道什么叫“老边儿”,反正就是“鹦鹉学舌”吧!结果,小店的人不仅给我挑了块老边儿豆腐,而且一再嘱咐我“拿好(我带了一个小铝盆儿装豆腐),别掉喽!”,让我这小孩子感到很亲切。这样的掌柜、这样的人性化经营,现在看起来怪不得李八的小店经营很“火”哟!

我们所住的胡同相邻的街道上,还有不少经营各种商品的小店,如文具店、糕点铺、修理自行车铺等,都是小规模经营、一间门脸、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店,但店名都十分文雅。如那家文具店名叫“翰文斋”;糕点铺名叫“祥源斋”,还有一家糕点铺名叫“刘记糕点铺”。我们胡同口北边的那家修理自行车的店铺,虽然只是个经营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但就是这样一间小店,其门口也挂着一块长方形的木牌,上面写着的店名也很文雅,大概是取店主的名字和所在街道的名称各一个字,再加上“自行车修理店”六个字。当时我们就感到这店名很文雅,也很亲切,可惜我实在记不清名字了。还有一点令我难忘的是,这些小店不仅在店名上讲求文雅,而且在其店内店外都显示了文明经商的环境气氛。如,我们门口及周围的这类小店,每天虽然开门营业较早,但开门营业前,店里总会有人打扫门前和店内的卫生。就是在晚上关门前(那时停止营业的标志是用几块长方形或长条形木板把小店的窗户和门遮住,人称“上板儿了”,即停止营业。),也要把店门前的地面再扫一遍,干干净净地闭店。按现在的讲法,就是当时他们早就做到了“门前三包”!几乎没有一个小店门口乱堆放杂物,或显得地面脏乱。

总之,现在想起来,老北京城里的这些小店铺,同老北京其他方面,如老北京的胡同等一样,其名称内涵丰富得很,文化色彩浓郁得很,我们时隔半个多世纪还能记住它们的名称,记住当时那里的经营情况,足见其影响力之深。

我认为老北京城里那些商店,包括这些小店铺,其名称不仅反映其文化品位,而且反映了这些身份卑微的小经营者,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如,在和胡同里熟悉的顾客(实际上也是邻居)谈及某位顾客家长的情况或孩子学习的情况等,他们都能根据不同的谈话内容,引经据典地说出一些恰当的古代文化名人的词句或诗文,使你根本感觉不到他们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另外,从他们的待人接物上也得到充分体现。如他们见顾客进门,会迎上来笑着招呼一句:“您好,您看看买点什么呀?”如果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伙计,或掌柜会把这老人搀坐在店内的长凳上,甚至端来茶水招待。在与顾客交谈中,他们始终态度平和、随和,不急不恼,充分体现了“文明经营”。在我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小店的伙计或掌柜和顾客吵架,更没听过他们说话口里带“脏字”侵害顾客。虽然都是一些小本经营的商贩,但却体现了老北京城里经商者的一定文化涵养和文明经商素质。我认为,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现在的经营者深思和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城骨子里的文化范儿——老北京小店名号也文雅
服装网店取名有技巧 快来学一学吧
短视屏带货的红利期,如何取一个招财的小店名
淘宝店铺名字大全
公司起名、店铺起名应注意什么
如何修改淘宝店铺名称?其实挺简单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