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单三条轶事

去年12月28日,《北京晚报》发表了我的文章《豫王府门前石狮为啥是卧姿》后,不少网站转载了此文,也引起不少网友和读者的关注。所以,我认为也应该把我知道的豫王府所在地东单三条胡同写一写。这样就凭记忆草拟此文。如欲转载,请须同本人打招呼。谢谢!

“东单三条”轶事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西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东单三条胡同,它西口与北京金街(王府井大街)相通,东口与北京银街(东单北大街)相通,全长约300米左右,是一条至今仍保持较完整的一条胡同。至于这条胡同名称的来历,听老人们讲,类似原前门外廊坊头条、二条、三条、四条那样的来历,东单三条是原东单十字路口往北西侧的第二条胡同,其位置正好称“三条”。

  别看这条现位于东单北大街南端西侧的第一条胡同不长,但是胡同内古迹和轶事却不少。首先,位于胡同中段北侧的那座外观古色古香的协和医学院,其实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豫王府。豫王府是清代12家铁帽子王府之一。所谓“铁帽子王”,是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爵,表明其身份的高贵和牢固。清朝12家铁帽子王中,有8家是受军功封,是大清朝最早封的铁帽子王。其战功卓著,为大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豫王,就是这8家受军功封的铁帽子王之一。

  首任豫王,就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他与另外两家铁帽子王睿亲王多尔衮和英亲王阿济格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豫王多铎因功劳卓著,皇帝不仅在此赐府邸,而且特恩准豫王府门前的那对儿石头狮子是卧姿,这与其它11家铁帽子王王府前的石头狮子都是蹲姿有根本不同。据说,卧狮的寓意是皇帝认为豫王为大清打天下太劳苦啦,应该好好休息啦。但是现在当人们走进东单三条,经过协和医学院南门时,却看到大门东侧那块标有“文物保护”字样的牌子上,写的却是“协和医学院旧址”,这是因为大清朝的败落,迫使豫王的后代将这座建筑恢宏的王府卖给了美国人,而美国人将王府拆除后,没有盖洋楼大厦,而是按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和风格,在原址建起了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所以至今屹立在胡同里的这座具有中国传统形式的建筑群的南大门两边仍挂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牌子。这对昔日那位威风凛凛的大清铁帽子王多铎来讲,其后代真是给他丢尽了脸,但是大清朝不是也仅存不到300年就寿终正寝了吗。而今,这协和医学院大院内屋顶的绿色古朴的琉璃瓦和门前那对卧狮,大概会使人们想起这里曾是豫王府。

   从我儿时起,就多次随父母途径这条胡同,因为从东单到王府井这也是必经之路之一。如今,这条胡同虽存在,但其两侧建筑基本面目全非啦。在我印象中,原东单三条胡同内的住户并不多。大概在豫王府斜对面的南侧一片凹进去的类似老北京人称之为“死胡同”的地面上有几户居民院外,就没有什么民房了。我个人认为胡同里民宅少的原因,一是这座昔日豫王府的南墙的长度,就占了胡同长度的三分之一多,而且豫王府对面也有一片建筑面积较大、与豫王府有关的古建筑,其北墙也很长;二是原胡同东段北侧有一家医院,即原“东单三条儿童医院”,其南墙也很长,西段北侧有一个基督教教堂,连同原豫王府这三家建筑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北侧长度的绝大多数;三是胡同南侧除那座古建筑外,其东面是缝纫社等单位,西面也是单位房,后来胡同里的那所儿童医院搬至胡同西段南侧啦。所以除了那片凹进部分的几个院子,胡同里基本没有民宅。如今,胡同南侧除了那座古建筑还存在,并被某单位占用外,其余基本全变了。

  别看这条胡同里的主要单位建筑不多,但几乎个个都有故事、个个都有不少轶闻轶事。前面已介绍了昔日的豫王府,现在再来说说这所儿童医院吧。提起这家医院还真和我有缘,一是这家医院一位著名的儿科中医是我的邻居,她就住在我家对面的一所独门独户小院内,我从小就称呼她“姑姑”;二是说起来这家医院也算救过我的命,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当时我家离这家医院的距离约600米左右。我五岁那年夏季的一天,我换好一身新衣服准备和母亲出去串门。这时一个邻居的孩子来找我玩儿,一个孩子当然还是喜欢玩儿,不愿意去串门,所以我说服母亲留在家里和那个邻居的孩子玩儿。我们把凳子翻过来玩“骑马”,正玩得高兴时,不料我的凳子倒了,我恰好摔在火炉旁。当时火炉上正坐着一锅将烧开的热水,火炉经碰撞,上面的锅歪了,里面洒出的热水几乎全浇在我的后背上,疼得我大声喊叫。说起来,真要感谢我屋对面的邻居那位大爷,他听到我的喊声便飞快跑过来,首先用力把我的衣服撕碎并脱下来,这样就避免了衣服与伤口的粘连。如果不是这位大爷对此有经验,我会更受罪。其他邻居有的马上叫回刚走不远的我母亲,有的马上叫来三轮车(那时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有的……当疼爱我的母亲看到我的惨状后,心疼得放声大哭,当母亲遇事非常清醒,她立刻坐三轮车把我送到东单三条内的这所儿童医院(当时好像还叫“第三医院”),医生立刻进行抢救。从我被烫伤到送进医院,尽管我家距医院有1公里的距离,但是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惊动了所有同院邻居,他们热心帮忙;那位三轮车工人见状便使劲蹬车,以最快速度把我送至医院。这一切可见过去人与人那种相亲相爱的和谐关系,昭显了社会充满人情味!

  儿童医院的医生一边为我精心治疗伤口,一边对我母亲说:“真是万幸,如果这孩子若是前胸被烫成这样就早没命啦!你们送得也真及时,如果再晚半个小时,这孩子也许保不住命啦!”医生在给我包扎完伤口后,还特意嘱咐我母亲说,要经过一个星期的危险期,才能确定我生命能否保住。要说我这个当时只有5岁的孩子,还真够坚强、真够懂事。看到母亲一边看我治疗一边哭,我怕母亲急坏了,便咬着牙一点都没哭,同时还安慰母亲说:“妈,别哭,一点也不疼!”母亲看我这样懂事心里更难过啦。医生也被我这种精神感到啦,她们一边精心治疗,一边安慰我母亲说:“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孩子治好!”小小年纪的我,那时确实亲身感受到医生们医德的高尚和医术水平之高,她们的态度更好。经过多次换药和医生的热心负责,一个月后,我的伤口基本痊愈,自此我和这所医院及医院所在的东单三条胡同结下了缘。特别是这所救过我命的医院,我要永远感谢那些救我的医生们。如今,在这座医院的旧址上建起的办公楼(似乎还保留一些原房吧,面目全非说不准啦)的牌子上写着“中国医学会北京分会”字样。

  在胡同东端南侧有两家做衣服的店,其中一家是为京剧和舞蹈演员做服装的。我家对门的两位邻居就在这两个店工作。我母亲每次带我走过三条胡同,只要邻居从玻璃窗(很大的落地玻璃窗)看到我们,就立刻出来邀我们进去喝点水。由于人家在工作,所以我母亲便婉言谢绝,怕影响人家工作。有一次,我看到那里正在制做的一件戏服非常美,非要闹着说要进去看看,再加上那位邻居一个劲地对我母亲说:“您就让孩子进来看看吧,对我们不会有影响,于是我母亲才带我进去看看。这大概是我唯一一次进这家制衣店,看到了室内的条案上、衣架上铺着、挂着的各种做好的戏装,还一一问那位邻居阿姨,哪件衣服是演什么人物的演员穿的,是大花脸(京剧净角)还是大官(京剧老生角色)等,弄得大家都很喜欢我。我至今佩服那些工人的精湛手艺。

  每次经过三条胡同走到协和医院南墙的东南角时,总听见里面有一群狗在叫。我母亲告诉我,在东南角的一间平房里养了不少狗,主要是供医院做实验用的。记得我儿时没经过这里淘气时,母亲还拿这狗叫声吓唬我,说小孩子老淘气狗会出来咬你,每次还真把我吓住了,所以经过这里时,我老老实实一点不闹。因为我儿时和少年时期正值上世纪50年代,据说解放后北京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当时被称为“套狗行动”的灭犬运动,因为北京城里不许任何居民养狗。所以,每次只有经过这所协和医院的东南角时,才能听到有狗叫声。大概除此以外,人们几乎在任何角落都听不见狗叫。倒是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特别是北京城里大部分居民从平房大院搬进居民楼后,城市里居然养犬成灾,不说家家户户养狗也差不多;至于那些怕狗或不喜欢狗的,您只能忍着,忍着突然间扑过来的狗吓您一跳,忍着在您家门口及所住小区内的满地狗屎的臭味儿……我始终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当时,医院里那些被当作实验品的狗,任它们再怎么狂吠,没有一个人为它们“伸张正义”;倒是现在,不少人把自己的“大爱”倾注在狗的身上。看到有车拉着狗进餐馆,为了使这些狗免被屠宰,他们可以拨打110电话报警;看到高速公路上有装着狗笼的大汽车,他们会奋不顾身、不顾违反交通规则地冲上去阻止车子运行等。听到这些消息我总是在琢磨:如果上世纪50年代社会就是这个风气,那么这群“动物保护者”经过协和医院这个东南角时,说不定会奋不顾身地冲进协和医院,砸了这间“狗屋”,救出这些狗!但愿,我这嘴痛快痛快,别伤害那些爱狗的人,这毕竟是“个人看法”吗!

  在胡同西段有一口与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相通,这条名叫校尉胡同的小胡同,其东侧是长长的协和医院西墙和西门,而协和医院西门面对的又是一条名叫“帅府园”的胡同;西侧住着几户人家,西侧北段是一个院子很大的部队招待所。这条小胡同南口的西边当时有一座不大的基督教教堂。因那时中国人中提倡“无神论”,所以一般人们经过这座教堂的铁栅栏门和教堂正面的高高门楼时,似乎没人留心看看其外貌,更不会琢磨里面有什么。我只是朦朦胧胧记得好像有什么“圣母玛利亚”的字样。倒是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年代,特别是那场运动初期的所谓“破四旧”阶段,广大红卫兵小将纷纷走向街头“破四旧”。这座教堂不仅是“四旧”,而且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象征,自然是在劫难逃。不少红卫兵,包括我们学校的红卫兵,勇敢地冲进教堂,乱砸乱打,揪出了那些中外修女,给她们起了“外号”后拉出来批斗;对那些外国修女在批斗后勒令她们离开中国,并把她们押往边境驱逐出境。这下子不仅使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教堂出了名,而且也使东单三条胡同似乎在一夜之间“享名”北京市。应该说一句,在把这些修女扫地出门后,这里改成了东城区红卫兵的一个“指挥部”。由于我的几个红卫兵同学是指挥部的负责人,为了炫耀“革命战果”的辉煌,他们要求我们这些同学去那里看看。我去了一次,看到的是被人们视作圣地的教堂内,已是一片杂乱无章、破败凄凉惨象。如今,这座教堂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已消逝啦。

  东单三条胡同如前所讲,虽胡同保留下来,但两侧大部分已昔日面貌皆非。当人们走过这条胡同,除看到昔日豫王府即今天的协和医学院和其对面那座古建筑外,基本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人为写这篇文章,还真几次深入胡同认真看看,看到从胡同西口进入后,其南侧依次是新华书店北面的一扇扇玻璃窗、宾馆、东方广场通道、那座协和医学院对面的古建筑、东方广场通道、邮局、饭馆等;北侧依次是工艺美术公司南墙、宾馆、饭馆(饭馆可能就建在昔日那座教堂旧址上)、协和医学院、上岛咖啡馆、中国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教研楼等,今非昔比、昔日面目全非。就包括那条小胡同校尉胡同,也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其两侧建筑也是昔日面目全非,其北口通金鱼胡同,迎面就是高大的台湾饭店。所以,如果你是60岁以下的人,恐怕真不知道这条胡同的原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七十九)
协和医院老楼
豫王府门前石狮为啥是卧姿
美丽中国:协和医学院旧址,洛克菲勒买了王府帮中国建协和(图)
协和老洋房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府(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