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形色色的“破闷儿”

 “猜谜语”,应该不是我国的“专利”,它流行于世界不少国家。印度有一首歌曲的名字就叫《猜谜语》;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上映的一部英国影片《鬼魂西行》中的主人公、那位格劳雷家族的传人,不是见女人就让她们猜谜语吗……所以“猜谜语”

是文化生活中的乐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管你怎么看,不管有些人怎么贬,它永远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流传于民间几千年、几百年的文化精华,如对联儿、谚语、俗语、谜语等,也同样是中华文化的宝藏,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破闷儿”,就是“猜谜语”。中国的“谜语”结构纤巧、用词精炼、寓意深刻而奇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编、猜谜语的双方人士,都要具备一定或广博的知识,思维敏捷,善于推理判断,才能猜得正确。猜谜语,既娱乐身心又启迪智慧,所以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中流传至今仍不衰。就是现在,在我国一些重要传统节日、重大文化娱乐活动中等,都有猜谜语的内容,如正月十五猜灯谜;联欢会上有奖猜谜活动,等等。而有些文艺表演形式,也离不开“猜谜语”的选题,如相声表演节目中,就有《猜字》、《打灯谜》等相声段子。

   之所以用“破闷儿”作为文章标题,是因为我觉得“猜谜语”似乎是“官名”。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猜谜语,而我的父母、祖母及街坊邻居的长辈给我出谜语时,都叫做“破闷儿”,对于我来说,则叫做“猜闷儿”。不仅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在北京城里,我很少听见有人直接用“猜谜语”一词,只是在官方组织的活动中,或教师在教授课余文化知识等场合,用“猜谜”之类的词语。“破闷儿”一词,我一直认为是老北京人的叫法儿,实际上老北京人也确实用这个词儿,但是据说“破闷儿”一词实际源于我国东北农村。东北农村很多人把猜谜称为“破闷儿”。从字面看,“破”就是“猜破”、“破解”;“闷儿”就是“纳闷儿”,把“纳闷儿”的问题揭破,就是“破闷儿”。老北京人中的旗人原占大多数,旗人自东北入关进京时是不是把这词儿带进了北京城,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啦。既然老北京人普遍用“破闷儿”一词,我又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所以干脆在文章中就用“破闷儿”一类的词句吧。

我小时候就堪称“猜闷儿高手”,因为一般适龄猜的“闷儿”,我基本能很快猜出正确答案,不管对方用什么语言和方式“破闷儿”。其实民间的“破闷儿”语言很随意、很朴实、也很直观准确,如“破闷儿猜、破闷儿猜,狗咬舌头血出来(柿子)”、“不点儿、不点儿,浑身是眼儿(顶针儿)”、“大姑娘长得美、二姑娘一肚儿水儿、三姑娘露着牙、四姑娘歪着嘴(苹果、葡萄、石榴、桃)”、“一家住两院儿,两院儿子孙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算盘)”……就这样,我从小猜闷儿一直猜到上中学,中学时期,我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在办“学习园地”板报时,我也设有“猜谜”的栏目。直到现在,我还常和家人“破闷儿”玩儿,而我的孙辈在托儿所的学习内容中,也有猜谜一项,这样,我那些保留的各种关于谜语的书籍可就有用途啦。

   从我个人经历看,那形形色色的“破闷儿”生活,确实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尤其是在那种文化生活内容贫乏时,更凸现“破闷儿”的生气。我童年时,就是那些收车回来的蹬三轮车工人,见一群孩子在一起时,有时候就说:“小子们,我破你们一个‘闷儿’看谁能猜到!”于是那“猜闷儿”的热烈场面就出现了。

   但是这本身应该是非常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却有时候也被掺杂进庸俗甚至低级下流的内容;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个谜语,也会给当事人带来灾难,尤其在那“文化大革命”年代。如我们胡同里有一位曾教私塾的老先生,其家庭出身是破落地主。作为一个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老先生平时说话咬文嚼字,他出的“闷儿”也与众不同,基本都是一些关于古人、古代故事。如他出的谜底是“鸾”的闷儿是“一点儿一横长,一字顶房梁,两边开着绒线铺,中间坐着马大娘。你也长,我也长,刘备配凤凰,张飞保驾拿着枪”;再如,他出的四字谜“守徐州失去大半儿,战吕布打落巾冠,骂侯成盗走宝马,恨董卓有心无肝”,这谜底就是“德”字,而谜语中提及我国三国时期的三位古人,即吕布、侯成、董卓。像这类闷儿他经常给孩子们和邻居出,而大家也都喜欢到老先生家里来“猜闷儿”。因为在猜闷儿时,往往也能听老先生讲古代人物故事,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等中的一些人物和故事,老先生背得滚瓜烂熟。这位老先生很喜欢跟我“破闷儿”玩儿。如有一次他给我出了一个“闷儿”,即“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撒下天罗网,要捉飞来将”,我一下子就猜到是“蜘蛛织网”。他很高兴,于是我们就聊起三国时期的人物。我因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所以基本谈得头头是道,他非常高兴。但是到了“文革”初期,老先生自然是地主出身的封建遗老、革命的对象。在批判老先生的批斗会上,昔日一些主动又热情的猜闷儿者,竟站出来揭发老先生经常宣传封建人物,为封建人物招魂儿。这下子,老先生不仅多挨几皮带的拷打,而且被批斗多次!

   我从学校被分配到某工厂工作后,我的一个同学也被分配到我厂附近的一个砖瓦厂工作。抱着“接受工人再教育”的我们,在平时交谈时,谈到的相似内容却都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或想象不到的“话题”。他也谈到他们车间有几个老职工喜欢“破闷儿”,动不动就说:“嗨,我破你一个闷儿!”及至那“闷儿”从他们嘴里一出口,那语句不仅庸俗低下不堪,而且有点脑筋的人,立刻会猜到那是“淫秽”物或动作的所谓“谜底”。但是这些人在你说出谜底后,立刻又会说出一个“文明词儿的谜底”,并称之为“荤闷儿素猜”,这“变戏法儿”似的破闷儿,真让你不齿但又哭笑不得!

   无独有偶、人以群分。我和同学谈话没几天,我们车间的几位老职工也揭开“荤闷儿素猜”活动序幕,从此,那一个个“荤闷儿”出自一个人之口,另一个人立刻“唱答”,于是时不时地一些老职工之间就开展“荤闷儿素猜”的“竞赛”活动。我只是默默地听着,这“荤闷儿素猜”的破闷儿,我实在懒得参与。那“荤闷儿”的词句一个赛一个“荤”,但“素味儿”谜底又是一律那么“素”。各方都显示深厚的“功底”。使你在惊讶这“破闷儿”蒙上低级下流外衣的同时,还真学到在书本上永远学不来的“知识”。但是这所谓“知识”,从来没有影响我,说洁身自好也好,说我行我素也好,我们从那个环境走过来,毕竟还是我们“自己”!

 “破闷儿”,其本身的意义文前已述,但是社会是以“人”为社会舞台的主要“演员”,“人”的思维和言行堪称“百态多样”,所以在破闷儿的舞台上演出什么“戏”,那确实是因人而异!不过这“破闷儿”的文化遗产恐怕还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当然也会赋予不同的时代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灯谜趣谈
几首谜语诗,你能猜到谜底吗?
诗中藏谜,谜里有诗,几首谜语诗,你能猜到谜底吗?
词语谜语(点谜面见谜底)22
谜语又来了,看看你能猜到吗
2014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及谜语大全(含谜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