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老北京城那些独门独户的小院

老北京杂谈

怀念老北京城那些独门独户的小院

提起老北京城里过去那些独门独户居住的“小院”,一般人马上都会想到是“四合院”。不少人写文章总是用这样的句子,即“那些老北京独门独户居住的四合院”。其实不少独门独户确实居住在四合院里,但是也有不少独门独户人家居住的院子不是四合院,而是布局、风格、环境各异的各种小院,这些小院给我留下的共同印象,就是充满温馨、宁静、整洁的环境和氛围,充满人情味儿和天伦之乐。我至今怀念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各个小院。

谈到这些小院,首先就要从我接触的第一个小院,与我家院子相邻的8号院谈起。关于那些独门独户居住的四合院的大同小异的布局和环境,我已经发表过这类文章,所以本文就不再谈论那些四合院了。

8号院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说“小”其实也不小,起码院子里有供我们这些孩子玩“跳间”、“拽包儿”、“跳皮筋”等游戏的较宽阔地面儿。这个小院南北各有两间房,都是高台阶并有较宽的房檐儿。院子西面是一堵高墙,墙边靠近北屋的地方有一颗枣树,每年秋季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靠墙根儿用木棍和绳子围起一块2平方米见方的地面,里面种着茉莉花、鸡冠花、牵牛花等,与枣树一起给院子里带来新鲜空气和绿色感受。东边有一个厨房,厨房南边是一堵类似影壁的墙,这墙与街门相对,使得外人从敞开的街门看不清院子里的状况,所以邻居称其“保护墙”。这家小院的男主人与我父亲是发小儿,在我印象中,我父亲只来这个小院和男主人聊天,从来没有到其他院子里或我们院的邻居家串门儿。我四五岁那两年,每逢夏秋两季,我经常来这个小院和这里的哥哥玩斗蟋蟀、和小姐姐玩过家家儿、跳绳等游戏。直到我工作后,也经常来这个小院和已经是著名中医的大哥聊天。我画画儿就是受这位大哥的影响,他画的虎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上世纪90年代初,这小院随着胡同拆迁自然消逝了,但我们两家父一辈、子一辈仍常来往。

我上小学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他是上海人,其父原来是个所谓的“资本家”。他家独门独户住在一个小院里,这院子的布局很具特色,那两扇木头街门是粉红色的,进门后有一个1米多宽、5米多长的狭长的门洞儿,那门洞儿里从不堆放任何东西,总是那么干净。门洞连接着一个8米多长的走廊,走廊尽头是一面墙,墙上镶着一块内有图案的彩色六边形玻璃,这特色走廊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长方形的院子里,南边是一面高墙,北边是一排住房,那住房很讲究,是前廊后厦,廊下有三四根木头柱子,使得这房前的走廊与进门时那走廊连成一体。屋门(正门)有两层,外层是两扇镶着宽大玻璃的木头门,打开木门,里面相隔1尺又有两扇纱窗门,这样夏季蚊蝇不易进入室内。西边是厨房,紧挨着北房;与厨房相隔2米远处,是厕所,那厕所虽面积不大,但却是抽水马桶的“坐坑”,这在平房大院中是少见的。令我感兴趣的,是一进院门那走廊的尽头左边,有一扇小门,那是北房的侧门。一进侧门,左边有一块2平方米左右的梯形地面,可以放一张写字台,而写字台前是两扇玻璃窗。所以坐在写字台前看书写字,都可以享受充足的光线。这张写字台就是我同学做作业的地方,当时我们是二年级的学生,身材不高还是孩子,所以那写字台可以并排坐下我们两个人。我母亲嘱咐我每天放学必须回家做作业。但是这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太好,他父母很喜欢我,更希望我能经常和这个同学一起做作业,以便随时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由于这个同学的母亲在一次家长会上见到我母亲后,两个人谈话很投缘。后来她又特意去我家向我母亲提出允许去我去她家的要求,所以这就是我经常出入这个院子的原因。上世纪50年代末,我同学所住胡同拆迁,他家搬走了,他也转学了,从此我们失去联系。在分手40年后,我们在同学聚会上重逢,他拉着我的手感慨万分。当我说出我很喜欢他家的小院时,他叹息不止,我们都怀念起在小院的那段日子!

我参加工作后,一个同事多次邀请我去他家。打开他家那平日总是关闭的街门,眼前豁然一亮,原来他家竟住在这样一个宽敞、整洁、宁静的大院里。一家5口人居住在一个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实际已是大院)里,而院子里只有三间并排的西房,三间房中最里面那间紧挨着厨房,所以住房和厨房都集中在院子的西边。南边是院门、院墙;东北角是厕所;东边是一面墙,那墙根儿前用砖砌起一个长方形的花池,里面种着几种鲜花,花池旁是一棵粗壮的枣树;北边也是一堵墙,墙根儿下整齐地盖起一排低矮的“小房”,那是堆煤球、杂物的地方,盖成“房子”为了不使院子显得堆放杂乱物。整个院子的气氛和色彩凸显温馨艳丽。我一下子就爱上这个院子。这又是我见到的一个布局独特的独门独户居住的院子。

我所见的那些独门独户居住的小院,还有不同的特点和环境,若详细写来,篇幅有限。而且提到一些小院,会引起痛苦的回忆,这些大家可能会理解,所以就不写了。最后我要介绍一类独门独户住家的身份和院子布局都特殊的小院。我开始感到不解的是,我所接触的两个相似的这类小院中,居住的都是老人。一个小院里住着独门独户的两个无子女的老人;一个院子里住着一个清朝末年的太监。

这种小院从外观看,都是雕花门楼、两扇沉重的黑漆木头街门,门上刻着门联儿,平日都是街门紧闭。这种小院曾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看过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观众,可能有人注意到那个太监总管常公公(已故著名演员黄宗洛扮演)原来居住的小院,即被剧中的“二奶奶”说成“寒酸”的那个小院。其实这种小院从院门、住房、院墙等用料和构建都很讲究。只是那长条形的院子和孤零零的一排住房,再加上独门独户住户只有一两个人,因此显得院子里气氛有些凄凉。我小时候走进那个太监居住的小院,打开院门眼前是一个狭长的院子,院子左侧是厨房;右边尽头是厕所;迎面是高台阶三座高大的北房。推开屋门,迎面是一张黑色条案,条案前面是一张黑色八仙桌,桌子两边是两把硬木大理石镶嵌的太师椅;迎面墙上悬挂着一张古画,画轴有2尺长,画长近2米,画上画着一只猛虎下山,画两边是一幅对联儿,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条案上放着两个很高的古色古香的瓷瓶,分列那对联儿之下,一个瓶子里面插着一个鸡毛掸子,另一个里面插着一把“枯枝”,据说那叫“香草儿”。我闻那枯枝散发的气味儿很不舒服,但是主人告诉我,有这种气味儿,夏天的蚊子和苍蝇都不会飞进屋子里来。我看见右边用隔扇隔开两间屋子,整个北面共有三间住屋。我这个小孩子走进这整洁、古朴、宽敞的住房,那气氛竟使我有些害怕。但是当那个被我称作爷爷的、没有胡须的太监,慈爱地给我端出花生、糖和水果时,我这个贪嘴的孩子就感到有亲切气氛啦。这种小院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当我第二次走进一个有老两口居住的同类小院串门儿时,看到那布局、气氛等有些相似,虽室内布局有所不同,但我仍感到很亲切,也想起了第一次去的那个小院和那个年老的太监。

…………………………………………..

回忆起我曾经去过的那些都是独门独户居住的各类小院时,我共同感受是那些院子里整齐、干净、温馨、宁静的环境和气氛;那些住户家充满天伦之乐和亲情的氛围;那些人的热情和真挚的待人态度等。就是那太监和老两口分别居住的那两个小院,屋内、院子里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而且从他们的谈话神态中,似乎看不出他们有孤独的感觉,他们待人也很亲切。遗憾的是,这各种小院再也看不见了,真正成了记忆中的“小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修缮这个院子随时就有“惊”吓啊!#四合院 #记录我的农村生活 #小院改造
北京四合院资料-外檐装修(第二十四期)
四合院的产生、发展
北京四合院 楹联
北京小院儿情思--寒梅
四合院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