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说当正史,娼妓命古桥

北京古桥众多,但是不管官建还是私建,最终建好后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桥名,诸如:卢沟、永济、万宁、万善、重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北京门头沟区的苛萝坨村有一座古桥却名为“娼妓桥”,以此“恶名”之桥恐怕是空前绝后的。

 

     古桥为三孔石桥,有十对儿望柱九对儿栏板,栏板内侧非透雕雕有宝瓶如意,栏板望柱现已不全,西侧保留五望柱五栏板,东侧存留四望柱四栏板,三孔仅剩北侧两孔。

 

     关于此桥的桥名出处,苛萝坨村村志里这样写到:西庙前面有一座桥,名曰“娼妓桥”,是明时全国娼妓捐资所建,为自己赎罪的桥。相传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坛”的戒台寺香火鼎盛,全国妓女“赶秋坡”,去戒台寺烧香拜佛。为了今生能早日脱离苦海,来世远离娼门,而捐资修建此桥,情愿将此桥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以赎自己的罪过,故名“娼妓桥。查找相关资料,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找到支持此桥名的其它依据。既然没有确切史料记载,应该说此桥的桥名当为民间的传说。

 

     笔者揣摩此传说也是根据明人的《宛署杂记》记载演绎出来的,因为苛萝坨村村志里也提到此书、古桥前石碑上也镌刻了《宛署杂记》的内容,但凡搜索“娼妓桥”无不说到《宛署杂记》里记载的一段内容。看看《宛署杂记》里这段内容是如何说的吧?《宛署杂记》在介绍宛平百姓的风俗时说到四月份是说“四月……耍戒坛秋坡。……戒坛在县南七十里,……自四月初八说法起,至十五日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辐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宛俗……十二日耍戒坛,冠盖相望,绮丽夺目,以故经行之处,一遇山坳水曲,必有茶篷酒肆,杂以妓乐,绿树红裙,人声笙歌,如装如应,从远望之,盖宛然图画云”。这段描绘了明代戒台寺庙会的盛况。明代妓院是公开的,官家有官妓民间有私娼,官府还有专门机构收取妓捐。既然有庙会,自然会有妓女前往献艺。妓女“赶秋坡”实际就是艺妓“赶座子”奔走茶馆酒肆卖唱等。不过《宛署杂记》里说的是“倾国妓女”,意思是漂亮的妓女,而非全国妓女,在其演绎出的传说中就成了“全国妓女”了。

 

      其实《宛署杂记》里关于妓女“耍戒台、赶秋波”的情况也是被社会各界所不齿的。明末的《帝京景物略》在记载戒台寺庙会时说“每四月八日,芦棚满山,集僧无赖者、妓无赖者,给钱拥醉入,士庶群姗之。陈司成仁锡曰:多乎哉,骫法谤佛,于法为邦诬。用大戛,于佛法亦沦堕”。这一段首先用“芦棚满山“描绘出了戒台寺庙会“耍戒台、赶秋坡”的盛况,又知为“赶秋坡”用苇席搭建很多“临建”以接纳游客。不过花和尚、妓女这种“相拥醉红尘”的皮肉交易遭到百姓(士庶)的群起骂声(群姗之)。就连当时国子监祭酒(大司成)陈仁锡都发出感叹:(在戒台寺)有这么多的违法谤佛的事情真是对佛法的大不敬,“用”本乃佛之大法,然而这样的“用”这是佛法的沦丧。

 

     我们的古人对当年倾国妓女“耍戒台、赶秋坡”都是不齿的,可是我们今人拿不齿当时髦,居然娼妓名古桥,可见文化之堕落,醉拥红尘度春宵。古桥叫南河桥也不错。

 

     好了,扯远了。其实早也对“娼妓桥”之名存疑,前几天看了博友“西山老闫”关于对此桥感怀,遂也唠叨几句,以示支持“西山老闫”。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在苛萝坨村拆迁后对古桥进一步加以保护。

 

 

08年照的古桥




 

前些时间照的











 

文保牌还在

 

 

文保牌丢失


 

简介石碑被推倒砸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溪快船江史话[古桥文化]淹浦双桥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21)——刘公桥(高升桥)
【特稿】趣话桥的名字号之二:有趣的桥名(下)
湖州的有故事的桥
京西古道上的娼妓桥
古感应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