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民间艺人临场发挥的技巧--老骥伏枥

*老北京杂谈

老北京民间艺人临场发挥的技巧

打小儿就听到一句歇后语儿,即“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把式”,指的是昔日在“天桥儿”卖艺的人。至于那些“把式”是不是光说不练,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为打小儿我父母就不准我去天桥儿,他们也从来没有去过天桥儿(指的是旧天桥儿市场),所以对于天桥儿,我就是耳听为虚。但是虚中有实,关于天桥儿的传闻和俗语倒是没少听,因此对于现在把天桥儿说成是什么“文化代表之地”,我实在难以理解!扣着文章标题,只借用人们对那里艺人的一些说法儿,即“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这句话来说,虽然我没有接触过天桥儿的艺人,但是我小时候,我们胡同里经常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卖艺人来撂地卖艺,所以从他们身上我也领略了这关于天桥儿艺人说法儿的普遍性含义。

我认为,如果那些民间艺人在卖艺时光练不说,就是“傻把式”。你傻练,别人白看,谁知道你是怎么回事儿呀。所以艺人卖艺捎带着“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这“说”还必须有临场发挥的智慧和技巧。我小时候,我们胡同里有艺人来撂地卖艺,我母亲倒是不反对我去看,小孩子吗,谁不好热闹儿呀,何况那时候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内容非常贫乏。所以我倒是亲眼目睹了艺人的“说”和“练”,目睹了其临场发挥的技巧。

老话儿说,凡事儿别招人讨厌,如果艺人的“说”招人讨厌,那么他不仅很难打动观众,而且也不会让大家轻易出钱给他,这就看艺人的本事和修养了。说到这里,我必须提到现在某些商家在宽阔地面儿或某个大商场前搭台做广告现象。那倒是真像“艺人”,又说又唱、又放音乐又跳舞,其中几乎都有穿着“露”或“透”的女孩子低俗的表演。尤其那大喊大叫夹杂刺激性音乐的噪声,干扰得人们彼此都听不见对方说什么;尤其是大中午的,人们需要午睡,可是那些邻近居民楼的临时“舞台”上,仍放着巨响乐声,还夹杂着一些人声嘶力竭的喊声,实在招人讨厌!说这些,就是说明,与现在这些类似昔日艺人“练把式”的做法,我觉得那些艺人虽然也不断地“说”,但是人们并不觉得他们讨厌。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些艺人在“说”时,不仅体现他们的伶牙俐齿,而且体现他们会根据社会形势变化酌量字眼儿的“政治敏感性”。记得有一次我们胡同里来了一个“耍把式”的艺人,主要是练一些兵器,如花枪、飞叉、双刀等表演。这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艺人,还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儿,这是他的女儿。那个艺人在自己表演一通儿飞叉后,那个女孩儿开始向围观人们收钱。这时候,这个艺人开始“说”,这“说”不仅打动众人,而且让大家感到他的“说”非常得体。记得他是这样说的:“各位大叔大婶儿、小兄弟儿小姐妹儿们,承蒙大家看得起我,站在这儿给我捧场,我先谢谢大家啦!”说到这里,这个男子向大家鞠躬,立刻赢得大家的掌声。接着,他又说道:“不怕大家笑话,我们一家子在黑暗的旧社会要过饭,穷吗,很少能吃一顿饱饭。现在是新社会了,大家生活都好啦,谁叫我没能耐呀,起小儿家里穷,没上过学,大字儿不识一个,就会练这么几套把式,弄不好还是班门弄斧、‘圣人面前卖《三字经》’,好歹不就是为了一家人吃好点儿、穿好点儿吗。这全仗着各位都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人,大家帮帮忙儿吧,别让我那苦命的丫头心里难受!”听了他这番话后,又有不少人往那个女孩儿端的大茶盘儿里扔钱。您看,他在提到旧社会时,强调了“黑暗”二字,提到新社会则强调自己“没能耐”,多么能把握说话的分寸呀!

那时候走街串巷的艺人有变戏法儿的、练武的、练气功的、唱小曲儿的、练杂技、耍猴儿的,等等。这倒使那些胡同的住家儿,不出胡同就能欣赏各种表演。有些艺人在“说”时,也需要观众中一些人配合,特别是一些孩子的配合,这就看你面对配合你表演的人,怎么临场发挥这“说”的技巧。有一次,一个变戏法儿的艺人,表演的一个节目是“吹气解扣儿”,即把一根儿粗绳儿中段儿系一个“死扣儿”,那“扣儿”(老北京人称“死疙瘩”)用手解都费劲儿,可是这个艺人说他能对着这“扣儿”吹一口气,就让其解开,让绳子变直溜儿。表演需要一个大人或一个孩子上来先用手解“扣儿”,为的就是当场证明那“扣儿”系得结实。这个艺人邀请人帮忙时是这样说的:“您们别光听我在这儿胡说,是不是请一个朋友上来帮助解这扣儿,看系得结实不结实。在场的各位我可一个不认识,大家自己找一个人上来,最好是孩子,小孩子天真无邪,不会说瞎话儿,请各位赏脸!”他刚说完,就有父子俩走过来,那父亲先让孩子解扣儿,解不开,于是他自己又解那扣儿,依然解不开。于是这个男子说:“不行,实在解不开!”那个卖艺人拱手道谢后,说再请一位上来解,结果又连着上来两个人,也都解不开那绳儿扣儿。这时候,这位艺人说:“谢谢这几位朋友,我一看这老老少少都是实诚的厚道人儿。有您这么帮忙儿,诸位大概不会认为我欺骗大家吧?好,现在我就吹一口气儿,您看那扣儿是不是自己解开,那绳子变直溜了,诸位请看!”说着,只见这男子憋足一口气,然后使劲儿对着那绳子扣儿这么一吹,嘿!奇迹真出现了,只见那扣儿一下子就解开啦,那绳子又变成一条直溜溜儿的绳子。大家立刻鼓掌叫好儿。这时候,这个男子手托一个茶盘儿开始向人们要钱,一边要钱一边说:“带钱的朋友您随便赏俩子儿,没带钱的朋友您也别走,我下面还继续表演,我知道您没带钱不好意思,没什么,我只是请大伙儿给我凑一顿窝头钱,谢谢您啦!”在场的人们或3分钱或5分钱地把不等数目的钱扔进茶盘儿里,那个男子对每个给钱的人都一一鞠躬道谢,这场子里出现热烈气氛。当然,那个男子收钱后,又表演了一两个节目。而后,他把茶盘儿放在地上说:“各位朋友,我肚子练饿了,要对不住大伙儿,我得告辞啦。这钱我可没脸再向大家要了,大家随便吧,能赏俩,您就再破费一次,谁叫我没出息要靠大家帮忙呢!”我看见又有十几个人往茶盘儿里放钱,估计这个艺人够几天的饭钱了。

还有一天胡同里来了一个变戏法儿的艺人,他要表演撕一张扑克牌,然后他再吹口气儿使那被撕碎的扑克牌仍变成一张完整的牌。表演前,他从围观的人们中,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撕牌,一个男孩子跑到他面前。他先问那孩子几岁,当孩子回答5岁时,他又问孩子多晚儿上学,孩子说再等两年(那时候7岁开始上小学)。当他问孩子是否喜欢上学时,那孩子干脆地说喜欢,而且说有文化才能建设祖国。这时候那个男子一拍自己的大腿说:“好!一看这孩子将来就是国家的栋梁。”他又转向对周围在场的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一定都和这位小少爷一样,都是爱上学、爱学习的吧,好,有志气。千万别跟我学,我就是没上过学,也不爱学习,所以没出息,你们都有光明前途,我这儿先给各位小朋友道喜啦!”说得所有孩子包括他们的家长们都很高兴。接着那个男孩儿把一张扑克牌撕成4张碎片儿,然后给了那个艺人。这个艺人把碎扑克牌向周围人展示一下儿,然后把碎片儿放在自己手掌上,对着手掌轻轻吹口气儿,那被撕碎的扑克牌竟又合拢在一起,那艺人把这张完整的扑克牌展示给大家看时,我看见那张完整的扑克牌上还有被撕的痕迹,可是却紧粘合在一起,于是我和大家又报以热烈掌声。当然,表演后依然要向大伙儿要钱。至于怎么说,那肯定是捡好听的话说,这里也就不详述了。

我小时候,夏季的一天上午,我所住胡同里来了两位变戏法儿的艺人,也是父女俩。那个父亲在说完开场白后,突然看见人群中出现一位年纪70多岁的老者,看到周围人都热情地请这位白胡子老人往前排站时,他立刻判断出这是胡同里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于是他立刻走过去说:“哟!老爷爷您怎么也给我捧场来啦?您这么大岁数站着我不落忍呀!”说着,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歇脚儿的一个凳子给老人拿过来并说:“老爷爷,您得坐着看,这样我心里踏实。”其实这位中年艺人按他的年岁,称呼那老者一声“大爷”完全合适,可是他这么一称呼“老爷爷”,就把那老者的身份提高一个层次,“老爷爷”这一“官称”,不仅使那老者听了感到心里舒服,就是周围的观众也对这艺人的尊老、有礼貌行为产生好感。

接下来,这位中年艺人开始表演节目,不知道是不是临时更换的节目,他第一个表演的是魔术“空中取水”。他首先拿出一个空玻璃杯,让大家看到确实是空杯后,他又走到那位老者面前,说是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爷爷再证实一下这是不是空杯。当那老者点头称是后,这艺人又取来一个铁制空酒壶,也让老者证实是空壶后,他对大家说:“为了祝愿这位老爷爷健康长寿,也祝愿在场各位及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儿的,我从‘天’上取来甘露让大家尝尝,不过您别咽下去,那水凉,怕您受不了,各位只要看到这空壶里有水,那就是天上的甘露啦!”说完,这位中年汉子举起那酒壶在头上饶了一圈儿,嘴里喊着:“老天爷,给点儿水吧!”说也奇怪,当那个汉字把壶从头上拿下来后,那壶嘴儿开始滴水,接着,这汉子把那个空杯又放在那老者手里,喊着:“老爷爷,您接甘露,长生不老呀!”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刚才的空壶里突然有清水源源不断流入空杯中,待那杯子已经满了而且往外溢水了,那壶里水还在流,这汉子于是冲天上高喊:“谢谢老天爷,水够啦!别给啦!”嘿!那壶里水立刻停止外流了。这时候,那个汉子从老者手里接过水杯,双手举杯对老者、对大家说:“老爷爷,祝您健康长寿!祝各位和家人身体健康!我把这水当酒喝啦!”而后,他一口气儿满饮杯中水。立刻大家报以热烈掌声。当那个卖艺女孩儿拖着一个铁盘子开始收钱时,那男子说道:“丫头,给爷爷、大爷、大妈鞠躬,他们站这儿是看得起咱们爷儿俩呀!”那老者首先把2角钱放进盘子里,说:“对不起啦孩子,我给少啦!”(当时的2角钱可以买2斤玉米面呀)当时看街头卖艺的人们,能给三五分钱就算不少了,大部分也就给一二分钱。这个老者一带头给了2角钱,其他人也就受到感染,纷纷往盘子里扔钱,有三五分钱的,有一二分钱的,我看到那天有几位妇女给了1角钱,我给了5分钱。那个女孩儿收完钱后,那男子心里高兴,嘴上却喊着:“太多了,太多了,谢谢、谢谢啦!”他转身对那女孩子说:“丫头,咱们得好好报答这些好心人,来,你给爷爷、大爷、大妈和哥哥姐姐们表演个‘转球’!”所谓“转球”,就是在撑开的雨伞上放一个小皮球儿,那个女孩子手握伞把儿并不断转动那伞把儿,于是皮球在雨伞上随着雨伞的转动而转动,但不会掉在地面上,于是大家又报以热烈掌声。接着,这父女俩又表演了“水中捞鱼”、“口头穿针”、“鼻子喷火”等节目。大概是因为那中年艺人说了“报答好心人”那句话,又连着演了几个表演难度很高的节目,感动了在场的人们,大家认为这父女俩实诚、仁义,所以在那个女孩子再次收钱时,大家仍纷纷不等地往盘子里扔钱。可见艺人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文章主要谈昔日走街串巷那些民间艺人临场发挥的智慧和技巧,所以不涉及那些在剧场等场合表演的艺人,但是这些也说明艺人们要想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同情和喜爱,表演技巧固然是重要的一面,但是有时候起更大作用的,就是“艺德”!特别是那临场的“说辞”,决不能让人觉得是耍贫嘴,既要有一定文化色彩,又要体现人之常情!但愿现在的文艺工作者能像昔日那些艺人一样对待观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天桥杂忆
趣说北京|从“天桥的把式”说说老北京天桥的历史
【曲海】天桥街头艺人身份的建构与获得(四)
天津“三不管”耍把式 不是“光说不练”
旧京掌故之侯宝林回忆卖艺生涯(三)
民国艺人(3):受尽磨难的侯宝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