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次减税和“莲中君”下集
近日有个朋友造访,她不久前刚从西安回来,她问我为什么陕西人的口音与山西运城一带的口音非常相似?
我说,这其实和两千多年前的一次农业税减免大有关系。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地处周王朝西部边陲,商鞅变法之秦国虽然经历了二百多年前秦穆公时代短暂的辉煌,可是在群雄之中不占绝对优势,经济文化甚至还都是相对落后的,更谈不上有吞并诸国的实力,公元前356--公元前350年间,秦国任用商鞅两次变法图强,改革制度,使得国力远超六国。在粮食政策方面的改革措就是实施农业税三年减免,引晋人来秦国耕种土地。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秦国毗邻魏国(三家分晋,秦国人少地多,魏国人多地少。商鞅想到一条计策,让秦国政府开放国门,向晋人提供土地房屋,免除三代徭役,这么优惠的策很快就吸引了魏国的农民前来安家落户,从事农业生产,三代之后早就忘记了自己原来是晋,秦国的粮仓、国库没几年就得到了充足,而秦国本国人则脱离劳动,训练军队,奖励军功,去攻城掠地。一百多年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在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晋人,虽然早已忘记了自己是晋人,但是他们的语言却保留了下来,绵延两千多年。

看来一场减税带来的不止是两省部分地区语言的接近,更给中国的政治版图带来了两千多年的巨大影响。

对了,再接着上次说的“莲中君”的故事,林栋得知这少女竟然是好友范宜举的太姑婆,生于170年前,少时早亡,因为眷恋故乡山水绝美,灵魂不散。林见其相貌出众,言玲语珑,心生好感。二人自此常常谈论诗词歌赋,引为知己。

“莲中君”曾托林栋将来如果进士及第一定要帮她讨一个皇封,如此才能托胎转世。

林栋修志完毕,“莲中君”就跟随他一起回到梅洋伴读,帮他分担家务,使他可以专心学习以备科举。

林栋进京赶考时,“莲中君”也与林栋同行,出发时告诉林栋,每逢穿亭跨桥过庙宇时都要叫一声“跟我来”,她才能过得去。一路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好不容易快到京城,一日,路过一座“关帝庙”,林栋自己进去烧了个香,出门来休息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太累了,重新上路时,忘记叫一声“跟我来”,走过“关帝庙”没几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惨呼,急忙回头一看,只见路旁一片斑驳血迹,惊恐之中连忙大声呼唤“莲中君”,但是不见回应。

无可奈何的林栋到了京城,终于考取了三甲进士,殿试的时候,他把这个奇遇禀告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颁发钦封,题“钦赐莲中君”匾。

按理说林栋没有必要编一个谎言欺骗自己,更没有必要在进士高的时候欺骗皇上

(林栋梅洋故居现状)

(林栋梅洋故居)

(林栋梅洋故居)

辛亥革命后,林栋一度归隐,1914年当选闽海道复选区议员。后再度归隐,于1921年离世。林栋辞官归梓后,将光绪帝御赐匾额悬挂在故居大厅屏壁正中,此匾于“特殊时期”毁之一炬。

我在此书中的确找到林栋一首“题莲中君月夜咏心经图”,后附莲中君的故事。

据村中一位高寿老人回忆,林栋后人在清理房屋时,曾取下林栋卧室床边墙壁上的一幅字画,赫然发现墙面还贴有一张小画,一个妙龄女子月下凭栏,松枝摇曳,长发飘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鞅变法,最后商鞅却逃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锐意改革身死非命——商鞅传
不,可能
商鞅变法都做了些什么能让秦国迅速强大,并最终统一天下
商鞅变法的幕后推手是谁?他是否真的如神话中那样无所不能
统一的前奏(1):秦孝公唯才是举,商鞅变法初立首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