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启蒙:春分节气中医话“春捂”,您“捂”对了吗?

春分节气话“春捂”,您“捂”对了吗?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

您好。

健康中国家庭,健康家长孩子,健康的“中国”打开方式,就是“中医”了。

欢迎您来到七彩云中医启蒙公益课堂,期待您加入果雪儿亲子中医育儿项目。

农历壬寅年二月十八号,阳历3月20日23点29分,就是今年的春分时节。

接下来,七彩云就为您继续分享春分时节中医养生的话题,这一篇关注春分穿衣。

什么是“春捂”呢?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所谓“春捂”,就是在阳气升发的春季,不要过早脱去冬衣,不能一减到底,要适当地捂一捂、挡一挡。

在前一篇文章《春分时节话中医“养阳”》里面,七彩云曾经这样写道,所谓“养阳”,就是要天人合一,向自然学习,培养我们人体内部的蓬勃之气。

“春捂”,就是要确保我们人体内部的阳气,与外在环境相平衡相和谐,不致流失或伤害。

春阳难得,得之、保之、养之、育之,要让阳气在我们身体里,把根扎得深深的,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当然,春捂也不是一味地“捂”,不是穿得衣服越多越好,更不是要捂出汗。

这里有一个度,就像“中医”之“中”,过犹不及,身上的衣服,自己感觉穿着温暖、穿着舒服就好。

那么,为什么要“春捂”呢?

虽然已经是春分时节,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候,为了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春捂”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民间有一句话说得好,“不饿带干粮,不冷带衣裳”,又说“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

就拿这几天来说,全国大多数地区,普遍“断崖式”降温,又是雪啊、风啊、雨啊的,一起上阵,不正应验了吗?

我们,都是肉体凡胎,肌体的调节功能,怎么赶得上老天爷的变化呢?

所以,口袋里有没有钱,别人不知道,自己怎么能不知道呢?人随天地转的大规律之下,保持一点儿能动性,适当地晚一点儿褪去冬装、脱去棉衣,就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了。

“春捂”都有哪些好处呢?

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好处人不干,有利于人是关键。

首先,“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防止伤风感冒。

中医上讲,风为百病之长;“春捂”呢,就好像建立了一道“栅栏”,有利于抵御风寒。

阴阳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第六十篇《骨空论》中,借岐伯之口,就给与了明示:“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如果过早脱掉了冬衣,气温一旦下降,风寒侵入人体,容易引发伤风感冒等疾病。

其次,“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温度。

我们都知道,冬藏春生,春天多风,气温变化大,而人体需要维持37度左右的恒温。

体表随着外界环境,从“冬眠”状态复苏,逐渐变得活跃,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除了人体气血与皮表的生理调节之外,衣服的增减就是很重要的了。

过早或者不适当地增减衣服,都容易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从而引发感冒、发烧、关节炎等疾病。

最后,“春捂”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力。

春暖花开常有,倒春寒不时有,昼夜温差天天有。

人体对季节的适应,与自我身体功能的调整,不仅仅有一个过程,而且有时候往往会出现反复。

如果全放开了,由着性子,不“捂”着点儿,悠着点儿,就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给身体带来伤害。

“春捂”,都捂在哪些地方呢?

首先,有一个大原则,“下厚上薄”。

“药王”孙思邈主张,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上边适当穿单薄一点儿,下边适当穿温厚一点儿。

清人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言:“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也是持差不多的观点,下边暖和一些儿,上边略微少穿一些儿。

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寒从足底生,树老根先老”,天阳地阴,人体下半部接触地气最近也最多,血液循环要比上半部差;尤其脚距离心脏最远,所以,又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上生”,如果不注意人体下半部的尤其是脚部的保暖,阴寒之气就会从下而上,水涨船高,深入脏腑,各种疾病也就会不请自来。

另外,人的阳气根于肾,而肾居腰府,一旦受凉受寒,阳气被困,腰以下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阻碍。

春季穿衣,裤子鞋袜减得过早,身体下部受凉,阴寒之气迟迟盘桓不去,阳气纵是有心也是无力,是升不起来的。

其次,有三个重点部位,特别需要“春捂”。

第一个,就是腿脚部。

穿鞋穿袜穿裤,宁愿多暖和一点儿,这就相当于打下“春阳”的根据地了。

七彩云遇到过一些美丽“冻”人的女性朋友,丝袜短裙,摩登一时,岂不料,要了“风度”,丢了“温度”,关节炎、痛经等疾患往往长期困扰,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了些罢。

第二个,就是腹部。

腹部受凉,引发胃肠紊乱,甚至诱发急性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个,就是背部。

尤其是颈椎患者朋友,需要更加注意背部保暖。这里是一身阳气汇集之处,一旦受凉受寒,不仅仅会加重颈椎病情,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带来更多疾患。

“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要“捂”到什么时间?

春分时节,“二八月乱穿衣”,棉衣和短袖同框,秋裤与短裤齐飞,穿什么的都有;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同,健康程度也各异。

首先,正确“春捂”,对照“春捂标准”。

是的,您没有看错——“春捂”有“标准”!

15℃就是这样一个标准。

一般来说,当气温低于15℃时,要坚持“春捂”;高于15℃时,可以减一点儿;持续7天以上高于15℃时,“春捂”就可以结束了。

其次,正确“春捂”,要注意人群的差异性。

对于一些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朋友来说,哪怕气温已经达到甚至高于15℃了,但是呢,自己没有异常的感觉,还是很舒服,那么,就不用急着减衣。

对于另外一些朋友,哪怕气温还没有达到15℃甚至远远低于15℃了,但是呢,自己已经出汗了,感觉不舒服,那么,就要适当减衣了。

一般来说,家有老人、小孩、孕妇和病人,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第三,正确“春捂”,要注意灵活增减衣服。

及时收听关注气象预报,抢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做好“春捂”保暖工作,防患于未然。

“不饿带干粮,不冷带衣裳”,平时,可以随身多带一件外套,冷了穿起来,热了脱下来。

第四,正确“春捂”,切忌过度。

一撸到底要不得,过度“春捂”同样要不得。“春捂”有度,“春捂”适中,“春捂”冷暖自知。

然而,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热,是妈妈觉得你热。

小孩子被过度“春捂”,更是要不得!

七彩云在接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温室里的花朵”,因为妈妈或爸爸、姥姥、奶奶的过度“春捂”,婴幼儿出现高烧、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腹泻、吐奶等“过暖综合征”。

要知道,婴幼儿一方面代谢旺盛,一方面免疫力低下,“捂”过了头,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休克乃至死亡。

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讲:“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经典良医,金声玉振。

第五,正确“春捂”,少不了正确“春减”。

总体来说,“春捂”和“春减”是相辅相成的。

日子一天天地过,棉衣要一件件地脱,衣服的增减要循序渐进,更要因人而异。

无论是“春捂”,还是“春减”,都是人体顺应自然节气,正如第七十四篇《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健康在于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季中医养生,盘点《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之第三部分
节气养生:立冬重在护阳气 暖背、暖足尤重要
春自惊蛰始 养生正当时
中医体质养生: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
中医育儿群:惊蛰节气,教您5招中医养生保健的推拿按摩方法
小满节气到,应季养生勿做两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