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取火工具
userphoto

2023.10.26 四川

关注

锦江河水哗啦啦流不尽,成都壳子叭哒哒冲不完。

《成都人摆龙门阵》,今天就来摆一摆“火镰、火石与纸捻子”取火的那些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邻居之间经常相互“借”东西,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借钱、借米、借酱油醋,借光、甚至连火也是可以“借”的。

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使用灯盏照明。(当时煤油灯、电灯的普及率还是相当的低)

最简单的灯盏,就是在一根瓢羹(陶瓷汤匙)或一个小盘子里,放上一段灯草、在倒入一点茶籽油,天黑的时候点燃灯草就是一家人的照明了。然而点灯时去邻居“借火”或称“接火”是经常发生的事。在那个“杯杯米、把把柴”的年代小小的火柴,却是十分珍贵的日常用品,因此,会因舍不得划一根火柴,而去“借火”。

前几天,雨天石在孙家鸣 老师的《行灶的遐想》一文留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家住南府后街城墙上,与作者可以算是近邻哈。

与行灶配合使用的还有一套老古董的取火工具——“打火镰”与“捻子”。

每当要烧火煮饭时,用一块厚铁片与黑色燧火石碰撞,产生火花,当火花沾到“捻子”上,再对着“捻子”吹气,就可以让“捻子”燃烧成为明火,再去引燃行灶里的毛毛柴。

“打火镰”与“捻子”起源于何时,可以算“无法考证”,但它的消失,却是在与“洋火”并存了相当长一段时期后,(一九五九年都还有人家在使用)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

                                          火镰与火石

远古的原始人发现雷电有时会引燃树木,被大火烧死的动物味道会更香美可口,于是原始人学会了使用火来烧烤食物。但是这个时期的火只能由雷电引发,保存火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石器时代人类发现钻木可以取火、用石头相互撞击,沾出的火花也可以引燃干草,这样人类得以自己取火来烧烤食物及抵御寒冷。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发明,使得取火方式又前进了一大步。发现铁石相互击能稳定的迸出火花,并逐渐提高简化成为能随身携带的火镰、火石、纸捻子(或艾草绒),便成为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成为家庭取火及抽烟人士的必备取火工具。

达官贵人、商贾大户,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贵身份,会使用金银或白铜制作火镰的持把,上面雕饰各种吉祥图案,或者镶嵌玛瑙、红珊瑚、绿松石之类的宝石,使之炫目耀眼。一些悬系火镰的绳带,也是用银子打造连缀而成,极显奢华之气。在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当中,火镰于实用性之外,还有着身份道具的作用。

火镰

火镰:火镰就是一块较厚的铁片,因外型酷似弯镰刀而得名。

火石:亦称“燧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密坚硬的硅质岩石,多为灰、黑色。

火石

纸捻子:是用火纸、亦称“黄纸”(一种草纸质地比较细易燃烧),用手工搓成不松紧适度的细纸卷儿,称纸捻子(北方称:纸煤儿),用以取火或燃点水烟。

搓纸捻子

火镰、火石、纸捻子三套件构成古代取火的组合工具。

火镰、火石、纸捻子三套件

当需要取火的时候,先将火石、纸纸捻子取出,火石在上,纸捻子在下,相互紧靠,另一手将火镰侧边连续猛击火石,绽放发出点点火星,落在纸捻子头部上,当纸捻子冒烟时,再用嘴急促吹气,纸捻子就燃烧为明火。

砂锅熬粥

还记得,在我家墙边蜗居着一位孤独的老人,窝棚角上一块补丁重补丁的棉垫、一个火镰、一块火石、支在几块石头上的一个永远都不洗刷的黢黑的砂锅——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他时常用瘦骨嶙峋的双手颤颤威威地敲击火镰取火用砂锅熬粥。

贫穷潦倒是孤独老人的真实写照,然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八月十五看月华......”这朗朗的民谣,却时常无数次的喃喃一个人在诉说。

一九五九年,政府通知说:城墙上要搞建设。我家随后就从南府后街城墙上,搬到了莲花村,告别了城墙,也离别了这位八十多岁的孤独老人手中的火镰、火石、纸捻子。

火镰与火柴、打火机,在共存了相当长的时期后,一如反顾的淡出了历史舞台,但那双瘦骨嶙峋的双手、颤颤威威地敲击火镰、取火熬粥的情景还是会时常浮现在我的心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古至今的取火方法及工具
古代引火工具之:火镰火石
油灯
那些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取火工具
火镰(原创) - 栗水居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记忆中的火镰和火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