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刻意练习讲书稿

     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我是陈佳。今天我们分享的书呢叫刻意练习,副标题是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我们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呢叫1万小时天才定律。实际上呢1万小时这个概念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告诉我们,只有在刻意练习的情况下,1万小时这个概念它才有用。艾利克森呢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也是刻意练习这个法则的原创者。他的主要工作呢是研究各个领域中那些最杰出的人物是怎么样获得他们那些最优秀的表现的。比如像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等领域。他的研究就发现,所有这些接触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遵循了刻意练习

      这个法则可以练习这本书呢2016年一经上市就立刻成为了畅销书,销量惊人。因为我自己一直在研究知识管理,在我看过所有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当中,可以说刻意练习是对训练方法讲的最为透彻和最深刻的一本书。不仅帮我们理清了很多学习中模糊的概念,甚至他颠覆了一些我们关于学习的认知观点。在我看来,这本书它一定能够成为学习领域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中啊有三个观点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第一,为什么训练可以住,就天才。天才难道不是天生的吗?第二,训练它分为有效的训练和无效的训练。怎么样区分?第三,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究竟是什么?这三个观点让我们一来看。

首先来看,为什么说通过训练就可以救救天才。莫扎特是大家公认的一位音乐天才,他在七岁的时候就举行了大型的音乐会,让音乐界广为震惊。不过呢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更令人震惊的是,莫扎特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能分辨任何音乐的音调,哪怕只是像音乐的音调,比如时钟报时的端端声,甚至连打喷嚏的声音,它都能分辨出它们的音调,这种能力是极其罕见的。大约在每1万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具备这种完美音高的能力。莫扎特的这种完美音高能力一直被证明是天赋是与生俱来这一观点的绝好例子。似乎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天生秉义吗?真的是这样吗?2014年的时候,日本一位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招募了24个2到6岁的小孩子,给他们进行一年的训练。之后,这24个小孩全部具备了完美音高的能力。

也就是说,经过训练,他们可以获得天才一样的表现。实际上作者分析说,莫扎特所谓的天赋很可能也是训练的结果。要知道,早在莫扎特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全职来教他音乐了。莫扎特每天接受的音乐训练强度要比那24个小孩还要高,所以这训练铸就了天才。过去啊我们觉得在一些领域有些人做的好,他就是有天赋,有一些人就是没天赋。有天赋呢他把他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可以成功。你要没天赋,你练死也没用。你不是这块料,什么叫天赋,什么叫天才?不就是天生的嘛。可是作者打破了这个观点,他说我们所谓的潜能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就像我们跑步可以锻炼肌肉一样,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训练出潜能。这个观点可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或者说人的身体和大脑其实是有极强的适应性的。

如果我们通过刻意训练就能够改变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你觉得一个人做俯卧撑最多能做到多少?俯卧撑的世界纪录是五百还是1000?在1980年的时候,一个日本人就做到了10507个俯卧撑,最夸张吗?还不算什么。在1993年的时候,美国有一哥们儿花了21个小时做了46001个俯卧撑,天呐,46001个俯卧撑,一个人人的身体极限究竟在哪里?通过训练可以让人的身体潜能发挥到如此惊人,大脑也一样。大脑经过刻意练习以后,是能够发展出过去完全不具备的潜能。在伦敦,由于伦敦这个城市的道路条件极其复杂,GPS系统到了这都会陷入混乱。所以如果你要在伦敦出游,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出租车。可是要在伦敦做一名出租车司机,那就难得去了。

他必须通过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测试。如果要通过出租车司机的测试,司机就必须经过大量高强度的训练。有研究证明,这些经过高强度训练,通过考试的司机,他们大脑中负责导航功能的海马体部位比此前大了很多。也就是说,这些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生理结构,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盲人当中。人在失明之后开始训练,用手指触摸盲人,他们大脑当中的相关部分也变得更发达了。所以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改变身体的适应性,我们可以创造潜能和天赋,我们可以创造天才。那很多人可能就会问,为什么我也一直在上学啊,我也在说训练咋就没被训练成天才呢?作者说那是因为你的训练方法不对,训练方法是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的。我。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陷入到了无效的训练当中。怎么样区别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呢?这就是作者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想象一下,有一个小孩儿正在练习弹琴,旁边一位老师去问他,哎,小朋友,我看你每天都在练琴,可是你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都不及格,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首先说呃我不知道啊,我每天都在练琴啊,老师说那你一天练多少次啊?

嗯,10次到20次吧。那老师又问,哎,你谈对了多少次呢?呃,不知道一次还是两次啊,那老师又接着问你怎么练的呢?我就是在练啊,一直在练啊,这样的场景你熟悉吗?我们一直在写作业,我们一直在做题,我们在跑步,我们一直在下棋。可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运动健将,也没有成为象棋高手。为什么?或者说那是因为我们进行的是天真的训练,虽然埋头在干,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

事实上,我们多数人对训练有三种误区。第一种误区呢是觉得练习可能没有太大的用我们的能力啊主要是我们的基因限制。有人会说你看我不擅长认路啊,我不擅长数学啊,我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弱,我没有办法做得更好。这些观点我们经常能听到可做的说,其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你要有正确的心态。第二个误区呢是我们认为只要练习的时间长了,这能力慢慢就好了。但其实作者说我们即使做时间足够长的练习,也不一定能够有好的结果。想想看,街边那个下了很多年期的臭棋篓子,你就知道了。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并不能提高成绩和表现。他有时候还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甚至能力水平还会缓慢的下降。

第三种练习的误区呢是认为我们只要足够勤奋,只要能够不断的提升,成绩就会更加优秀。比如我要做一个更优秀的经理,我要卖更多的产品,我要让团队更紧密的合作,那我就加倍的努力。不能说也不能说不对,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训练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一定有那个最勤奋最刻苦的坐在角落的同学,每天不停加倍努力的学习。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很糟糕。

有效的练习不等于长时间的练习,也不等于重复的练习。只有正确方法的练习才真正有效。那怎么样的练习方法算有效呢?作者说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叫有目的的训练。什么是有目的的训练。那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那个例子,那个弹琴的小孩子,只要他的训练过程是这样的,他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说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然后用恰当的速度弹完这首曲子,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去找原因重新练习。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小孩每天是用这样的方法和标准来训练它的进步会不会更快一点。所以所谓有目的的训练,首先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做法,它击小胜为大胜,击溃不至千里。其次,我们在训练中必须专注,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常常只是在做,只是在练习,而没有认真的思考。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你只是在看,还没有观察。

另外有目的的训练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如果你做完了题,并不知道自己对错,进步就会很慢。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跳出舒适区去进行训练。一个业余的钢琴师,他十几岁就开始学琴,到他30年之后还用同样的方式弹琴。哪怕他已经完成了1万小时的训练,他也不会成为天才。为什么他没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永远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练习。那这样的练习效率就极其低下,因此有目的的训练是要突破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快速进步。

那我们是不是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就能练成天才呢?作者说还不行,尽管有目的的训练已经很有效了,但它远远不够,养成一个天才级水平的能力。要实现天才级的水平,就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那就是刻意练习。

可以练习也是有目的的,练习当中的一种。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有效的提升训练技能的方法。那什么是刻意练习?这就是这本书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我们在讨论刻意练习之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一些努力和勤奋训练的究竟是什么?是速度吗?是音乐感吗?还是技术?no, 作者说我们真正训练的是我们的心理表征表,是钟表的表,真是长征的称。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就是说我们在思考事物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对外行的骑手来说,他看下棋的过程就是一个一个棋子在移动。可是对一个象棋大师而言,他除了看到棋面上这些棋子的变化之外,他还能看出两方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你可能的走势最小的策略是什么?应对方案可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有没有发现是你对同样一件事情,新手和专业人士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换句话说,他们之间的认知模块认知结构是不一样的。

而这种差别就是不同的心理表征。对专家而言,他们能够把复杂的大量的信息组成一个一个认知模块,以这样的模块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当他遇到新情况的时候,就能够快速的调出过去的认知模块,从而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高效。比如踢球没经验的人呢,就觉得足球场上双方加起来二十多个人在满场乱跑,只要有球到脚下抢就行了。可是专业的球员会发现规律,有人专门做过一个实验,那就是让这些专业的球员去看比赛,就是真实足球比赛的视频。当一个球员接到传过来球的时候,按下暂停键问这个实验对象说,你猜下一步这个球员会采取什么行动,他是继续带球还是射门,还是传球?研究发现,越是优秀的球员,对视频中下一步行动的判断就越准确。也就是说,专业级的选手和普通的选手。

天才级的人物和普通水平人物看问题的心理表征方面形成了关键的区别。因此,理解这一点就理解了刻意训练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而刻意练习就是我们人类目前发现最强大、最高效的训练方式。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呢?从严格意义上讲,判断是否是可以练习有两个标准。第一,你所训练的领域应该是有了合理发展的行业,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很高效的方法。第二,你必须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他才能成为是严格意义上的刻意训练。可是要按照这个要求的话,可能能够符合行业是少之又小,只能像国际象棋、芭蕾舞、体操、音乐表演这样的少数行业,能够符合像小提琴。

它就属于一个非常典型,能够用刻意练习方法训练的行业。因为它的技能组合呢非常标准化,而且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也大多经过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训练和改进。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就能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甚至是最好的沃勤方式。在跳弓的时候怎么样有效的移动勤工等等这些方法。如果你自己摸索的话,是要走很多弯路甚至找不到的。而有导师就会快得多。因此在小提琴这个领域往往会有很年轻的天才型选手出现。那是因为他们能够获得一流导师的训练,有成熟合理的技能和方法,只要持续的刻意训练,就能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天才。但是我们大多数的行业其实不具备这个标准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所从事的领域没有一个最高效的成熟的方法体系,也没有专门从事教练的导师,那怎么办呢?作者说,我们仍可以退而求其次。

尽最大可能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训练。什么是刻意练习的原则呢?首先你要明确你的高绩效目标,就是我训练是要在哪方面能力进行提升。其次我们要尽可能寻找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甚至经典的书籍,目的呢就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中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反馈。第三,我们来研究这些杰出的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他可能的成功原因是什么?那最后就是我们要不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反复训练改进这四部分就是刻意练习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啊其实说起来挺简单,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切实应用,效果是非常惊人的。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早期呢,海军飞行战斗员的战绩其实是非常糟糕的。1968年的前五个月,美国海军击落了6架越南飞机。在。

自己呢损失了十架,也就是击落的比自己损失的还少。而更夸张的是啊,飞行员发射了50枚空对空导弹,结果没有一个达成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就不得不思考我怎么样才能提高我飞行员的战斗能力,让他们快速的具备成为一流飞行员的水准呢?这就发展出了后来著名的王牌训练计划。这个计划呢大概是这样。首先他把最优秀的飞行员挑选出来,让他们来做教官,来模拟越南的战斗机战术,组成红军。然后呢再去选拔仅次于这些教官的最优秀的飞行员来做学生组成蓝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红军和蓝军天天对战。因为教练组嘛他们经验更加丰富,所以他们常常把学生俎逼到失败的边缘。那么现在学生在最紧急危险或者复杂的状况下去做出战斗决策。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当天教官就和学生沟通复盘。

总结经验,教官,分享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判断战局的。学员们呢寻求改进的办法,第二天学员再带着新的办法训练,就这样持续反复不断的训练。结果到1970年的时候,这批经过特殊受训的美军飞行员再次投入战场,他们实现了击落12.5架敌机,自己只损失一架飞机的晶圆战绩。这套王牌飞行员计划巨大成绩的背后,遵循的就是刻意练习的原则。你看明确的目标,最优秀的老师跳出舒适期的训练以及及时的反馈,再加上周而复始高强度的训练,整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应用。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个刻意练习的方法真不错。可是这方法好是好,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整块时间去进行专门的这种训练呀,我还得养家糊口,还得去找到优秀的导师,这个太难了吧。作者说确实如此,不过呢我们仍然有办法完全可以不停下现在的工作,而采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策略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比如销售技能呢一直是一个隐性知识,很难提升。可是豆豆说有一家叫蓝色兔子的公司,它就采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在工作中去训练销售经理的销售能力。他们公司每年呢都会把业绩最好的高级销售经理具体来来开会讨论下一步的销售策略。可是往常的这些会议往往是流于形式,公司呢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啊在下次开这个会的时候呢,把这些高级销售经理聚集到一块儿,挑出其中一个人来模拟他们公司现在真实的客户。然后再挑出一个人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其他的高级经理呢就在旁边对他们整个销售过程提供反馈,告诉销售经理这次他哪里做的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哎,我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你。第二天这个销售经理再进行一次销售,由其他人再次进行评估和反馈。公司把这个过程都用视频录下来,这样整个团队的销售技能都得到提高。

你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全职脱产的培训,我们只要把课一练习的原则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就能产生巨大的成绩。不过你可能会说,如果我想提升的能力领域,我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么多牛人的朋友同事,那怎么办呢?作者说,如果没有导师的话,我们仍然可以用案例,用优秀的书籍同样可以实现应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提高我们的能力。比如美国早期的委员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呢受的教育非常有限,所以他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很了不起了。可是呢弗兰克林他自己又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个偶然机会呢,他就看到有一本叫观察家哎,这个杂志他发现这个杂志中的文章啊质量非常高,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可是呢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这。

一开始呢他是去模仿这些作者,怎么措辞呢?自己写这句话我会怎么写,为什么人家和我不一样,他的好还是我的好。经过一段训练,他发现自己的用词提升之后,可是总感觉文章哪不对,他就注意到,哎,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和人家不一样,他就又去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乱,打散自己重新梳理。哎,我写这篇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比较作者是有什么不同的顺序,人家为什么这么写呢?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结果,富兰克林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重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了美国文学当中的经典。你看富兰克林其实就是运用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他解决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就是我既想要提高能力,可是又不认识牛人,也请不起专业的导师,怎么办?那我们可以应用课一练习的原则来拆解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

帮助我们提升能力。在刚才这个案例当中,就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富兰克林就是研究高水平的案例分析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自己不断反复练习,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们这个领域呢连经典的书籍也没有,行业的意见也不能确定就是正确的,怎么办?作者说这样的情况呢,那就要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也就是让自己的行动和结果之间经历高效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比如美国的放射科医生通过X光照片来判断乳腺癌是否会发生。可是随着他们从业时间的增加,判断照片的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有时候还会有退步,为什么呢?原来放射科医生大约看1000张X光照片,里面可能才有4到8个癌症特征能够被发现。也就是说,医生获得有效反馈的次数是非常少的。而且就算在这些少数情况下,医生觉得X光照片中有癌症的病变,可是因为隐私的原因,病例到了自己的私人医生手里。

放射科医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是正确的,而且在这个领域中,过去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提高判断X光照片的能力。即使是资历最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判断一定就都准确。这个时候怎么提升医生的能力呢?作者就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强化决策和结果之间的反馈,然后找差距,刻意练习具体怎么做呢?你就把他们S光照片收集起来,然后呢,再把这些病人,他们后来实际的病情的档案找到,从中去寻找那些有价值的案例,就是有特殊反馈效果的案例。比如说当初放射科医生看X光照片觉得没什么问题,可是后来病人发病了,又或者刚开始医生觉得唉你可能有癌变,实际上是误诊。就这些有价值的案例汇总起来,成立一个案例库,就成了训练医生的良好素材。

想一想,医生可以通过再一次诊断这些已经知道结果的X光照片来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有没有改进的办法。这样过去医生可能一年才有一次低效的反馈,而现在变成每天能够进行几十次高质量反馈的训练。这样放射科医生的诊断正确率就有了大幅的提升,而仅仅是应用了刻意练习这个原则。

这就是在没有有效反馈的工作当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能够提升效能的方法。我们日常工作中其实也常常会类似像放射科医生这样,我们的工作是整个项目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比如我们是平面设计师或者是编程开发的技术人员,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成果怎么影响结果工作能力就很难提高。我们工作几年后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吃老本,而刻意训练的原则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和最终的结果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我是做平面设计的设计师,那我就要尽可能的了解我这次的设计在最终的成果中用在了哪里,用户评价好不好,哪些地方不满意是什么原因。然后可以和自己的同事或者是相关部门的人员一起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案。然后自己在刻意训练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从而不断改进。

上面这些内容呢就是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要在一个领域当中快速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第一流的人给你指导和反馈。因为你能在第一时间学到那些经过宝贵经验积累下来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而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这也是为什么在少数领域当中最高水平的老师加上最合理的方法,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就能够创造天才的原因。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在这样的领域当中,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退而求其次,去最大程度的利用刻意练习的原理,学习杰出人物的做法,研究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不断尝试改进这样的杰出人物可能是真实的人物。可能是书中的人物,也可能是得到APP中的订阅或者一篇文章。总之你找出最杰出人物研究成功的原因就是最重要的。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可以练习这本书啊,提出的三个观点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第一天才是训练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正确训练,让自己的大脑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像天赋一般的神奇能力。第二,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被训练成天才,是因为我们经常进行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训练。只有进行有目的的训练,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不断确定目标,同时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让我们快速进步。第三,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去找最优秀最杰出的导师指导自己,然后不断揣摩成功的原因,不断的训练改进,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这本书呢和我们此前传讲说书中讲过的学习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学习之道中,乔西金提出了画小圈的学习模式。

这和刻意练习的方法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把训练的过程讲的更加透彻,更有指导性。如果理解了课余练习这本书,再回过头来听学习指导乔西的成功,我们就能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可以练习和高效方法背后的规律。

好了,如果你听完这本书,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刻意练习》 关于作者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
“刻意练习” 养成“天才”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二十九)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 -精读
小弛读书 | 人人都能成为大师——读《刻意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