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清晓 || 水缸的变迁(原创首发)


读者美刊欢迎您
本文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主编 | 晶莹     编辑 | 瑾瑶



▼点击下面按钮聆听
作者  |  郭清晓
水缸的变迁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刚记事的儿时,村里没有机井,人们吃水要到村东的一口砖井去挑水。天刚放亮,勤劳的村民就陆续挑着水桶去挑水,在扁担的“吱呀、吱呀”声中,人们脚不停歇,你来我往,穿梭在挑水的羊肠小道上,一直把自家的水缸挑满。那时候一般家里都备有两口水缸,一口放在厨房,另一口则放在院子里,为了洗漱方便,夏天还可以用来盛接雨水。
      去井里打水可是个技术加体力的活儿,要用井绳将水桶送到井底,然后左右摆动几下井绳,将水桶随之摆起,趁势将水桶口朝下投掷下去才能打上一桶水。大人们打水都很熟练,但偶尔也有毛躁之人会把水桶掉进井里。掉水桶这件事在村子里也是少有的新鲜事,会让人们说笑上一阵子。
      记得在我十三岁的那一年,趁大人不在家,便想帮助家里干点活,我就试着去挑水。那时个子不够高,扁担上的挂钩绕了两圈儿才能使水桶离了地,好不容易挑了两半桶水,晃晃悠悠飘忽不定,半路上还得歇几次才能到家。
      过了几年,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砖井出水量逐渐变小,终于干涸了。村里就打了一眼机井,还在井旁建了一个水泥池子,另外还挖了许多纵横交错的土垄沟通往田间。就是这眼井,既可供人们吃水用,还可用来浇地。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实施饮水工程,村里集资铺设了输水管道,安上了简易的自来水,家家户户用水泥建了一口大水窖,每隔半月才放一次水。至此,挑水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十年前,县里开展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管网遍布各个角落,一天24小时,只要拧开水龙头,啥时都有水,这让在吃水井的人们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大家发现,实在没有必要再用水缸存水了,于是才让水缸集体“下岗”。
      时光流转,看着布满灰尘的水缸,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水缸真的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但今后它会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深处了。
作者简介
郭清晓:70后,出生在冀南大平原,劳做之余喜欢爬格子,多年来曾在《河北日报》《晶莹美刊》《邢台日报》《牛城晚报》《北方农村》《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等报刊发表新闻、散文、小小说、诗歌等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村庄的老井
家家有水缸
老 井
张玉波| 大水缸
挑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