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郧阳文化历史重镇——店子河

出郧县新城溯江西行16公里,在汉江、堵河交汇地的滨江北岸,沿江10公里地内,坐落着一个虎踞龙盘的村庄,这就是店子河。该村庄扼守汉江堵河两水之要害,可“上通陕川,下达荆湘”,是坐落在一洲两水三岸(一洲:韩家洲;两水:汉江、堵河;三岸:店子河、西流河、堵河口)交汇地的码头、古客栈、古商埠,郧关津渡、三国时期魏置堵阳县治所;是文献《古绞国辨考》(见光明日报国学版胡玖明在“屈原与郧阳”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根据文献记载,从春秋至战国,郧关一带的麇、庸、濮、绞、罗等方国与楚有长达四百余年的交流史,楚郧蒲骚之战、楚绞城下之盟等都是发生在这一带,屈原的先祖屈瑕曾率军抵郧阳一带,最后死于汉南之罗国”。孙道军在“屈原与郧阳”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据相关文献记载,从春秋至战国,郧关一带的麇、庸、濮、绞、罗等方国与楚国有长达400年的文化交流......”论证的——《屈原列传》中国史上最伟大、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先祖——楚武王长子屈瑕的伐绞结盟(城下之盟)建功立业受封地,是楚国实行“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图谋江山社稷的策源地;亦是文献《古郧关考》论证的古津郧关遗址,文献《周昭王南巡考》论证的——《左传》《齐桓公伐楚》中的周“昭王南征而不复”,“溺死于汉水”的所在地。郧县店子河遗址,被史学者誉为孕育汉文化的摇篮地。

                     

古代,因盘踞堵汉两江交汇地政权兴衰,朝代更替,店子河几易其名。绞国、郧关、堵阳县都是其曾用名,都因其盘踞兵家必争之地——扼守堵河与汉江黄金水道,控制两岸陆路交通津渡的险要地理位置而兴盛。远在商周时代和列国纷争的春秋时期,盘踞此地的古绞国就是靠此方圆百里的风水宝地,雄霸一方,趋利航运水道上的津关,客栈、商埠、码头,扼制汉江上游的古麇国,堵河里的古庸国、古夔等诸方国,汉江下游的楚、吴、越等国相互通商(航)。进出堵河,连通古庸、古夔、巴、蜀的船家客,经汉江上下往返秦楚,南来川、渝北往西安、洛阳的政客商贾,文人墨客都要在此衢国停船靠岸报关,或住足投宿,照牒请关后渡江登程......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店子河成了汉江、堵河交汇地的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着发生在此地的战争需要,如:商周之战,楚王兵伐绞国、麇国、庸国,秦楚争雄和秦汉争霸等战争,使其成为汉江腹地的政治、军事中心。无论是距该村约200公里——历经十朝古都的长安政权, 依托汉中军事基地、鄂陕边陲的上津古城,或蜀之门户上庸白起在上庸接过司马错的指挥权,率秦军出堵河、顺汉水而下取楚邓县、水淹鄢城;周绍王南巡狩,由千地出发,逾大散关,顺汉水而下,还反涉汉,船坏而溺向东南方向扩张势力时期, 还是距该村约260公里——历经十三朝故都的洛阳政权三国曹魏,据此“豫蜀”要冲,扼守壑谷航道,“控秦巴而抚荆襄,踞郧关而望长安”时期,均让形同武汉两江三镇之武昌的古商埠——店子河, 快速发展成为其南(东)侵的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

鼎盛时期的店子河可说是:九龙滩刀光剑影,汉堵四岸鼓角争鸣;江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江边泊船满岸,人流如潮;商埠内楼阁庭院簇拥,客栈店铺鳞次栉比,商贾政客、骚人墨客云集。游客至此,听那江中行船的橹歌声,帆船上船工们喔噜噜噜噜的呼风声、放排号子声,江上传来的渔翁唤鹰渔歌声、泅游水鸟、横空飞鸟的啼鸣声;江边纤夫的号子声、码头上艄公船工的吆喝声、搬运工号子声,拖船抬船造船声,窑场制瓦拍打声,过江人的喊渡声、洗衣女嬉戏声、孩子们戏水声;与山间萦回的牧歌声、肩客挑夫咿吼呼应声,打谷场的欢笑声、槤枷声,油坊悠长的打油号子声,商埠里传来迎客送客声、叫卖声、喧哗声,朗朗读书声和戏班悠扬的歌唱声、乐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台交响音乐会震撼人心,让人如临仙境而陶醉……

    店子河又因水陆交通的特殊地理位置而衰败。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为开疆拓土,实施“近交远攻”的国策,借报复绞国上年与郧、随、州、蓼结盟伐楚为名,亲率大军,倾尽国力征伐龙蹯虎踞,雄霸堵汉交汇地的绞国。楚师涉彭水南河,穿土关垭、十堰、孤将山、至西流河,军其南门。“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南城”的绞国城邑为先秦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伐楚盟于召陵》楚大夫屈完对齐桓公:“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的语源地)三面环汉江为城池,北倚秦岭余脉为方城,形同半岛。楚集中兵力强攻,绞国凭借护城的汉江天堑,及其两岸悬崖陡壁形成的天然屏障抵御强敌;楚久久不能克敌制胜,相持有一个多月。几经谋划,楚武王采用莫敖屈瑕献上的“以鱼饵钓大鱼”诱敌法,分兵迂回到绞城北门,切断绞国经城北山道供运军需的后路,困陷绞军少粮缺柴,单兵孤城。楚军在绞城北门山下设下埋伏,驱役徒扮樵夫担粟于山中,诱绞军出城;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绞军,武力威胁绞签订了屈辱性的“城下之盟”。 胸怀鸿图伟业,文韬武略的楚武王,把伐得绞地视成其实现战略构想西进秦地、北图中原发祥地,赐封给伐绞建有奇功的长子屈瑕,在绞城故地建制郧关、扼守津隘,用重兵屯垦守备这堵河与汉江交汇处的战略要地,钳制并掠夺两河上游的麇、庸等周封诸侯国成其附庸国,向西北方拓张领土——取汉中、占商洛、蓝田,楚顺利地实现了“饮马黄河 问鼎中原”神速崛起的战略目的。
    史证:《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庶长章(魏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诸如此类的兵灾战祸,如朝代更替时的三国归晋隋唐宋战乱,侵略与反侵略史上的抗金抗元抗清民族战争,统治与反统治斗争史上统治者在鄂西北血腥镇压郧阳流民起义、太平天国、红巾军、李自成、张献忠、白莲教等清剿战争,其结果都如同“汉末实录”——魏武王曹操在《蒿里》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非遗一,念之断人肠”一样,使得盘踞堵汉交汇地的军政几经消亡。随着政治、军事中心东移,且渐行渐远,这南来北往,四通八达,史上被誉为汉江腹地水陆交通中枢的店子河,成了政治真空地带, 过往兵匪猖獗,抢劫惊扰,民不聊生,四散逃命。交通要道的店子河,被往来商贾行人视为血光(凶险)灾难之地,望而却步,闻而生畏, 避而远之。 久而久之,使其成了黄尘湮没了的古商埠和荒芜了的古镇。

星移斗传,盛衰轮回。到了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公元1768年,陈氏先祖公珏膝下六子之---汝清、汝坤、汝虎、汝龙自江夏溯汉水迁居郧阳府郧县西流河陈家坡(店子河对岸山陂上),经过五代近百年的休养生息,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由承国公率其四子:延田、延第、延道、延林从塔峪迁居店子河,由清朝拔贡朝廷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彦宾公率其六子:承琏、承恩、承德、承绪、承安、承怀从陈家坡迁居店子河,与堵、汉两岸的龚氏联盟到店子河拓荒。

欣幸的是:受中华民族崇文尚德、尊儒重教国风影响,经过店子河的朝廷官员,都要在九龙滩码头停船上岸,到拔贡旗朝廷授。隐藏在搁楼里的六尺悬堂拔贡金匾,在文革“除四旧”运动中化为灰烬飘扬的廷贡院,拜访代表陈氏家族庠生“只读书不做官” 的晚清隐逸高士陈彦宾,因之,过往店子河的兵匪,都要偃旗息鼓、绕道谨行,或穿村而过,禁令扰民,始赢得此地平安,村民安居乐业。

移居店子河的先人们,同甘苦共患难,精诚团结,在这片荒芜的废墟上垦种土地、垒房筑路、造船设渡口建码头, 走江河跑运输,创办学堂解放前有榫路沟郝仁林先生、西垭沟杨先生等人。杨先生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郧县县长杨文学,1947.12.30日解放军34、36两个团攻克青曲老君殿,直扑两江码头和渡口的交通要冲店子河,与已沉船封江、为守候仍在郧阳府城观望事态变化的伪军政人员逃入黄龙、竹山、竹溪、重庆,而重兵布防在西流河的敌军隔江对峙;夜宿店子河的解放军,在杨先生安排的向导带领下,凌晨飞奔油坊沟、小河溪,直达榆树林,没费一枪一弹解放郧阳府城,因此,在民间交口传颂着“红岭树沟架大炮,专员司令弃城逃”的故事、戏剧社(逢年过节唱大戏、玩灯玩船),清明会、龙船会,相互连理十里八乡,形成了堵汉两江交汇地村庄抱团结盟,共同抵御外来强敌侵犯的局面,酿成了汉江航道上“好汉不打码头,英雄莫欺津渡”诫语,维护了清末民初兵荒马乱时期水陆要道上各村庄的安全。他们历经艰辛,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赢创了店子河美名,在这儿里开创基业,生息繁衍。当国家需要时,他们勇于牺牲,乐于奉献,义无反顾的倾其所能,出钱出粮出人,在反对帝制、民族复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建设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塑就了店子河人的形象。至1968年丹江水库移民搬迁前,店子河(农业合作社时,避讳战争,命名和平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后恢复店子河村名),已是500多人四、五两个生产小队的大村落。村内房屋庭庭相拥,院院相连代表性庭院建筑是四合院里住着八户人家的贡爷府---廷贡院,道路纵横交错,人声沸腾,颇有集市之气势。

    

1969年丹江水库移民搬迁后的店子河,古往今来通往陕川和古麇、古庸国的黄金水道,已被襄渝铁路, 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和柳五、鲍竹公路所替代, 过去繁忙的江面上已几乎看不到行船;原有的江岸耕地和村庄,早已沉没在丹江水库水下,居户已分散迁移到各山坡沟壑里去了,让依山后靠散居在溜坡上的村落失去了过去的喧闹;看着 “村”里那因地势而筑,高低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土木居房,和散居在高山后坡各垭洼里的移民户,让人萌发看“繁华尽失,徒生悲凉”之感。

2005年,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坝顶由162米抬高至176.6米。2011年南水北调移民时,原面江依山散居在山坡上的住户,由于本村南水北调移民新村建设用地有限,因地制宜落实移民政策,将移民户一分为三:除多数迁至陈家洼移民新村外,一部分自愿领取国家移民搬迁费,择基自迁自建在岸边山坡上和九龙沟内,另一部分异地搬迁到曲远河店集中安置移民新村。

2016年后,全国各地全面贯彻中央和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政策,针对店子河村因丹江口水库建设,失去江畔一湾十几里耕地、码头、村落而致贫现状,在赵家沟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2021年10月10日丹江口水库蓄水首次达到设计正常蓄水位170米,原店子河村四山峡三沟下的耕地、村落全淹没于库水中;移民早已住进了新村或新房,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新生活。正如《阳关曲·移民》:一村迁徙数村兴,政策英明现实情;恤民共走富昌路,强国殷民为众生。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遍地古遗迹的店子河,因其“秦楚走廊”、“楚蜀通道” ,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统一, 社会进步发展,国家繁荣昌盛起到了特殊作用;居住在此地的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用汗水、泪水、鲜血和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至此,谨以此作文,记下店子河及其人民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留下的光辉一页......

需要关注的是:店子河村陈家洼移民聚居地,属易跨塌滑坡的变质岩山体,为丹江口水库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点,店子河移民新村何去何存?始终牵动、困挠着人心!向杨家沟(李家沟山顶)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学习,以红岭树沟一山五岭脉络为中心,体度四周贴身山坳之树沟、西沟、赵家沟、西垭沟,火家洼,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能容纳三至五万人的店子河滨江龙舟小镇,或休闲宜居的郧阳(关)文化旅游历史名镇,才是复兴、振兴店子河的乡村战略规划......

 如今,丹江口水库建设给历史悠远、历经沧海桑田的店子河村,留下了美丽的山和水,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赋予山水以生命、文化,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让休闲宜居的店子河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颗镶嵌在堵河与汉江交汇之古郧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南水北调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项目、实施脱贫攻坚后续帮扶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神命谷旅游规划等工程建设需要,店子河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考验。店子河的未来,必将像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一样,从远古中走来,从史籍文献中走来,以崭新的面貌,热诚地展开双臂拥抱、欢迎五湖四海访古探今、热衷于文旅的游客,来感受郧阳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赞赏汉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郧阳区慈善会长(正处级:原郧县副县长,人大、政协副主任)李明善题字

  参考文献:

1宋海超.余西云《湖北郧县店子河遗址发掘简报》

2、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年鉴》《郧县店子河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址》

3、宋海超.余西云:《湖北十堰市店子河遗址秦汉时期居址的发掘》4、王一军《关于春秋时代绞国的方位

5、陈敬华《天池神尊 红岭树沟

    6、陈敬华《郧阳区店子河陈家湾

    7、陈敬华.蓝晓玲.陈君.陈静等《古绞国辨考

    8、陈敬华.蓝晓玲.陈君.陈静等《古郧关考

    9、陈敬华.蓝晓玲.陈君.姜星宇.陈静等《周昭王南巡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重点镇名单公布
<郧阳@刘嘉明>十堰市区藏着2.5条西流河
萧鸿 | 五月:与梅洁走过故乡
湖北十堰靳氏宗谱
兰溪商埠码头精神:开放包容
十堰的十个堰都在哪儿?今天终于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