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平人文:甘王关岳列圣庙——一座小庙三大神,忠义尚武少人知

每天抄近道去工地做苦力搬砖,都能经过一座庙:甘王关岳列圣庙。

这庙看着不起眼,说古吧,感觉又不像很古;说旧吧,也的确有点历史感。

平日往往来来见多了,对于此庙也了解一二,只知道这是一座“村庙”,本来是周边村民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每到初一,十五,或是相关的传统神诞,这里可都有着不同的热闹,香火也是很旺的。

走近看遍庙前檐廊的石刻,都是一些近二三十年的功德捐刻,寥寥几行序言,其实都是一些场面上的客套话语。想从这些石刻碑记中想找到关于这庙的来龙去脉,介绍,就有点失望了,上面可没有提到半点。

那这样的一座普通的小庙,有什么好说的呢?

其实,光从这小庙的门匾——“甘王关岳列圣庙”,几个简单的字,可就有的说了。

往浅了说,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庙宇文化;往深了说那可是反映了桂平地方一些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

不说别的,就说匾上“关岳”二字。都知道,一般庙名有“关”字,“岳”字的,基本上就是指庙里供奉的是三国的关羽,或是北宋的岳飞。这两位是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样的人物生平,相信很多人比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都了解,都能讲出一大堆的耳熟能详的激昂故事,那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就不在这里复制粘贴的凑字数了。

只说这两人可是历朝官方倡导的“忠义神勇”和“文武双全”的楷模,是民间百姓传颂的“忠义”和“尚武”精神的寄托载体,总之,这些广为认可的优良品质在这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古代,很多城市都有关帝庙的历史记载,可以说是古代城市的标配建筑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关帝庙听过很多,岳飞庙相对少。到了民国初年,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这种新的“昭烈精忠”思想得到了传播,所以,民国三年(1914年)的时候,当时的民国政府以政令的形式,在全国推广推行“关岳合祀”,于是,很多关帝庙开始增祀,合祀岳飞,一些“关帝庙”,“岳飞庙”就从单祀庙改为合祀庙,名称也顺势改为“关岳庙”。

当然了,这种情况不说是全部,那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也是很普遍的事情了。一句话,“关岳庙”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多起来的。

扯了这一段,和这座小庙有什么关系呢?“关岳”二神怎么会流落到这偏僻的“村庙”呢?这就是桂平的历史发展变迁了。

先说桂平以前也是有关帝庙的,就在今天桂平一中到四穿楼遗迹的路边,当年四穿楼的西北角。在民国初年的时候,也是响应民国政府的颁令,在庙里增祀了岳飞,成为了桂平的“关岳庙”,只是因为这个历史比较短,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文献中一般只记住了关帝庙的历史,而没有提到“关岳庙”这一段。

在到四十年代的时候,当时为了纪念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桂平籍子弟,这关帝庙还被改造成了“忠烈祠”。只是在后来的一个狂热的时代,关帝庙被拆没了。

庙没了,各种民居起来了,环境变了,星转斗移,于是桂平关帝庙,关岳庙的历史也就少被人提及了。

那“关岳”两位大神,怎么就到了今天说的这座“甘王关岳列圣庙”呢?

这就得说说匾额中提到的“甘王”了,注意到名称的读友都会发现了,“关岳”这两位大神的名次,可是在这“甘王”之后的,“甘王”是什么人,他在这里的位次为什么能排在“关岳”两位大神的前面呢?

对于外地人来说,庙里的“甘王”很陌生,这可是一位本土大神,实际上他是广西象州县区域的人,在传说中是一位南朝护国大将军,过受过皇帝的嘉赏,据说后来的宋,元,明,清几代,因为他在当地的威望,朝廷都曾下册封过他,所以影响力慢慢的扩大今天大藤峡周边的几个县市,其中都有对他的文化信仰,可以说是是这一带地区流传最广的,民间最为信奉的保护神。

在桂平民间传统文化中也有他的影响,如桂平的地方史籍中就有记载,桂平城区周边就曾经有几座专门供奉甘王的庙宇。

今天最出名的,就是位于大藤峡口桂平弩滩村的甘王庙,每年正月十六的弩滩庙会很是热闹;

今天厢东村近黔江的铜鼓滩边曾经有过一座甘王庙,也是护佑三江口而设的;

再就是古代桂平城曾经的最高建筑四穿楼上,据《桂平县志》载,楼上原来就祀奉有甘王神位。

其实,桂平还有很多甘王庙不被地方史籍所记载,今天提到的这座小庙就是其中之一。

这座小庙所在地,以前叫做新村,开建于明朝末年,当时就以“新村”直接命名,名字被沿用到了近年。

据载,大明朝对大藤峡地区连续用兵,兵荒马乱之下,区域内的人们为了生活,生存,不得不搬离此刀兵之地,于是,有一批人搬到了这里建立了新村。

由于他们是在大藤峡生活过的,习俗上,思想上还是继承,沿用了之前在大藤峡地区的那些习惯,自然的就把“甘王”文化给带了出来,在村里建立了甘王庙。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这里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供奉甘王的历史还是沿续了下来,所以,这座甘王座也是随着时代经历了一次次的重建,再重建。

在清代末年,新村进行了一次村级集资修整,其中在光绪三十三年的时候,修了一座福新桥,方便了村里的通行,此桥至今仍在,碑刻虽然还在,但内容多已看不清,只知道主要目的与时间。

而就在这个时间段里,村里就在福新桥边重修了甘王庙,也正是这次重建,遇上了民国三年的“关岳合祀”文化推广,而甘王,关羽,岳飞,都有着相同的“忠义神勇”和“文武双全”品质;都可以寄托人们“忠义”和“尚武”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他的经历和“关岳”很类似,都前世为人,后世被转化成神的神人。

于是,一庙多神,多神类聚,并于供奉,由于此地长期本来就以供奉“甘王”为主,“甘王”为主宾,“关岳”请祀为客,所以,甘王的名次也就在前。

也就是“甘王关岳列圣庙”了。

像这种能和“关岳”并列而祀的大神,估计世间也仅此一例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上元关帝庙传说(74)皇帝封赐美名扬
古今联语汇选第二册·祠庙(三)
「尹禾·历史杂文」关羽是如何被封为武圣的?
舞笛丨被皇帝推上神坛的关老爷
全国30万座关帝庙的背后,为什么中国人崇拜战败被杀的关羽
中国的万能神——关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