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总是讲不听,或与父母对着干,可能是你说话的方式和用词不对


原创素质教育观察2020-09-21 22:36:53

文/霓裳

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能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亲子感情,还能影响到孩子的认知理念。在帮助孩子提升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的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位妈妈在孩子四岁的时候,曾和孩子有过这样一个对话,她让孩子说出“打死或者赶跑蚊帐上的蚊子,有多少种方法”,结果,孩子一口气说出了十几种,令妈妈眼界大开。

当我们掌控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是很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常常出乎我们的想像。

沟通的意义不在于你说了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对方接收到的是什么。好的亲子沟通里,双方一定都能够清晰地接收到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不仅仅要让孩子听到自己的话,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听懂自己话里真正表达的意思。

01

多用肯定语,少用否定语

许多家长喜欢说:你不要这样,你不许那样。

结果,你会发现,你越说不要做什么,孩子有时反而更会去做什么。

许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或故意和家长作对。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用了“不”这个否定语。

“不”,是一种无效的指令。

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孩子来说,“不”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没有具体意义,他只会记住“不”字后面的具体内容。

一位妈妈临出门时提醒他的儿子“不要打妹妹”。当她回家后,却看到妹妹坐在地上哭,嘴里说着:“刚刚哥哥打我!”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说“不”,结果反而会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潜意识是无法识别“不”字的,会把它自然地忽略掉。

有个著名的白熊实验,实验人员告诉被试者:除了不能想白熊以外,可以想其他任何东西。结果,他们反而更加容易想白熊。

这就是“不”的强化作用:越不让你做什么,你越是容易不知不觉地去做什么。

02

经常对孩子用“不”字,不仅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而且,“不”字后面的内容,常常还会带给孩子非常负面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第一恐惧的事是被拒绝,第一渴望的是被接纳。

太多的“不”,不仅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拒绝,还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来听听下面这段话,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你不要害怕,也不用紧张,真的没有危险,也不会流血,更不会受伤或死人。现在,我们开始吧!

你的大脑是不是会闪现出“危险、流血、受伤”之类的场景?身体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因害怕而变得紧张僵硬?

如果家长习惯性地经常对孩子说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的孩子,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经常处于呼吸急促、肌肉紧绷、心脏器官疼痛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免疫力低下。

假如我们换一种说法:

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这个游戏非常安全,你可以放松尽情地玩。你越放松,就会越感觉到快乐,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来,让我们开始吧!

这时候,你的反应是不是也变了?你的身心是放松的,呼吸和心跳都变得平稳而有规律,整个人感觉舒服自在多了。

03

使用清晰具体的语言,而不是模糊的信息指令

所谓清晰具体的语言,是指孩子听到后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家长的指令不够清晰具体,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比如,“不要捣乱!”这是一个模糊的指令。因为对于什么是捣乱,孩子并没有一个清晰具体的概念,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他可能反而会来添乱。

告诉孩子:“现在,你回到自己的房间去。”这就是清晰的语言。

再比如:“你要乖一点”, 这是一种模糊的语言。孩子并不知道要具体怎么做才算乖。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先自己在一边玩玩具,一会儿我带你出去玩。”这样,孩子就知道怎么做了。

04

“小心”和 “停”的差别

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在平地上溜冰。女孩喜欢溜冰,但因为不久前她曾在溜冰时摔跤受过伤,父母对女孩的一举一动比较紧张。有时候,女孩一个急转弯会让身体暂时失去了平衡,这时爸爸就会在旁边大叫:“小心!小心!”

女孩听到后,似乎变得不知所措,整个身子开始摇摇晃晃,几乎要摔倒。当再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用拖长的语调说了一个字:“停——”

女孩听到后,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力量,只见她双脚用力一定,身子一挺,慢慢的找回了平衡点。几次下来后,女孩越来越快地恢复了平衡。

为什么叫“小心”的时候,女孩好像更加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叫“停”的时候,仿佛在她的体内引发了一个稳定的力量,很快就能恢复平衡了呢?

因为,“小心”是一个模糊的词,不能具体描述和量化。什么是小心?怎么走算小心?是眼睛看地上算小心,还是看前方算小心?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行为下,都有不同的意义。

我们的大脑不知道如何处理模糊的词,需要清晰的指令,才知道如何动作。而说“停”的时候,就是一个清晰的指令,孩子知道怎么做。

另外,还有一个潜意识层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动力。当爸爸叫女儿小心时,女儿的潜意识会收到的信息是“我刚才不小心”。这对她的表现是一种否定和责备,她内心本能的反应就是抗拒,以显示自己并没有错。

而“停”是一个中性词,没有隐含任何责备的意思,所以更容易被孩子的潜意识接受,于是大脑就会启动停的机制。由于我们的大脑里有“停”的资料的,大脑很快就能做出反应,命令肢体配合行动起来。

很多时候,孩子总是讲不听,或“与父母对着干”,并不是他们故意要这样做。更可能是因为你的表达方式出现了问题,让孩子听不懂你的话。学会从孩子角度出发,让孩子“懂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用心。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技术活,同时也是父母智慧的展现。一次好而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够准确传递信息与反馈,同时也是一种爱与情感的连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吼孩子越不听话?聪明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长大肯定有出息!
孩子爱“唱反调”,说明你培养得很好
“别想白熊”实验:“不许……”正在摧毁娃的自控力,家长却不知
父母每天说这4句话,孩子不再和你对着干,亲子关系也更进一步
著名的心理实验:“白熊实验”
为什么孩子总是跟你“对着干”?以下几个原因,让你“拿下”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