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轲刺秦为何功败垂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是战国末期燕国勇士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等人告别时所吟唱的《易水歌》,至今读来仍觉风云整肃,慷慨悲壮。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后游历到燕国,由处士(有德才而隐居的人)田光以自杀明志的方式推荐给燕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燕太子丹惊恐,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则献计太子丹,要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樊於期原为秦国将领,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太子丹收留,但其在秦亲属全部被杀。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呈以利害,晓以大义,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与搭档秦舞阳前往秦国欲刺杀秦王。秦舞阳(前239-前227年),亦作秦武阳,燕国贤将秦开之孙,小时候就犯下杀人案,后被燕太子丹招用。

荆轲等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他们送行,时秋风瑟瑟,气氛凝重,高渐离(荆轲好友,擅长击筑)击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罢,天上突现一道七彩长虹,“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场面十分悲壮。

荆轲他们到了咸阳,秦王政听说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送来了,十分高兴,便在咸阳宫接见荆轲他们。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据《史记》记载:"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秦王的侍卫问:“使者怎么变了脸色?”荆轲连忙解释,“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赔笑着对秦王说:粗鲁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不放心,只准许荆轲一个人上去。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荆轲又将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一把匕首露出来了。这就是成语“图穷匕见”的出处。秦王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用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持匕首向秦王身上扎过去。秦王使劲向后转身,将那只袖子挣断了,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由于距离短,秦王所配之剑太长,难以拔剑抵御,只好绕着朝堂的铜柱子跑。两人走马灯似的围着铜柱子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武士,但都不敢上殿相助。因为秦国有规定,没有秦王命令任何人都不准上殿。秦王的御医夏无且见状,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瞅准时机,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在地上,仍然将匕首奋力掷向秦王,秦王躲开匕首,趁机上前又向荆轲砍了几剑,最终荆轲被冲上殿来的武士乱剑杀死。至于随行的秦舞阳,《史记》没有交待,估计也被杀害了。

荆轲刺秦,功败垂成,后人多有叹惋。古往今来,无数诗人骚客对荆轲以身赴死的侠肝义胆和爱国情怀敬佩不已,对荆轲的壮举给予了大量关注和热情歌唱。荆轲墓前有对联一幅;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在其《咏史诗》中写道: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其《咏史八首.其六》中写道: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其《咏荆轲》中写道: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骤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在众多追悼和赞美荆轲刺秦的诗文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属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然,后人也有人对荆轲的刺秦行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北宋文人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则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一致认为,荆轲逞匹夫之勇,其事迹不值得宣扬。一个强大的秦帝国,仅靠一个勇士荆轲去搞暗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即使刺杀成功,杀死了一个所谓“暴君”,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惹火烧身,加速自身的灭亡。事实也是如此,不但荆轲和秦舞阳当场丧命,燕国也随即被秦所灭。然而,毕竟千秋功过,是非曲直,任由后人评说。

当然,后人也有人对荆轲的刺秦行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北宋文人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则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一致认为,荆轲逞匹夫之勇,其事迹不值得宣扬。一个强大的秦帝国,仅靠一个勇士荆轲去搞暗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即使刺杀成功,杀死了一个所谓“暴君”,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惹火烧身,加速自身的灭亡。事实也是如此,不但荆轲和秦舞阳当场丧命,燕国也随即被秦所灭。然而,毕竟千秋功过,是非曲直,任由后人评说。(作者:贤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灭燕国的?
《史记·刺客列传》评论
荆轲刺秦:居然是一场失败的劫持计划
我论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王>的写人艺术
荆轲那么牛的人,为何刺秦会惨遭失败,他一直在等的朋友究竟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