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露生活的本质,苦难与乐观的如影随形

人生在世,每一个平凡的人就如岁月磨砺间,被不断捶打的耕牛。埋头那一下的苦难背后,就要有一口气的信仰,支撑后半余生的坚持。1994年电影《活着》将余华的同名小说搬上荧幕,张艺谋的具有年代感的镜头下,拍摄出的这部揭露生活本质的电影,将老百姓一辈子的苦与乐,诠释的淋漓尽致。

其实生活向来不是“苦尽甘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福祸相依。电影《活着》的故事背景以“富不过三代”的凄美境遇缓缓展开,葛优扮演的福贵,原本是富裕家庭的徐家大少爷,然而生性豪赌的他因为贪婪,将家产败光一败涂地,父亲去世,妻子离家,一下子跌落深渊的福贵从此人生走向了不断起伏的阶梯,纨绔子弟到流落街头,人物形象的反差,深刻的诠释了何为人生凄苦。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为基调,在影片中福贵不仅仅学过自力更生依靠皮影戏生存,甚至还被拉去做过壮丁。在福贵的心理境遇中,他有过多次对于活着的感慨,第一次则是战败后福贵侥幸活命面对漫山遍野的战友的尸体,他第一次意识到,活着总比死了强。从生与死的感悟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剧中人物逐渐的成熟,苦难赋予他压力,却也让他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福贵与妻子家珍,其实就是中国当代无数普通夫妻的缩影。患难夫妻撑起一片微薄的天,可是生活总是喜与乐,如影随形。这部电影堆砌的苦难韵味,无疑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它的每一个人物的结局都是悲剧收尾。例如福贵的儿子和女儿,前者死于推倒的砖墙之下,而他的女儿则因为难产在凄冷的医院中不幸的离世。福贵的一生都在谴责里抑郁前行,可是许多年过去,他恍惚发现其实活着比死还要艰难。

这部充满中国特色的电影,其跨越年代的折射出了当代人内心对于生命的感悟。它演绎出了普通凡人在命运进程下的脆弱和不堪。小人物的生离死别,总是充满悲情色彩,因为每失去一丝的希望,就要被岁月种下很多的绝望。这部电影开篇那两个血红的小字,其隐喻了活着背后,生命的迎接与告别。挫折与希望,前者带来的伤痛,我们总要自己去慰藉。

电影最后福贵身边的亲人都相继离去,他和一头迟暮的牛停歇在凄凉的田野,牛的名字也叫福贵。这个具有讽刺色彩的对比,却让很多人为之流泪。福贵对于命运的看淡,背后是苦难捶打下的麻木,这个沉重的现实告诫人们,活着的最终目的,是淡然坎坷,释怀死亡。

我们都曾在苦难面前与福贵一样,低下了沉重的头颅,也体会过何为生命背后的苟延残喘。或许张艺谋这部电影所诠释的,就是教会人们去直面那些我们不愿回想的过往。“生活总要继续”才是活着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活着》:拥抱苦难,品味生命
都说这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当真如此?
文学评论:论多媒介语境中余华小说《活着》的主题呈现
追逐幸福——活着
活着是生命的本分,努力活着是生命的仪式
为活着而活着——读《活着》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