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脂肪、高淀粉饮食模式-最有害健康的饮食模式

饮食中饱和脂肪(以肥肉、带皮部位的肉、动物内脏、奶油、黄油、奶酪、猪油等为代表)真的不是洪水猛兽。然而,为何有那么多的医学文献认为高脂肪食物对健康有害?为何高脂肪食物会和肥胖、动脉硬化、慢性代谢性疾病连续在一起?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从本质上说,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本身对健康并没有多大的危害。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危害,这就是在肠道过多脂多糖存在的情况之下。脂多糖是怎么回事?这就必须做点小的医学科普。

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脂多糖,其英文缩写为LPS。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它由脂质和多糖构成,为多糖和脂质的复合物。我们肠道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通常都是对健康有害的有害菌,其致病的能力都与这种叫做脂多糖的脂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些有害菌死亡时,就会释放出这种有害的物质-脂多糖,由于它不是细菌分泌的毒素对机体造成损害,而是存在于细菌体内的毒素,所以又称内毒素。

一般来说,内毒素只有在入血之后因为刺激免疫系统诱发慢性炎症才会导致一些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皮肤过敏、哮喘、动脉硬化、痛风、慢性疲劳综合征、忧郁症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可能与此相关。

内毒素怎样入血?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肠道屏障受到破坏(俗称肠漏);另一种则随着饱和脂肪酸中的甘油三酯在肠道中形成的乳糜微粒一同进入血液。也就是说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会增加内毒素入血的机会。

有关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脂多糖升高的相关性的文献非常多。总体结论就是:随着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的增多,血液中脂多糖的量相应增加,血液中脂多糖引起的相应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及白介素6等明显增加,肠漏的风险明显增加。然而,这一结论都必须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体-那就是同时进食至少中等碳水化合物以上的食物。通俗说就是按平时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进食米面(普通饮食)同时进食饱和脂肪者,低碳水饮食或生酮饮食完全是个例外

解释一下什么是低碳饮食,什么是生酮饮食。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先看看低碳饮食是怎么回事。膳食指南里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是大约每人每天250克左右,假如你日常饮食是早上1个包子,到中午和晚上各吃1碗干饭,下午1个苹果,如果不喝甜饮料也不加餐,其碳水化合物大约在200克左右,虽然达不到膳食指南的标准,但至少不能用低碳这个词汇,这大概就是普通饮食。

至少当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取低于100克时,才适合使用低碳这一词汇。如果碳水化合物在

50-100克/每天之间时,为一般低碳,小于25克时为严格低碳。生酮饮食与低碳饮食还是有概念上的不同,它指的是身体能量主要通过脂肪酸或其代谢产物酮体来供应的饮食。根据人体生理特点,碳水控制的越严格,产酮的概率越大,越有可能是生酮饮食。

这是一篇2015年刊登于癫痫(Epilepsia)杂志的文章,原文“Ketogenic diet exhibits anti-inflammatoy properties.”(生酮饮食具有抗炎作用),该文明确指出:生酮饮食具有抗炎作用,不但不会增加脂多糖带来的炎症,而且血液的脂多糖还会降低。作者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生酮饮食减少了淀粉的摄入,直接降低了肠道脂多糖的水平。

此外,高血糖会驱使肠粘膜屏障发生故障,导致肠道内毒素入血。这是2018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篇文章,看看它的标题“Hyperglycemia drives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risk for enteric infection.”意思是高血糖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感染的危险。而低碳和生酮饮食由于不会升高血糖,自然对肠粘膜屏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最为从几百万年以来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的饮食的一部分,保护脂肪酸绝不可能是万恶之源。从维护肠道的菌群健康来说,低脂的饮食、低碳高脂的饮食绝对不会损害肠道健康,但假如在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之下同时摄入饱和脂肪,一方面,因为血糖的升高导致肠粘膜屏障破坏内毒素入血,另一方面,在高碳水情况之下,高脂肪食物除了增加内毒素外别无好处。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脂食物配合高碳水食物是最糟糕的饮食模式。

欢迎关注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每天都有新知识。

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饱和脂肪的黑暗面
靠生酮改善肠道?14项研究告诉你真的可以!丨野兽生活
抗慢性炎症:对抗衰老的思路之一!
比脂肪伤害更大的,其实是低质量的碳水,我们常常吃的太多!
营养师笔记——一文读懂碳水化合物
多吃碳水,还是多吃脂肪?| Science:学界当前的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