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心理学》: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的需要

1.保持一个稳定正面的自我形象

人类行为最有力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源于我们希望维护一个稳定,正面的,自我形象的需求,换而言之,我们希望保持一个对自己相对有利的看法,特别是当有证据与我们美好的自我形象相抵触时。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是理性的,高尚的人,会做出明智的决定,不会有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正直、廉洁。简单的说,我们认为自己不会做出愚蠢、粗鲁及荒谬的事情。但要保持这种信念并不总是很容易的,在一生当中这种信念一直受到各处挑战。

1.1认知失调理论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需求,即希望把自己看作是讲理,有道德、聪明的人。但是因为做了一件和我们习惯的自我概念(通常是正面的)不相符的事情而产生的不舒服感,我们称为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总会造成不舒服,因此我们会试着去减少它。减少失调的方式,经常会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惊人的改变。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1)改变行为,使行为与失调的认知一致。

(2)改变其中之一的一项认知,来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

(3)增加新的认知,来为我们的行为寻找理由。

拿抽烟来说。假如一个人抽烟,同时,他知道吸烟可能致癌,导致早亡。那么他可能有过失调的经验。如何减少失调?最直接的方式是戒烟。但是这不容易,有许多人尝试戒烟,但失败了。他们会继续吸烟,会想到一些极具创造力的方式来为他们的吸烟行为寻找理由。一些吸烟者,成功的使自己相信,吸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未曾定论。其他的吸烟者会增加一些新的认知,例如相信过滤嘴会过滤掉绝大部分的化学毒素。另一个人会增加一项认知是他们注意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某某人已经87岁了,但他从12岁开始抽烟,这证明抽烟并非一定对人有害。还有的人认为,抽烟是一种快乐活动,值得冒癌症的风险,因为抽烟能使他们轻松,减少神经紧张。

经历失调的人常会通过否认或歪曲事实,来减少这种失调。在否认风险和减少失调方面具有创造性。

1.2理性行为与行为合理化

维护我们的自尊,导致我们所产生的想法,不一定合乎理性,而是被合理化了,处于消除失调状态中的人们会致力于使自己相信他们是对的,以至于他们最后往往表现出无理性与适应不良的行为。研究指出,人类并非以不带任何偏见的方式处理信息,相反会用一种扭曲的方式来处理信息,使其跟我们已有的观点一致。这很可能可以解释一些问题,例如,与我们的观点截然相反的人几乎从不会以我们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不管我们的论点,多么强有力或多么有条理。

1.3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任何一项决定,无论是两所大学还是在两个情人之间做选择,被选中的对象很少是完全正面的,被放弃的对象,也很少是完全负面的。因此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有所疑虑,但是在做完决定以后,你会夸大被选择对象的吸引力,同时贬低被拒绝对象的价值。决策前后的认知不一致,这种情况我们成为决策后失调。为了对自己所做的决策感觉更好。

越重要的决定,会造成越大的失调,这是合情合理的。决定买一辆车显然要比买水壶更重要,决定与谁结婚,明显会比决定要买哪一辆车更重要。买了一把水壶,如果不称心的话,可以再买一把新的。如果买了一辆车不称心,再决定买一辆新车的话,就比较困难。从不愉快的婚姻中逃离出来的困难比重新买一辆车的困难更多。决定的影响,越久远,以及越难改变,则减轻失调的需求就越强烈。

不可改变或者无法反悔的错觉,往往会增加失调及消除失调的动机。在车站,往往有这种骗子,向行人借2元零钱,如果有人给了,骗子会立刻改口,自己刚才说错了,实际上他需要10元零钱,求你能不能再借8元零钱?2元钱不算多,你已经给了他,说明你乐于助人,面对接下来的求助你该怎么办?很多人会陷入内心失调,我们希望继续做个好人,把好事进行到底。

解决道德上的两难问题,是研究失调现象中特别有趣的领域,因为其中还在很大程度上涉及人们的自尊心,更有趣的是,在困难的道德决定之后进行的失调消除,将使人们未来的行为增加或减少道德顾虑。

谈谈考试作弊的问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项决定职业命运的考试。有一道关键性的考题你会做,但是由于紧张,此时大脑一片空白,更重要的是时间快到了。你瞥了一眼旁边的人,发现他刚好做完那道重要的问题,你可以轻易看到他的答案,只要你选择这么做。你会怎么办?良知告诉你作弊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作弊,肯定无法得到较高的分数,职业希望就会落空,你正与良心交战。无论是作弊还是不作弊,内心都会产生失调。

假设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之后,你决定作弊,你将会找出一种方式,将你所选择行为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你将以宽大的态度对待作弊,使自己相信,这只不过是一种无害的犯罪,根本不会伤害任何人,很多人都干过,因此,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相反,假设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你决定不作弊。为了减少心中的失调,你必须使自己相信,作弊是最大恶极的,那是一个人所能做的最低级的事情,作弊者应该被激发出来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此时所发生的事情,不只是你将自己的行为加以合理化,而且也牵涉到整个价值系统的实质改变。面临对考试作弊的态度,将经历强化或软化,这取决于他们的决定是否作弊。即便是两个在过去对作弊持有相同态度的人,一个人在作弊的边缘,但决定不作弊,另一个人也在抵制作弊边缘,但最终决定作弊,然后一旦做了决定,他们对作弊的态度就会大相径庭,而这是他们各自行为的结果。

为了成功,而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人,就会找某种方式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

1.4为付出的努力寻找理由

对于个体努力追求而得到的事物,他们倾向于提高自己对他的喜欢程度。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目标,同意经历困难或者痛苦的过程,那么这个目标将更具吸引力。如果为了要进入一个团体,你自愿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那么即使最后知道这个团体浅薄无聊,你也会喜欢他。

1.5不恰当理由心理学

当我们小的时候,就被教导不可以说谎。不幸的是,世上不存在没说过谎的人。甚至有时候我们发现,为了不伤害别人,我们有必要说谎。这涉及到另一项我们被教导的事——要待人仁慈。善意的谎言,是一个充分的外部理由。

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理由,那将会如何?当一个人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外部理由来进行合理化时,将试着找出内部理由,即,通过对自己做些改变来减少失调,比如改变态度或者行为。

例如你的朋友穿了一件很难看的裙子,问你,对这件裙子有什么看法。为了不伤害朋友,你决定说谎。你如何才能做到呢?你会寻找那件衣服的优点,或许被你忽略了优点,只要你努力去找,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些优点的。于是在短时间内,你对那套衣服的态度将转向你所说的话的方向。说出就相信,这种现象成为反态度辩护。当我们公然表示一些与我们真正的想法相悖的意见或态度时,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实验表明,当人们有充足的外部理由时,即使说了话,也不会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没有充分外部理由的人,却使自己成功的相信了自己所说的话是接近事实的。

人们的不诚实行为,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有一个问题:伤害别人是造成失调的必要条件,还是只要做出不诚实的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伤害,就足以产生失调?研究清楚的显示,不诚实的行为本身就足以导致失调。有一个实验,有人先喝下一杯难喝的饮料,然后再自愿说饮料很好喝,结果这些人最后真的相信这个饮料很好喝。尽管他们的谎言不可能伤害到任何人,说谎的行为还是造成了他们想法的改变,由此减轻失调并恢复自我的诚实感。

1.6反态度辩护

所有社会的运作,都是部分依赖于处罚或者处罚的威胁。例如开车超速或考试作弊。所以我们就学会了,当有巡逻车在附近时就遵守限速,同样的情况,老师在教师监督时,我们学会了不去作弊。但是严厉的处罚,能教会年轻人认识诚实行为的价值了吗?准确地说,这些处罚教会我们的是,尽量避免被抓住。

关于势强凌弱的行为。要说服孩子,认为攻击较小的小孩不但不对而且不好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理论上,在某些情况下,让他们说服自己相信这种攻击行为并不好玩是可行的。在严厉处罚或者轻微处罚这两种情况下,小孩都会体验到失调。在严厉处罚的威胁下,他有一个说服自己的,充分的外部理由——我没有打弟弟是因为如果我打他,我的父母会重重的处罚我。当小孩面临轻微处罚的威胁时,也同样会有失调,因为轻微的处罚,所提供的外部理由并不充分,简而言之,这就是不充分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孩必须找到另一种途径,将自己没有打他弟弟的事实加以合理化。他将及时寻找内部理由,认为打他弟弟并不好玩。

父母所施压的威胁,严重程度越低,外部理由就越薄弱,而当外部理由越薄弱时,对内部理由的需求就愈大。我们可以预期,让小孩有足够的时间去建立他们的内部理由,并促使他们培养出一套很久的价值观。使用惩罚来让孩子采取可取得价值观的父母,应当使用轻微的处罚,其强度只需产生行为改变即可,而随后就会产生价值观的改变。

自我说服比直接说服,更具持久性,其原因在于通过自我说服,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劝诱或压力。轻微处罚威胁的影响之所以能够维持很久的原因是小孩有动机说服自己。

相当大的奖赏或严厉的处罚,能够为行为提供强有力的外部理由,但是如果你要对方形成固定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导致服从的奖赏或处罚越少,最后态度的改变会越大,而且效果越持久。

1.7善行与恶行

当我们喜欢某些人时,我们会以善待他们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好感,反之亦然,我们甚至会故意去冷落他了。但是当我们去帮助我们不喜欢的人时,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失调理论预测,在我们帮助别人之后,将会更加喜欢对方。

有句格言说:那些曾帮你一次忙的人,将比那些你曾经帮过忙的人,更愿意帮你。

在战争期间,特别是老弱妇孺成为军事暴力的目标时,施暴的士兵们为了减轻内心的失调,会去贬低受害者,视他们为飞禽走兽。军人们很可能会试着贬低这些受害者,他们可能称呼这些无辜的受害者为人渣,并且将他们禽兽化。讽刺的是,成功的将战争难民禽兽化之后,又会导致暴行持续发生,其残酷性甚至会升级。由于自我合理化所产生的持续的连锁效应,人们愿意采取暴力的行为可能性会越来越大,接着又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暴行,以及对受害者作出更强烈的禽兽化。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类残忍的屠杀行为是可能发生的,就像纳粹的“最终解决”,导致600万欧洲犹太人被杀一样。

1.8文化和失调

在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中,目标是维护集体和谐的行为。日本文化认为个人对于矛盾的容忍是成熟和心胸宽广的表现。在日本,人们不仅在表达了令人厌烦的工作,其实是有趣的,令人愉快的之后,会去减少失调。如果一个人只是观察到,他认识和喜欢的人表达了令人厌烦的工作,其实是有趣的,令人愉快的,同样会导致他经历失调。换句话说,观察者会使自己的评价与他朋友所说的谎言尽量保持一致。

人们在为某种值得怀疑的价值而努力工作或莫名其妙的撒谎。

2.自我合理化主题下的变式

人们都有认为自己是有智慧,有理性,而且行为高尚的人的需求。事实上,在减少失调的过程中,造成态度改变,或认知扭曲的原因,正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这一形象。

在伤害某个人之后,人们变得更不喜欢那个人,在帮助某个人之后,人们变得更喜欢那个人,只有在奖赏很少或没有奖赏的情况下说谎,人们才会相信自己所说的谎言。如果没有认知失调理论所提供的剖析,这些行为对我们而言将难以理解。

2.1自我差异理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并未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当人们被迫去注意,关于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某项差距时,他们通常会经历,包括沮丧难过,不满以及其他与忧郁相关的情绪。如果一个学生并不是通过好的成绩来满足自己的自我抱负,而是出于对父母的孝顺,只是想尽力符合父母的期望。如果在学业上表现不佳,这种情形可能会让这个学生感受到恐怖,焦虑,紧张和其他与焦虑相关的情绪。

自我差异不仅会产生情绪,而且会刺激当事人努力去缩短其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或应当的我之间的距离。

一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会把自己差劲的表现归类于考试的不公平,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因素所致。换句话说,在面临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时,他们会通过逃避个人的责任,来缩短这种差距。自我合理化,虽然是短期内的一项自我保护策略,却不是用来处理失调的最合理的策略,如果他们能够重新评估自己的状况,例如保持较高的学业标准,付出更多的努力,那将会受益更多。

2.2保持我们的自我形象

如果你是一个很好的网球选手,后来你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打网球的水平超过你,你可能会对此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你的朋友在专业领域超过了你。假设你的新朋友是个卓越的艺术家,你会觉得不舒服吗?当然不会。你可能会向其他朋友夸耀自己交了一个艺术家朋友。我们都有自己所珍视的能力及特征,不管我们最真实的能力是什么?一旦碰到有人在这方面比我们更好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各种失调的问题。

维护理论的基本前提: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

如果亲密的朋友超过我们的领域是不相关的。有这样出色的朋友,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也会更好,失调会发生在亲密的朋友,在对我们定义很重要的领域胜过我们。

怎样减少失调呢?

第一,疏远这个胜过我们的朋友。产生的失调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无法在跟我们看重的专业领域中胜过我们的人相处。

第二,改变自我定义中,与某项表现的关联性。如果新朋友在网球上胜过我们,我们可能对网球失去兴趣,而认为跑步才是我们真正的心之所属。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超越对方来减轻失调。如果不管我们有多努力,也没有办法超越对方,。我们可能会采取恶劣的手段,暗中破坏,让对方怎么也比不上我们。

人们真的会卑劣到去暗中破坏朋友的事情了。哦不一定,但是如果将我们的自尊列入考虑,我们就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般乐于相助了。

同样的,兄弟间发生摩擦最多的情况存在于:兄弟的年龄相近,并且其中的一位在一个重要层面上明显较强,例如人缘或智商。当表现和相关性都很高时,要避免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就会比较困难。

2.3自我肯定理论

有时候对我们自尊的威胁可能太强,并且难以逃避,以至于减少失调的正常方法无法生效。数百万人发现,戒烟是非常困难的,而忽视和歪曲,所有显示抽烟有碍健康,并且可能致命的证据,也同样非常困难,那么人们在这种情形中该怎么办呢?

自我肯定理论认为,为消除某个会造成失调的威胁,对于自我概念所带来的冲击,人们会将注意力放在某个与该威胁不相关的领域上的能力,并予以肯定。你可能会说,是的,我抽烟,但是我是一个伟大的厨师。

当我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时,自我肯定就会发生,如果其他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我们会尝试提醒自己还有一些尽管不相关,但是也值得珍惜的,能使自己感觉舒服的优点,而不管我们刚才已经做了某种愚昧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3.为什么有些人愿意保持糟糕的自我形象

对于拥有中等或者高水平的自尊的人而言,做出愚蠢、败德或荒谬的行为不但威胁了他们的自尊,而且也动摇了他们的自我概念的稳定性。因此,自我合理化,为了维护自我意识的稳定性而发生作用,通过降低失调,拥有正面自我形象的人便能恢复正面、一致及稳定的自我意识。

拥有负面自我概念的人,一般不会从事那些常见于自尊相对较高者身上的自我合理化行为。对低自尊的人而言,不道德的行为显然和他们的自我概念一致,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贬损受害者来作为恢复自我概念的手段,从而保持了他们负面的自我概念。

3.1证实或提升自我概念

自我证实理论,认为人们有想证实其自我概念的要求,无论这个自我概念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如果一个写作者认为自己写作水平很拙劣,而且文字功底很差劲。这时如果一个朋友,认为他文笔优美,他会有什么感觉?事实上他会感觉到很不安。

持有负面做概念的人在收到正面回馈时,矛盾的需求就会产生冲突。一方面想要正面的回馈,从而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另一方面想要维持一个一致且稳固的自我概念,并且避免被识破后的沮丧感。

当两种动机发生冲突的时候,保持一个稳定的自我概念的需求往往会胜过我们想要从正面看待自己的愿望。当人们感觉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改变时,他们更偏好准确的反馈,因为这一信息会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他们相信在某个特定领域提高自己的技能,无能为力,那么他们通常更喜爱正面的,而不是准确的反馈。毕竟无能为力改变什么。为什么要提醒自己没有达到的标准呢?

4.关于失调的最后几点思考:从错误中学习

减少失调的行为是有用的,能够恢复我们的稳定,并让我们的自尊心得以维持。但如果我们花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保护我们的自我,我们将永远不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什么,相反我们可能会忽略这些错误,更糟糕的是我们可能会试图认为他们是优点,如果不能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我们会比禁闭在自己的狭隘思想中,再也无法成长或者改变。

减少失调行为的过程会让我们陷入合理化陷阱,即,一系列会导致一连串愚蠢或非理性行为的自我合理化,有时这会造成悲剧的结果,当然讽刺的是,为了避免觉得自己愚蠢或者不道德,我们反而为增加自己愚蠢或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条件。

例如,伤害别人的人会贬低他们的受害者,让他们这些犯罪的行为看上去是正义的,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英雄。

为了从错误中学习,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忍受失调。以仔细且不带个人感情的检查客观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跳出有自我合理化和更过分的行为所组成的恶性循环。

自我肯定可以作为一种认知缓冲,保护人们避免陷入诱惑并作出残酷或不道德的行为。例如一个人在做出残酷的行为之前能够及时的被提醒,他最近曾到红十字会,为地震中的伤者献过血,这样的自我肯定可能会让他减少失调行为。

4.1

现在你应该意识到,当个人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并在该决定上做出了大量的投资,如时间、经历牺牲和承诺等方面,之后会导致他对这些行为以及投资进行合理化的强烈需要。当他放弃的越多,努力的越多,那么他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需要就越强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聪明的人,当身边朋友有这三种说话习惯时,不会与之深交,很现实
不停「买买买」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学动机?
今日分享: 幽默是最高的防御机制。 合理化防御就是为错误找个理由。 被攻击防御一般是用自己生病来惩罚别人。 否认是人们常用的防御机制。 “挂羊头卖狗肉”是反向形成防御机制。 抑制防御机制就是为避免焦虑
唐骏,自欺欺人的谎言信徒
奥地利政府严惩“驾照考试作弊”,有驾照没驾照的都要看看!
中小学竞赛可以保送,但是考试作弊却不能处罚,甚至不能罚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