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花250个小时去观察孩子?

在我读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 )的 0-3岁主教课程之前,我问过一些前辈老师,读这样一个专业的师资课程,最有难度、最有挑战的地方是什么?当时有一个师姐和我分享,她认为的最难完成的部分是“观察”的作业。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的所有主教、助教课程里有会包含不同小时的观察作业,只有完成了该课程规定的观察时间数,才能顺利毕业拿到证书。国际上AMI的各个培训中心对观察的时间数规定有些不同。我有一个在训的培训师朋友,几年前他在美国要求的时间数是需要观察满500个小时,而我们这一期观察的时间数是至少250个小时的观察时间。

在观察之前

我当时的想法是,观察孩子,这有什么困难的,不就是用眼睛看,用手拿笔做一下记录吗?总比亲自带着一个班的孩子上课、照料孩子要轻松的多吧。不要说250个小时,就算1000个小时,只要愿意付出一些时间,也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然而当我真正开始去到不同的家庭环境、社区及社群环境去观察孩子的时候,才恍然发现,天呐!原来观察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观察时我们要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做观察,不能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同时在笔记上至少每15分钟要记下时间。我们观察记录的内容不仅包括孩子的动作、沟通、喂养情况、“睡眠/醒”的节奏、独立性、认知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甚至孩子的衣着,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客观的描述。

观察遇到的问题

观察的问题随之而来:你会发现,大点的孩子,行为动作、语言,速度是很快的,手写记录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描述的节奏 ;你会发现,小点的孩子太可爱了,天啊他们还朝你抛媚眼,想让你跟他/她玩呢!; 你会发现,有一些孩子是由阿姨、保姆进行照料的,他们的一些护理方式、互动方式让你不能苟同,有些方式对孩子甚至是有害无益的,这些心绪想法都会影响到我们个人主观的判断,变得情绪化、不再客观….. 对于一些同时在上班,只能用下班时间才能去观察孩子的老师们来说,这种高密度、高要求、高标准的观察无疑是难上加难!

因此刚开始做观察,我是有一点不理解的,甚至是有点抵抗心理的。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

但是我还是按照要求去观察了,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

部分观察记录手稿图

慢慢的,我学习着使用一些“缩略词”或者“代码”来代表经常会记录到的孩子重复性的动作或环境中成人的名字,(如“腿,左上右上,代表从坐姿转换到站姿时,左腿先起来,接着是右腿”);

慢慢的,我发现我可以通过将一天观察下来所有东西进行切分,就像一个大大的蛋糕,我们将这块蛋糕分切成好几块,把所有的孩子的行为、动作、语言、成人的互动社交等模块进行抽离、分类,再来进行具体的分析,那么我就可以更好的从客观现象去分析这个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质;

慢慢的,我发现我可以把孩子月初观察到的记录,和月尾观察到的记录做对比,通过不同的时间线的发展分析孩子的变化。比如我之前观察一个6月龄的叫做小笔芯孩子,6月龄初的时候你观察的孩子发出的语言和声音,绝大多数是a\o\e\i 等元音,在孩子将近7月龄的时候,有一天孩子突然发出了非常清晰的“ba ba ba”这样的爆破音!如果仅以单天的数据,你是难以看到孩子语言发展、心智成长的这些变化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保持以好奇心和开放的态度去观察和思考:我眼前的孩子是谁?他/她将要到哪里去?

因此观察的工作,极大程度的锻炼了我的耐心、包容心、好奇心、观察的敏锐度,(当然还有快速记录书写的能力,此时苦笑ing),而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我的观察及自我认知达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这是一种奇妙的、难以言喻的感觉。为了清楚描述这种感受,我想先说说蒙特梭利里关于“观察的三种类型”

观察的类型和方法

观察包括了自我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以上这三种观察是相互连接,层层递进的关系。我们每一次准备好去环境里去观察一个孩子时,首先要做的是在记录的本子里写下今天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的方式给我们自己一个很好的习惯提醒,去审视自己,观察自己,今天自己状态如何?这种状态是否影响了自己对环境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反应?如果我们不能做自我观察,就不能做很好的直接观察;如果不能做好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就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和细节。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如果我们有自我观察的习惯,就比较容易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什么时候最容易对自己的孩子失去耐心,变得暴躁、和孩子怄气。每个妈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会有所谓七情六欲,相信很多的妈妈都有对孩子发脾气之后又对自己冲动错误的行为感觉羞愧的经验。为了分析我自己,我的应对方法就是将自己每一次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做简单的记录:什么原因?什么时候?总结下来,发现自己原来在累了、饿了的时候,最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因为我自己最简单的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呀!(工作了一天我的身体非常的疲惫,孩子还一直缠着我给她讲故事,我怎么会不发脾气呢?!)

观察到这一点之后,我就会调整自己,尽量让自己不要在饿了、累了的时候去照顾孩子,或者去吃点东西、休息一会让自己身体状态调整到比较好的情况再和孩子去互动。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证自己和孩子亲子互动的有效性。而这个过程中,因为保持自我的观察,我们是理智的、清醒的、智慧的,我们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也只有通过以上这三种类型的观察,我们才可以观察到环境里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能力在哪里?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哪些适龄的挑战?

观察是蒙特梭利的关键,智慧的玛丽亚蒙特梭利最开始作为一位医学博士,正是通过观察,发现人类是如何从儿童转变为成人的,通过观察,她发现了人类的儿童(即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时空的孩子都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因此她发现了怎么样把合适的教具提供给孩子,以支持孩子的发展。

摘录:

我们的研究是起源于孩子的。这个方式的成功在于追随着孩子本身及他的心理,它是客观的,不像其它的方式是主观的。 它总是要靠我们的能力去解释我们观察到源自于孩子本身的这些现象。一个确实客观的方式是基于观察,对真象的观察,那就是为什么蒙特梭利的方式和其它所有由某些人想出的某种理论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玛利亚蒙特梭利,1946年伦敦的演讲, 7页)

而对于一个蒙特梭利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正是要通过细致的、客观的观察,运用以下“观察的循环系统”,来给孩子准备一个完备的环境:

我们要帮助孩子与教具进行连接,汲取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和需要。在我们做完教具的示范之后,我们需要观察孩子是否都是明白了。我们还需要观察,在过程当中,孩子是否有障碍,如果有,我们需要移除他,重新准备环境,帮助孩子再次进入环境中链接。

在这样的观察的循环系统当中,观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对环境的事物,感兴趣,去理解我们观察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不理解,我们所观察到的,就不能帮助孩子与环境进行连接,如果没有观察,我们也无法运用蒙特梭利的教学方法,无法去准备一个完备的环境。

观察的心灵收获

以前的我,经常会羡慕别人有什么国外名牌大学留学深造的经验、羡慕别人从小就有的非常优越的家庭条件、羡慕有那么多优秀的牛人拥有自己永远不可能有的种种的能力….

但通过这200多个小时的对孩子的观察,每一次观察,我都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孩子、观察我自己,就像静静地观察一个在桌上的花瓶一样。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优点、缺点,不带任何批判的眼神正视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我突然就明白了:

我全然的接受我自己,爱我自己,不因为我是孩子们的老师,不因为我是孩子的妈妈,不因为我是我先生的妻子,而是因为我就是我自己,就像我接纳环境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一样!

由此,蒙特梭利的教育并不是一种教学理念、教育方法,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生命的辅助,它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无论你是3岁,还是30岁。难道不是吗?

前段时间和孩子看了一集小猪佩奇的动画片,里面有一幕讲到猪爸爸为了跳出一个最大的泥坑,他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巨大的泥坑,他的身体、心灵保持平静的状态,纵身一跳,果然跳出了一个史上巨大的泥坑。可能你听到这一幕,会感到有点啼笑皆非,似乎这只是为了迎合亚洲市场而专门设计的桥段情节。

只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曾几何时,我们年幼时也曾拥有过这样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专心致志的做着一件事情,外界的一切干扰都与我无关,我的眼、手、心都在同一个立体的平面上协调的工作着,通过观察和探索去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

在古代的人类,如果他要去狩猎,就必须要安静下来进行观察,否则他就无法猎到猎物。在宗教传统里,也通过“完全的安静”的状态,与超出所属的环境进行连接。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我们每个人生下来与生俱来具有这样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种“完全的安静”的观察在我们人类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从蒙特梭利的角度,“完全的安静”,指的是身心灵的安静,不仅要做到外表的安静,同时内心也是十分安静的。如果我们能做到“完全的安静”,那我们就能成为环境里的一个部分,保持着觉知的心去观察我们的孩子和这个世界,并和这个世界链接。

遗憾的是,这样敏锐的观察力在我们成人身上却逐渐消失了。我们容易忽略我们眼里看到的东西,容易忽略掉孩子做出的创造性的动作、语言,更愿意相信我们自己主观的臆断和情绪的感受。

一方面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安静简单了,需要了解信息只需要网上搜索一下即可,当我们不需要观察能力去生存的时候,观察的能力慢慢就丧失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包围了许多有先入之见的成人。我们急于告诉孩子我们的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却忽略了孩子本身需要观察、探索,以及体验的机会。慢慢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们自己也丧失了观察的能力。

因此,在现代社会,观察是一种科学技能,我们需要训练才能得到的。技能观察是蒙特梭利的基础,这个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观察才能获得,在观察当中,我们要有强大的自律心和意志力,只有通有这样的状态,观察才会更加深入,练习得越多,观察技巧会更好。

我们也要理解我们自己,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改变我们的态度和先入之见,每天都要以新的视野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对孩子而言,他们不活在过去,不活在未来,只活在现在,活在当下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成人来说却很难,我们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心存芥蒂,难以释怀,作为成人,我们要认清自己有这样的倾向,要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活在当下,那么孩子就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提醒你——你得活在当下了。从这角度上来讲,孩子真的是我们的老师。

我想以墨西哥AMI 0-3的培训师C. Hanrath说的一句话来做这篇文章的结尾——為了要觀察,心智必須澄澈,靈魂必須敞開,而身體必須要願意。

愿每一天我们都能把自己当成全新的自己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够全心的对待孩子。我们人类天生有观察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重新的获得它,像个孩子一样。这或许是通过观察,我在孩子们身上所学习到的收获。

(本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台梭利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读书笔记
蒙特梭利教育观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成人如何准备才能更好的养育孩子
如何在家蒙特梭利 | “MamaGo在线课堂”第二期干货整理
一篇文说透蒙特梭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