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别让你的孩子成为另类的“房思琪”

2017年12月一则消息让家长们生气不已,一名年薪16万的名家教老师竟然利用补课的机会猥亵女学生长达一年之久。虽然最后法律严惩这位“衣冠禽兽”,可是对女孩及其家庭造成的影响却无法弥补。

家教老师自古有之,中外概莫能外。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教老师已经从有钱有权有势的“三有”家庭走入寻常人家。到现在,家教作为家长投资子女的常用方法之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只是越来越多负面的新闻,让我们不禁反思,请家教到底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还是家长的需求?

01、家长为什么要请家教老师?

一个朋友家的儿子今年上初二了,理科成绩不理想。朋友到处打电话让给她推荐几位靠谱一点的老师。我就把知道的老师都介绍给了她。结果她说,我介绍的大多数她在初一的时候就领教过了,可是效果不理想,孩子也不大喜欢。她想找有特殊方法的,能让孩子喜欢,激发孩子主动性的家教老师,多少钱都没有关系。

我打趣说:“那你大概想请的是海伦·凯勒的家教老师安妮·莎莉文!”

朋友说:“那也没有办法啊,我和他爸都忙,没有时间辅导,不能眼看着孩子的成绩这么差下去吧!”

我毫不留情地说道:“你这到底是在给孩子找家教,还是给自己找安慰呢?”

在没有找到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之前,盲目地寄希望于家教名师来提高孩子的成绩,显然是事倍功半的。更别妄想用家教老师来替代家长们的陪伴。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如果不顾孩子的意愿,单方面给孩子请家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学习观念。

我在大学做家教的时候,遇到一对母女,打扮的都很时尚。妈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我女儿不是班级最后一名,不丢我面子就行。”

还有一位做生意的有点暴发户感觉的爸爸,一开口就抱怨说和自己一起做生意的家里的孩子成绩在班级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我家每次只能在前十名,他感觉太丢脸了,然后就语数外三门课各请一位家教来帮助儿子进前三。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爱是无条件的,非功利性的。健康、完美和人道的爱,不能因为孩子有出息,给自己增光而爱。”

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已经从以孩子为中心转为以家长为中心,甚至成为家长炫耀成就的工具。如此已经偏离重心的教育,又怎能取得双赢的效果呢?

02、家教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明·唐甄

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给六七十个学生做过家教老师的吴晓乐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中也认为,要当作一名称职的家教老师,应该先和孩子成为朋友,再和孩子成为师生,我深以为然。

中国几千年尊师重道的传统,让孩子们很难与学校里的老师成为朋友。但是家教老师就不同了。

首先,家教老师很多都是在校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也有过被请家教的经历,所以容易与学生们形成共同话题,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里面微微会玩手游,还是跟她的家教学生学习的;吴晓乐会如此热衷家教,也是因为和一位年龄相仿的家教学生成为好朋友之后。

其次,家教行业说到底是一种商业服务行业,遵循着常规的商业经营模式,产品的附加值往往是留住老顾客、赢得新顾客的重要一环。而这个附加值往往就体现在家教老师与孩子在学业之外的关系上面。吴晓乐能从这么多孩子的口中得知他们原生家庭的情况,就是因为她会给孩子们提供学业之外的附加值——倾听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倾听是走进孩子们心间的捷径。上帝给了人两只耳朵一张嘴,也是为了让人们少说多听。从义务教育的小学开始到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结束,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任谁都能说上好几天。

可惜的是,父母不会听,他们很忙;老师不会听,以为你在找借口;同学不会听,因为他们的烦恼不一定比你少;陌生人不会听,因为这“不关我的事情”;亲戚朋友也许会听,但会先入为主;而这个时候,家教老师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我们有着一定的联系,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等这关系结束后,一切的倾诉也就如风般飘逝,情感得到宣泄也不怕徒增烦恼。

你认为世界上最伤人的话是什么?

“其实当初生下你,不是我的意思。”这是十四岁的陈小乖的回答。

陈小乖是《少年的你》里面周冬雨与易烊千玺两个角色的合体,复杂到爆的家庭背景让他有着不同于这个年纪的成熟与世故,内心极度孤独的他,将家教老师当作倾诉的对象,在第九次授课的时候,就将自己复杂的家庭情况合盘吐出。

小乖的成绩很好,每次上课的时候也很认真,但是上课是其次的,想找个人倾诉却是真的。因为家教吴老师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和他的生活产生些许联系,却又不会干扰他生活的人。

所以即使课程中断后,小乖还是愿意和自己的家教老师见面吃饭,依然将自己的现状和内心真实的想法吐露,因为小乖在吴老师的身上找到了久违的尊重。

虽然最后小乖选择最虚荣的方式来度过余生,可是他坚持过来了,在如此复杂的一个原生家庭中坚持过来,比《少年的你》里面的陈念幸运,比小北更幸运。

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家教老师,先和学生成为朋友吧!

03、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正三角形!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 ——鲁迅

家长之爱子女,子女之爱家长,是天性使然;教师之爱学生,是老师职责使然;学生敬爱老师,是教育的本色。老师可以弥补孩子家庭教育的缺陷,父母可以纠正以老师为代表的学校教育的不足,孩子可以验证学校与父母的教育理念,三者构成一个稳定的正三角型关系。

教育的本质在于爱。而这爱的释放是需要家庭、学校和孩子三方互相合作才能稳中求进,可是家长们却总喜欢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将老师拉到自己的阵营,从而将一个正三角形变成一个孩子只能成为最小锐角的不规则三角形,任由其他二个角拉扯,最终导致家庭的悲剧。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中,作者吴晓乐以一个家教老师的角色,游走在一个又一个家庭间,看着9个孩子被家长以爱的名义,用教育的手段拉扯得只剩下近似值等于零的锐角空间,让人又心疼又无力。自私是一项正常的人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时候,可是只有在儿女的面前,父母的自私才会变得理所应当,变得贪得无厌,甚至光芒四射。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网剧被称为亚洲的《黑镜》,豆瓣万人评分8.4,并获得第54届金钟奖5项大奖,是因为很多人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更捕捉到自己曾经作为孩子,现在做为孩子家长后忘记的初心——对生命期待的意义,不是让孩子成为某种欲望的工具,而是仅仅看着他健康快乐得成长,就能感觉到幸福的味道。

从小处说,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往大了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计。而教育离不开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发力。《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提醒广大家长,偏离了爱轨道的教育,即使请来再多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家长的责任,更无法弥补只有一次的生命之旅!

作者简介:80后辣妈一枚,育儿路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化为文字期待与你的相遇、相知和相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课”杂谈
家庭教育的12种常见误区
语文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亿龙的blog
家长朋友警惕啊!绍兴最近有人在学校假冒亲戚接小孩!私人信息都知道!
10岁后,家长尽量不绝对化教育。如:“不...
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选家教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