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茨威格的和他的《象棋的故事》

被扭曲的心灵


霍聃

斯蒂芬·茨威格是我热爱的作家,他的小说是我珍爱的精神食粮,《象棋的故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常读常新。

他是二十世纪驰名世界文坛的奥地利作家,也是近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象棋的故事》选择了象棋这个道具作为小说串缀整个情节结构的线索,就像《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药》中的人血馒头一样,象棋这个道具的意义也非同一般。在完成线索的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说由象棋这个道具,匠心独运地串起了两个象棋高手的故事:一个是世界象棋冠军,另一个是“象棋中毒”症患者。是象棋把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一个靠着对象棋有着天才般的领悟而成为世界冠军,正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精神的胜利,一个却因为象棋中毒而精神失常,正在忍受着精神的折磨。象棋只是一个竞技项目,原本是娱乐的,可是就是这个象棋一方面是把一个智力低下的穷人推向了富翁的道路,另一方面却把一个智力正常且充满生活激情的人变成了象棋中毒症患者,象棋这个小小的玩具,竟然将美好的人性给毁了。这样的悲剧怎不叫人唏嘘。当然作品的重心是透过象棋中毒症的细腻描写,展示了法西斯对人性荼毒,小说具有很强的控诉味道。

米尔柯·琴多维奇在小说中是个陪衬人物,但他其实和那位博士一样,也是一位象棋中毒症患者,只不过不是中了法西斯的毒,而是中了金钱的毒。他原本是多瑙河畔一个偏僻村庄的神父所收养的孤儿。他生性愚钝,但是却不可恶,他学了上百次的字母,仍然认不清;十四岁上,还扳着指头计数。他从来不提问题,从来不和别的孩子一块儿玩耍,也从来不给自己找活儿干。“这个冥顽不灵的少年对世上的一切全都漠不关心。”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显示出了下象棋的天赋,从此他注定平淡的人生得以改变。家乡的人们为了小城的荣誉,给他提供条件让他去接受象棋棋艺方面的专门训练。结果,“他十七岁就已获得十多次各种各样的锦标,十八岁成为匈牙利全国冠军,到二十岁终于荣获世界冠军的称号。”他成了大明星,受到尊敬甚至是敬仰。但是,他的智力发育却并没有随之好起来。他“无论用哪一种文字书写,哪怕只写一句话,也不能不出错”,他“在棋桌旁是个无与伦比的大师,可是一站起来,就无可挽救地变成一个怪里怪气近乎滑稽可笑的人物。”这个原本对世上的一切全都漠不关心的少年,成年之后,却对象棋关心起来,因为象棋可以给他带来大把的金钱和让人敬仰的荣誉。他关心下棋,他下棋的目的只在于赚钱,他一心一意“尽可能多地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你看,在没有成名之前,他没有贪得无厌的毛病,可是成了名之后,他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仅小气起来,还变得贪得无厌。这难道是象棋惹得祸。

琴多维奇所中的毒其实不是象棋给他带来的,而是他的欲望所带来的。小说写到:“一个来自巴拿特的二十一岁的农家青年只要在棋盘上动动棋子,就可以在一星期内赚到一大笔钱,比他全村的人一年内砍伐木材艰苦劳动所得的还多,……他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除了象棋和金钱以外,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有一切理由自我陶醉。”既然生活已经用丰厚的报酬肯定了他那畸形发展的智力,那么他还有什么必要再去谋求智力的广阔发展呢?”, 琴多维奇原本没有什么欲望,可是象棋却激发了他的欲望,欲望把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故事。茨威格在这个神童的故事里把贪欲的残酷性演绎得让人不寒而栗。可怕的故事还在后边呢。

琴多维奇的闪亮登场是为后面那个真正的主人公B博士作陪衬的。如果说,琴多维奇的形象让人看到一个智力低下的人怎样被欲望变成“没有人性的象棋机器人”,那么 ,B博士的遭遇则更能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法西斯兽性的憎恨。

B博士出身于奥地利一家古老的名门望族,世代与皇室和教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管理大修道院和皇室某些成员的资产。因此,在希特勒军队进入维也纳的前一天,纳粹秘密警察就逮捕了他,企图从他这里搞到修道院的大宗财产。他没有被关进集中营,却被安置在盖世太保总部的一个单人房间里。法西斯的兽性没有施展在对他的肉体折磨上,而是施展在了更加恶毒的对人性窒息上。法西斯们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妙招,就是把B博士一个人完全孤立起来。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他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得不到丝毫滋养。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没有什么可听,没有什么可看”。 对于智力完善并且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B博士来说,与世隔绝的日子,简直就是精神囚徒,比肉体的囚禁更加惨烈。

法西斯们在摧残人的心灵上煞费苦心,他们就是要人为地制造一个荒漠般的世界,来折磨人的精神,摧毁人的意志,窒灭人的思想,最后让你变成精神崩溃者。我们看到后来B博终于受不了这样的折磨,精神几乎崩溃。就在读者以为作者要把博士变成疯子借此控诉法西斯罪恶之时,小说情节链条急转直下,一本《象棋棋谱》的出现。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具有了曲折之美。棋谱救了B博士,象棋使他的精神有了寄托,智力的饥渴得到缓解,他开始对法西斯的恶毒阴谋做着最顽强的反抗。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把棋谱上的一百五十盘棋下了一遍又一遍,以此来保持精神的振奋,不至于变成神经麻木的患者。然而,小说到了这里,情节又一次急转直下,当B博士把棋谱上的棋局背得滚瓜烂熟之后,为了精神寄托,又设法自己与自已对弈,却走火入魔,最终导致精神分裂。悲剧不可避免了。

在博士与法西斯的精神较量中,他挣扎过反抗过,她的精神也曾顽强过,可是面对法西斯的无所不在的阴谋,他的精神还是被摧垮了。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搏斗,法西斯是无比强大的,难以战胜的。

小说道具的运用是成功的,象棋让琴多维奇变成了疯子,他从一个无知的少年变成了没有人性的象棋机器人;象棋也让博士变成了疯子,他从一个热爱生活的正常人变成了变态狂。从琴多维奇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金钱对人性的戕害,在B博士身上,我们感受到法西斯对人性的毁灭。这两个受害者的遭遇控诉了人类精神层面的欲望的可悲和可怕。

《象棋的故事》在艺术上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是作者最擅长的艺术技巧,他能把人物的心灵的偏执与变态描绘得惊心动魄。茨威格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小说关注受伤的灵魂,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受伤心灵的自我挣扎,往往把人生的尴尬和悲情渲染得沉郁哀婉,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抒情风格,无比感人。他在叙事话语上有着迷人的审美情调,他的那种倾诉与哀婉的语调,既是他悲情人生自然流露,也是他自身悲悯之情的自觉选择。他紧紧抓住受伤心灵的自我挣扎,并把它作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动机力量,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笔墨展示人物内心煎熬的悲痛与绝望,从而使得他的小说能够把作家自己的情感与人物自身的内心痛苦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悲情效果和愁肠百转的审美韵致。

茨威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情感型的作家,他的叙事特点是带着浓重的抒情成份,洋溢着倾诉的力量,作家自己的悲悯之情和绝望的气息始终弥漫在作品之中,形成了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把一个少女在爱情上的偏执心理刻画的细腻而感人,《看不见得珍藏》把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充当高尚骗子复杂心态的情感刻画得惟妙惟肖。变态心理是茨威格用笔的重心,在那个欲望被不断张扬的时代,心理的变态不可避免,琴多维奇的变态是金钱造成的,以此他下棋的欲望性很强;博士的变态是罪恶的残暴造成的,以此他的下棋就是折磨自己。博士与琴多维奇对弈的场面,集中体现了茨威格小说长于心理变态描写的特点。

博士与棋的纠葛中的变态心理描写尤为撼人心魄,他由为摆脱困境而到产生兴趣、由乐趣而变为热情、由热情而变为狂热、由狂热而变成廦好、最后成为一种偏执狂,这一切都是那样悲凉,让读者产生了美好人性被摧残的愤懑。博士与琴多维奇的对弈:起先他“举止轻松潇洒,落落大方”,显示了他的“非常周到、极有教养”,可是随着棋局的进行,他却变得坐立不安起来,因为他不知不觉之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囚室里独自下棋的境界,使得“这个原来如此文静、如此安详的人现在明显地变得极度兴奋,他嘴角抽搐得越来越紧,他的身体好象患了一场严重的寒热症,索索地抖个不住。”象棋中毒症把他折磨的像个病人。这里,作者通过博士外在的动作和表情神态描写,揭示了隐藏在他心灵深处的一道道刻骨铭心的伤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象棋的故事》:茧
心灵的窒息与自救《象棋的故事》
餐松饮涧 - 象棋的故事
斯蒂芬·茨威格《象棋的故事》阅读训练
深度解析:《海上钢琴师》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
茨威格的博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