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抄书人:透过“洛阳纸贵”,漫谈古代的“抄书现象”

“洛阳纸贵”原本是指晋代文学大家左思花费大量精力编写了一部巨著《三都赋》后,当时的人们将之奉于很高的地位争相传阅。因当时《三都赋》的影响力太大,印刷术又没有发明,人们只好通过手抄来传阅。因为买纸抄书的人太多,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洛阳的纸价一路飞涨的事。

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在印刷术普及之前,抄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传播方式。那么古人为什么执著于“抄书”呢?下面我们将探讨古人“抄书”的意义以及其影响。

一、抄书的起源

1.文字创造之初即开始抄书

不止是在晋代开始流行抄书的风尚,更早的汉代、三国时期抄书的习惯就一直流传。实际上,古代在印刷术发明到普及使用之前,书籍的成册与流传全靠人力手抄。而《三都赋》的盛行只是一段时间内加大了抄书的规模,而非自此时才开始抄书的。从出现文字开始,人们对资料的抄录就开始了,所以可以说从仓颉造字开始,抄书就开始了

2.抄书所用载体的变化

最早的书写载体是动物的皮,我们听说的一些“羊皮卷”就是使用这种材料所制作。在那个时期,动物的皮是很珍贵的,所以抄录的量少,内容也非常重要。后来民众学会了养蚕缫丝,锦帛因为其轻薄易携带成为更理想的书写材料,因为锦帛价值高所以可以同时显示出所载内容的重要,所以后世锦帛一直没有被废弃,中国古代的圣旨等重要文书一直采用锦帛书写。

锦帛的造价高,非富家大族所不能负担,竹片取代了锦帛成为最普遍的书写材料。将许多竹片穿起来,变成为一卷竹简。从此,平民百姓也能使用书籍了。在日常生活中竹简迅速取代了锦帛。因为政务繁多,国家政府在办公务时也不能广泛使用锦帛,竹简真正成为了上下通行的书写材料。竹简的缺点是笨重,以皇帝来说,一天内要处理的政务要装满几个竹筐。那么在撰写一些文字量大的书籍如史书时就显得很不方便。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依旧价格低廉,制造出的纸实用性也很高。知道今天,人们在信息的传递上依然离不开纸。

二、抄书的目的与意义

1.抄书起到传输信息的作用

抄书的首要目的,即是将所想向人们表达的信息传播出去。无论是政令,文化知识还是其它的内容。文字在创造之时即用来传播信息,各种书籍的作用也是用来传播文化知识。无论载体如何变化,抄书的第一目的永远是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古人的抄书也不例外。

最开始因为政令与知识的简洁,抄书是地位崇高,学识渊博的人才有资格去做的事情。后来知识逐渐丰富,政令繁多,才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抄书的行列中去。明代的谢缙、姚广孝等受朱棣的委托编写史书《永乐大典》,全书3.7亿字,下辖农业、地理、天文等数十上百种类别,共用人2000多名,平均每人每天要抄录50多万字。

2.抄书解决了部分文人的温饱

在古代有些贫穷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持生计给别人代写书信或者抄书以此来获得一定的报酬。在古代识字的人不能说少,也不能说多。上层阶级普遍能文善武,下层百姓目不识丁的人却很多。平民阶级知识分子的空缺带来了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抄书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吸引了许多贫穷的读书人加入其中,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3.抄书所要达到的政治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各派都想着推广自己的学说被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以此获得统治者的青睐在政治上有所成功。因此各家各派都雇佣了许多人手抄录自家的典籍宣扬学说。抄书也成为某些人实现政治目的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4.以磨炼文笔为目的的抄书

有些读书人抄书并不是或者不只是为了那一点酬金,抄书不是简单的把一本书上的文字复制到另一本上去。在这过程中抄录者要把文字编连起来,为它们想好题目,想好排版,想好什么内容该放在什么位置。同时抄录的次数多就能更好地吃透这本书,抄录的书目多就能开拓自己的眼界,更改校对原书中的错误能提高自身的文采。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多方位的锻炼,对人文思的磨炼功效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抄书促进文化进步也是古人抄书的一个意义所在。

三、抄书的顶峰时期:晋

抄书不仅仅在于人力,还在于客观物质条件的发展。与抄书有关的纸张、墨块、毛笔等物品都发展到顶峰,抄书才能发展到顶峰。晋正符合这些条件,同时雕版印刷术也为发明,为晋代作为抄书的顶峰提供了条件。

1.书写载体工艺达到顶峰

三国时期纸张、竹简、锦帛三材并用,司马氏统一三国之后纸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书写材料一界。竹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锦帛只用于极其重要的事物之中。西晋名将刘锟曾面对皇帝圣旨“伏纸饮泪”,说明此时纸已经广泛应用于达官贵族之中了。桓玄代晋之后也发布政令:“古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皆用黄纸代之。”纸作为书写材料的顶峰出现,无疑对带动抄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书写工具工艺达到顶峰

除纸张的广泛使用在,优质的书写工具对抄书事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毛笔在晋时期做出比较大的革新,无论是在笔杆、笔头方面都进行了优化,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其中一种质量极好的毛笔,笔头由紫毫兔毛制成,笔锋较短,坚挺耐用,落墨足,书写效果很好,尤其对于长时间抄写比较适用。笔杆用具有一定韧性的新竹制成,还加以加工贴合手指,算得上是很早的人体工程力学的应用。而笔墨不分家,笔的进步也带动促进了墨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采自天然的墨先比质量更好的人工墨的生产制作技术已经成熟,《齐民要术》中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制墨配方。在曹丕篡汉建立的魏时,就有人将墨进行了改进,他就是当时的书法家韦诞。据说韦诞发明的人工墨很浓稠,书写效果极佳,能够达到“一点如漆”的地步。晋代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的不断进步造就了晋代抄书的巅峰地位,抄书人队伍因其而迅速扩大,使得抄书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抄书人的演变

1.最早有记载的抄书人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抄书人是春秋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张仪、苏秦二人同志好学,或佣力写书”。就是说苏秦张仪曾受雇于人为人抄书,这样著名的人物为开首,抄书一行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2.抄书盛行的两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抄书之人更多,抄书现象更加普遍。到了东汉,造纸术的发明使得抄书的进行更加便捷。因此在东汉时期,抄书活动在数量与规模上都达到了不小的规模。

在《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就有关于桓荣抄书的记录:“(桓荣)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桓荣在抄书时是太学的学生,后来成为有名的经学大师。在《太平御览·李合别传》中也有“(李合)常以佣书自给”的记载。李合与桓荣一样,在抄书时也是太学的学生,后官至太常。以上是西汉时期的人,东汉时期对抄书人的记录就更多,以《桓子新论》举例。《桓子新论》上说:东汉高君孟“颇知律令,尝自伏写书,著作郎哀其老,抄书精神,欲代之,不肯。云:“我躬自写,乃当十遍读。”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老当益壮的精神。

3.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抄书状况

自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明,印刷人就彻底取代了抄书人,所有的书的印刷都由印刷机来代劳。印刷机的失误更少,效率更高,同时也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成本。因此抄书人也从历史的舞台上逐渐退下。抄书只作为一种带有纪念意义的行为零星的存在于社会中

五、抄书的历史意义

抄书与我国古代相伴相随,历朝历代都能看到他们的踪迹。虽不同时期的盛衰不同,但依然将这抄书文化积累下来。经过抄书人的不断积累、磨砺,在这一行业形成了独特的“抄书精神”。众多有名的无名的的抄书人组成了抄书的队伍代代相承,“抄书精神”也伴随着这些有志之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学者的精神精髓。

六、总结:

抄书人的存在与抄书的现象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即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以笔抄书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但抄书人所传承下的精神与意义依然在当今中国人的身上展现,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晋书》

2.《文渊阁四库全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知识│什么叫刀笔吏?
书想要什么?
黄泽亮:夜雨敲窗闲读书
老祖宗的一项发明,影响了整个世界,被很多人低估
纸的发明与应用-中国科普博览_印刷博物馆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早出现于何时?对世界格局有哪些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